>综合>资讯>

推荐一本关于探索自我成长的绘本:咕噜牛小妞妞好奇心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时间:2024-02-05 22:00:57/人气:277 ℃

从绘本中,看到自我疗愈的力量。

绘本翻译自“picture book”,也叫图画书,图文合奏的故事,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欢乐。

作为一个童书、绘本爱好者,亲子阅读推广者,读得越多,越会发现,长大了的我们,也能在绘本故事里,看到那个悲伤的、无助的、怯懦的,等待被安慰的自己,而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们也总能如愿得到安慰和力量,能够再次像斯嘉丽一样,相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今天分享的是“读绘本,疗愈自我”的第一本,《咕噜牛小妞妞》。

这本绘本是由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朱莉亚·唐纳森和德国插画家阿克塞尔·舍夫勒共同创作的。

《咕噜牛小妞妞》这个经典的绘本故事,在英国获得过很多图书大奖,。“咕噜牛”这个形象,也深受英国儿童喜爱,根据绘本改编的动画电影,甚至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制作非常精美。

作者朱莉亚·唐纳森本身的经历也很传奇,做过歌手,自己写歌词作曲,40多岁才开始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和德国插画家阿克塞尔·舍夫勒一起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获奖绘本。她的作品销量至今已超过650万,被译成72种不同语言。作者本人也获得过多项童书大奖, 55岁时,她获得了英国“儿童诗桂冠诗人”称号——这是英国儿童作家的最高荣誉。

“咕噜牛”这个形象,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但是在英国有多火呢,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你可以认为是英国的孙悟空。英国的威廉王子家的两个孩子,6岁的乔治小王子和4岁的夏洛特小公主,都非常喜欢《咕噜牛》。去年 在一次活动中,威廉王子见到作者朱莉娅•唐纳森和阿克塞尔•舍夫勒的时候,特别高兴,说“我知道你,你的书《咕噜牛》在我家是大热门”。

2020年10月的时候,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还专门搞过一次“咕噜牛冒险之旅”的活动。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非常喜欢咕噜牛系列的绘本故事,今年专门推荐过。

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故事一开始,咕噜牛爸爸警告他的小妞妞,千万不要去密林里头。

为什么呢?

因为咕噜牛爸爸曾经在森林里见过世界上最恐怖的动物,那是一只又大又坏又特别吓人的老鼠。

这个老鼠长什么样呢?

我给大家读一读咕噜牛爸爸的描述:

“那只凶恶的大老鼠非常非常强壮

嗯...

他有一条带鳞片的尾巴非常非常长,

他的两只眼睛红得像两团可怕的火,

一根一根的胡子比铁丝还要硬得多。”

画面上小妞妞看起来似乎也很害怕,但谁又不是这样的,越禁止越有诱惑力,越不让干啥,就越起劲儿。

趁咕噜牛爸爸睡觉的功夫,好奇心旺盛的咕噜牛小妞妞,就出发去寻找那只又大又坏的大老鼠了。好奇心和冒险的天性,几乎是所有儿童故事的核心了。

咕噜牛小妞妞带着既兴奋又期待的眼神出发了,她想亲自去确认爸爸的话。

“风刮得猛,雪下得大,小妞妞说:“我不害怕!”

真正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一路上,咕噜牛小妞妞跟随雪地里的足迹,找到了蛇、猫头鹰和狐狸,可是它们都不符合爸爸说的那只大坏老鼠的形象。而且,它们还告诉咕噜牛小妞妞,那只凶猛的老鼠就在附近,吃着咕噜牛蛋糕、吃着咕噜牛蛋糕、咕噜牛肉干……就在咕噜牛小妞妞失望准备放弃的时候,她看到了一直真正的小老鼠。嗐,一点都不吓人的小老鼠,咕噜牛小妞妞只能把它当零食。这只小老鼠倒是很淡定,面对这个咕噜牛小妞妞小怪兽,说:“你吃我之前,我有个朋友你得见一见,只要我跳上那棵榛子树,就可以把他叫出来,一只凶恶的大老鼠。”

接下来就是这个绘本故事最让人忘不了的画面了,

“月亮出来了,圆又亮,

一个可怕的影子投到了雪地上。

“天哪这是什么动物?

那么大,那么凶,

而且还那么得壮,

尾巴、胡子那么长,

显得让人心发慌。

他的耳朵大又长,

肩上扛的榛子就跟巨石一样大。

咕噜牛小妞妞被吓得一溜烟就跑了。

其实,她看到的那个大坏老鼠,不过就是小老鼠的影子罢了。

三、文字故事里的秘密

这本绘本的文字节奏感很棒,语言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读给孩子听,也非常适合孩子跟着重复朗读,参与到故事里。这也是作者朱莉亚·唐纳森作品的一大特点。英语基础好的话,可以读英语原版的,很适合用来进行英语语言启蒙。

作者在正式创作绘本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给儿童节目创作歌曲和剧本,所以她的很多童书作品读起来像童谣,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

比如咕噜牛小妞妞走进森林,之后,每个故事片段都是这样开始的:

“风刮得猛,雪下得大,小妞妞说‘我不害怕’”

瞧呀瞧,雪地上有足迹!

这些是谁留下的?

它们会通到哪儿去呢?

