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20年的夏天为什么是公认最美好的?千年最热夏天真的结束了吗

时间:2023-11-16 03:01:16/人气:485 ℃

立秋之后的第13天,8月20日,北京下了一场秋雨,终于稍稍有了"漫长夏天结束"了的感觉。

事实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来得早、去得晚的超长夏天。科学家们已经确认,这是个千年一遇的最热夏天。

近日,世界天气归因组织报告称,因人类活动而起的气候变化,将今夏热浪抬升1.5-3℃,多国气温突破40℃,刷新历史纪录,这一极端高温超1000年才发生一次。

但令人忧心的是,类似极端高温,正愈发频繁地袭扰地球。

8月15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正式宣布,今年7月是有人类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一月。

就在一月前,该机构刚刚宣布,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也为近140年来同月最高。

这些数字均指向一个事实:如无意外,今年将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

自2015年来,地球高温纪录就被不断打破,人类正经历史上最热五年,这引发了联合国等机构担忧。

"夏天总是很热,但现在的夏天,已不是我们年轻时的夏天,也不是你们祖父那个年代的夏天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说,人类正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如不尽快行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将只是冰山一角。

酷暑炙烤下的中国,气温与消费均破纪录

风王利奇马刚过,暑热便在国内复燃。

8月19日,中央气象台的高温黄色预警仍未撤下,全国近10省市最高气温仍直逼40℃。

酷热与破纪录,无疑是今夏的代名词。

北京的首个高温日,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5月23日起,35℃以上的蒸烤天时常笼罩京城。进入7月,北京45个监测站最高气温破40℃,刷新历年纪录,仅7月23日一上午,地铁四惠站就"热晕"10人。

"四大火炉"之一的重庆,未能逃过7月底那场波及8亿国人的最强高温天气,体感温度甚至超过55℃,人们相继涌入防空洞,支起八仙桌,吃火锅避暑。

即便在常年无夏的青藏高原,拉萨也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22℃,首次迎来夏天,并创下当地气象站日最高温。

1951年来,中国夏季高温情况:中国夏季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均不断走高

1981年来,中国夏季高温情况:暑热提前

1981年来,中国夏季高温情况:转凉延后

为与高热对抗,以网红雪糕、冰镇西瓜、手持风扇、防晒神器为代表的高温经济,也火了整个夏天。

中国是全球冰激凌消费量最高的国家。6月1日,天猫吃货节首日,仅5分钟就卖掉30万支冰棒,一小时后,这一数字便攀升至75万。其中,某网红品牌雪糕销量同比暴涨11倍。

进入7月,防晒霜、防晒服、UVCUT、遮阳伞、墨镜和口罩抗晒六件套,销量亦大幅蹿升。随着"直男伞"走俏,每3个买伞人里,就有一人是男性,打遮阳伞不再是女性专利。

为满足一年吃掉800亿斤西瓜的需求,多家线上生鲜平台今夏推出冰镇西瓜配送服务,销量实现翻倍。最热情的南京吃瓜群众,一天就能吃掉超2100万斤西瓜,粗略估算,这几乎是中国人每日平均西瓜消费量的2倍。

郑州最牛"外卖避暑用户",一周则点了41单外卖,平均每天6单。尽管与北京朝阳吃货创下的77单周最高纪录相比,仍有差距,依然完美诠释了"40℃的天气,我的命是外卖小哥给的"这一网络流行语。

随着全国各地上演"空调十二时辰",用电负荷屡破纪录。

7月中旬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均在210亿度以上,并连续4天刷新纪录,最高可达235.4亿度。仅7月26日一天,天津、河北、山东、浙江、福建等5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

进入8月,合肥仍未从空调销售旺季的余波中恢复过来,连续12天打破当地用电纪录,电网最大负荷连续6个工作日连创历史新高,最高可达784.1万千瓦,地区日用电量也接连6次刷新纪录。

但专家预测,这些纪录很快将被打破。

"以前说高温天气是极端事件,到2030年,夏季热浪将成为气候新常态。"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预测,未来夏日将以高温热浪为主,纪录每年都将刷新。

热浪滚滚,全球都在发烧

过去数周里,饱受高温折磨的,并非只有中国。

7月25日,法国巴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天,下午4时32分时气温高达42.6℃,这是自有气象测量以来前所未有的数值。人们不禁怀疑,"巴黎发烧了吗?"

高热已持续4天,留学生樊梓昭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每天都是一片橙红。

她眼见巴黎政府为应对高温,将打折季大幅缩短,卢浮宫一度限制游客现场买票,汽车限号上路,让公共交通拥挤不堪。

仅靠开窗通风降温的巴黎地铁,车厢又热又潮,室温高达40-50℃。乘客一边在地铁站口领取免费饮用水,一边不忘在社交网站上抱怨,"巴黎地铁宛如地狱,只能用'恐怖'形容"。

走在街上,阳光毒辣得不戴墨镜就无法睁眼,50倍防晒霜也难使皮肤免于晒伤,救护车警报不断响起,频次胜过警车。樊梓昭明显感到,今夏热得实在异常,"每天都热到无法呼吸"。

以往,巴黎最热时段集中在6月底到7月初,盛夏极少超过40℃,7月中旬过后,平均气温多在25℃左右。但今年,热浪一波接一波,法国接连两月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提醒人们尽量少出门。

不过,足不出户,绝非避暑良策。

统计显示,全欧家庭空调安装率不足5%,连日的高温,让一直拒绝空调的巴黎人,在室内尝到苦果。

最热那几天,樊梓昭常在单间公寓里避暑,由于没有空调,室温甚至可超过45℃,她只能靠开窗、开电扇、喝冰水降温。"实在热得不行,就去洗澡,一天要洗好几次。"

