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家作品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作家,翻译家,文学家。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
关于本文体裁,有人认为是散文,有人认为是小说,我认为是小说,这从本文的写作背景可以看出。作品中的“我”显然是个虚构的人物。
二、写作背景:
《猫》写于1925年。作者当时在上海,受五四运动“科学、民主、博爱”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对专制霸道者的谴责,弘扬了公正、民主、博爱的思想,也表现了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
三、内容概括:
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突出了三只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以及最终的结局。
四、本文主旨:
本文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的描写,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突出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内疚、痛苦之情,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否则难免会出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
五、写作特色:
1.第一人称,引起共鸣。本文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对第三只猫心存偏见;“我”既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的制造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极自然地借“我”之口,记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
2.情节曲折,层层推进。
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本文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3.首尾呼应,巧设伏笔。
本文首尾的呼应和文中伏笔的设置,使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三个故事之间都安排有过渡段,承上启下,贯通承合。伏笔设置更加巧妙,每一只猫的结局前文都有铺垫。这些巧设的伏笔,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将三个故事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抓住特征,描写逼真。
作者写了三只猫,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对三只猫的描写都抓住了其最显著的特征,且描写得生动逼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