然后小妞妞先后看到了蛇的长尾巴、猫头鹰的红眼睛、狐狸的长胡子,确认不是她要找的大老鼠之后,再有点失望地继续往前走。

这种重复的节奏,就像一个信号,告诉听故事看绘本的小朋友,下一个角色就要出场了,重复的节奏和语言,让孩子对故事形成一个心理预期,也对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充满期待。

对我们来说呢?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人生看起来很多故事,也不过是一个故事的多次重复吧。爱情、友情、工作,概莫如是。

人类的本质是重复吗?或许,但是重复中的不同,就是意义所在。我们相知相爱,相聚分离,谁能说这些没有意义呢?《请回答1988》的弹幕里,许多人都在说,每年冬天,都会来重温一遍,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一遍一遍,我们为同样的故事流泪,为那个带来心动的人开心大笑,在一次次的失望和希望之间,辗转反侧。如果没有这些,生活该是多么地苍白无趣啊。

咕噜牛小妞妞一路上遇到了几个动物——其实就是几个人,每个人都告诉小妞妞,大坏老鼠可能就在附近吧,同时还不忘吓唬她:老鼠在吃咕噜牛蛋糕、咕噜牛肉饼。谁没遇见过几个这样的人呢,可能是父母、朋友、同事,甚至可能就是陌生人,都会来说这样的话,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到女孩不适合读理科,男孩不适合做家务,30岁之前不结婚就没人要了……规训与恐吓无所不在,焦虑如影随形。不思考的人,只能带着这样的枷锁,匆忙前行。

四、读绘本的关键,其实在于读图。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经说过,读绘本的关键,其实在于读图。

这本绘本的画面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咕噜牛爸爸和咕噜牛小妞妞的形象第一眼看有点可怕,不太尖利的獠牙,头上有点吓人的角,还有锋利的指甲,但是孩子不会真的被这些吓到,因为他们毛茸茸的耳朵、胖胖的身体,憨厚又可爱,简直就是床上的那只毛绒玩具嘛。最重要的是,小妞妞和它的爸爸,都有一双朴实、纯真的眼睛。

整本书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小妞妞的眼睛,透露出了丰富的表情和内心活动。在寒冬的山洞里,父女对望的眼神充满温馨。当咕噜牛爸爸对小妞妞说大老鼠的种种可怕之时,小妞妞的眼神中出现了担心与恐惧。然而,在爸爸沉沉入睡之后,小妞妞出发去探险,眼神是兴奋又期待的。

除此之外,好的绘本,画面本身也在讲故事。这本《咕噜牛小妞妞》不认字的孩子只看图也能把故事理解个七七八八,因为整个故事画面都是非常流畅的,一直在森林的雪地里,画面之间有连续性也有变化。

再者,小妞妞出发之后风雪交加,风雪的方向和小妞妞走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向右,这个方向的指向性就像路上的箭头,指引你继续翻页,去看看后面的故事究竟说了什么,咕噜牛小妞妞接下来会遇见谁。

五、咕噜牛系列:不要让恐惧,无意识地传递下去啊

最后,再来说说,《咕噜牛小妞妞》这个故事的前传。

其实作者是先创作了《咕噜牛》这本绘本,大获成功之后,才有创作了《咕噜牛小妞妞》。

《咕噜牛》讲的是什么呢?就是一只小老鼠在森林里散步,遇到了想吃它的狐狸、猫头鹰、蛇等动物。小老鼠很弱小,可是又不想被这些天敌吃掉,就急中生智,随口编出来一种很恐怖的怪兽叫咕噜牛,并且说自己是咕噜牛的好朋友,吓退了那些想吃它的动物们。但是,小老鼠的嘴大概开过光,走着走着,真的碰到了一只咕噜牛!接下来就是一个英国版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小老鼠带着憨憨的咕噜牛在森林里转了一圈,吓跑了狐狸、猫头鹰、蛇,也让咕噜牛以为小老鼠很可怕。

这也是为什么在《咕噜牛小妞妞》这个故事的开头,咕噜牛爸爸告诉小妞妞,他曾经遇到过一只可怕的老鼠……可是这完全是一场误会啊……

这么多年过去了,咕噜牛竟然就没有想想,那么一只小小的老鼠,哪里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他根本就没有想,而是停留在错误里,还变本加厉夸大记忆,描绘恐惧。

他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责任和爱。可是一个孩子也就可能因此跟着走进他的错误,结果这错误就接着延续下去了。

咕噜牛小妞妞开始不信。她胆子很大想去看看明白。风刮得猛,雪下得大,可是她溜出了咕噜牛洞,走到密林中。这是整个故事里最好的精神,对孩子的成长最有意义的情节。咕噜牛小妞妞因此看见了各种的动物——其实就是各种的人,这些人还有点不怀好意地吓唬小妞妞,说不定大老鼠会把咕噜牛做成蛋糕和肉饼。

咕噜牛小妞妞没有听信,是用眼睛直接看见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有胆量的人,不等于就是什么都不害怕,永远不逃跑。能够把别人的凶险描绘和叮嘱搁在一边,亲自去看见和听见,咕噜牛小妞妞算是英勇的。

故事的最后,月光把站在高高的树上的小老鼠投射到地上,是一个巨大的影子,连尾巴和胡子也巨长,肩上还有巨大的榛子,小妞妞也非常害怕,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不害怕才是不合情理的。

可是,还是希望咕噜牛小妞妞最好不要像她爸爸那样,很多年里不思考、不分析,然后又以相同的方式描绘给下一代听。

我更愿意相信,咕噜牛小妞妞不会再重复她爸爸的错误和描绘,我们甚至也可以想象,咕噜牛和小老鼠,他们的后代,将来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一起喝茶,而不是借着吃饭、游戏、喝茶,把对方吃掉。然后他们说起前辈间的事,觉得滑稽也有触动,哈哈大笑之后,陷入沉思。

而真正聪明的你,相信现在就已经开始沉思了。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