最有效的避暑方式,竟是去超市开放式冷柜前蹭凉。

"法国不允许安装空调外挂机,如果想装空调,必须全楼同意,一起交钱装中央空调。"樊梓昭说,即使能征得全楼同意,1000元/平方米的空调安装成本也足以使多数人退却,因此,法国人多用电风扇避暑,每年夏天都在抢购中脱销。

高热之夏,多款中国制造电风扇,开始走红法国。

内地某跨境零售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5-7月,中国电风扇在法销售额同比增长283%,比去年翻两番。其中,多款手持迷你电风扇销量均在4500台以上,包邮价格在11-17欧元间,约合人民币86-135元,比国内高出不少。

巴黎之外的其他地区,酷暑也早有端倪。

早在今年1月,前所未有的持续热浪,就使澳大利亚经历了该国最热、最干燥的盛夏。

5月,巴基斯坦和部分中东国家最高气温直逼50℃,多地出现水源告急。此时,非洲尚未从致死1000余人的热带气旋中恢复过来,高温带来大旱,使其还要分神应对严重的粮食危机。

进入6月,北极圈内燃起超100起猛烈且长时不灭的野火,比2010-2018年同月北极火灾的总和还多,并使北极海冰面积大幅缩减,成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低值。

而在阿拉斯加和赫尔辛基等地,气温甚至一度突破32℃,创历史新高,北极圈里也变得需要用空调降温。

7月20日,热浪突袭北美,美国至少六地诞生气温新纪录。当天,纽约气温高达37℃,骤然增高的电力负荷,引发超5万起停电事故。

5天后,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欧洲国家最高气温均突破40℃大关,相继刷新全国纪录,德国气象局甚至宣布,该日为"将载入天气史册的一天"。

7月29日起,短短一周内,日本近2万人中暑住院,57人身亡,创夏季最高纪录。

"(今夏)改写了气候历史,在地方、国家和全球层面创下数十个新的高温纪录。"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由此预计,2019年将是有记录以来五大最暖年份之一,而2015-2019年也将成为史上任何同等五年期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留给我们控制地球危险升温的时间不多了。"塔拉斯说。

为什么夏天越来越热?

过去22年里,人类已经历了20个最暖年份,但自2015年起,地球最热年份已连续五年更新。

即便在国内,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1951年以来,国内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24℃,夏季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出现上升趋势,极端高温事件在1990年代中期后明显增多。

科学家们坚信,未来,高温纪录将不断被打破。

为什么夏天越来越热?

世界天气归因组织的答案是:气候变化。

该机构已连续6年在报告中指出,正是气候变化,让夏季热浪的发生概率和炙烤程度胜于以往。

如今年7月西欧热浪,若无气候变化,这一极端高温每1000年才会在法国和荷兰出现一次,英国和德国也是百年一遇。但如今,欧洲多国重现类似罕见高温的可能性将增加2-9倍。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推手。

氟利昂是最为国人熟知的温室气体,过去常用作空调、冰箱等的冷冻剂,大量使用可破坏臭氧层,因此全球不断使用和研发其环保替代品。

升温效果最显著的则数用于工业、交通、电力和取暖的化石燃料,每年可排放331亿吨二氧化碳,仅燃煤发电就占1/3,中国是最大贡献国之一。而以牛打嗝、放屁排出甲烷为代表的农业排放,也贡献近1/4的温室气体,为全球排放量第二大产业。它们犹如一个看不见的玻璃罩,将地球越闷越热。

类似于经济学中的1℃效应,气温每上升1℃,也会给地球带来其他不可估量的影响。

英国气象局哈德雷中心的一份研究预测,到2100年,若人类未采取任何行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健康、食品安全、供水、经济增长等多方风险将进一步增长,给全球多国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为第七大受害国,约四成粮食作物或遭减产等不良影响,6%人口遭遇供水困难,64%人口为内陆洪水所困,还有1900万人口因海平面上升流离失所。

丁一汇曾做过测算,全球升温2℃时,上海陆家嘴一半将被海水淹没,升温4℃时,则被全部淹没。

《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过去40年里,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全球平均,且近7年海平面均处于高位,或导致风暴潮、滨海城市洪涝、海水入侵等灾害加剧。

届时,伦敦、东京、纽约等大都市也将直面淹没危机,而马尔代夫、图瓦卢等地势低洼国,甚至或在50年内消失。

气候变化也将扩大热带地盘,夏季高温热浪和冬季寒潮频现,风暴、洪水、暴雨等极端天气更易发生,供水和粮食生产备受影响,传染病等死亡阴影时刻笼罩人间,并引发生物灭绝。大气环流的改变也将使空气污染更难扩散,雾霾加剧。

仅2018年,全球就有近6200万人受自然灾害影响,且多与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有关。如超级台风"山竹"横扫欧亚和北美地区,240万人受灾严重,美国遭遇14次经济损失超十亿美元的飓风。

同年,全球各地的海冰、冰川、冰盖仍在加速消融,北极海冰再创历史新低,而海平面却达历史最高值。

连年延烧的高热气候,也使北半球森林正以万年一遇的速度烧毁。

科幻电影《后天》中末日图景,或正一一成真。

全球气温上升对地球的影响(资料来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

留给地球"退烧"的时间不多了,人类该怎么办?

不幸的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势头未被遏制。

2019年5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突破415ppm,不仅创造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也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最高值。

"地球上一次出现如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还是在300万-500万年前,当时气温比现在高出2-3℃,海平面也比如今高出10-20米。"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担心,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正加速显现,而创纪录的温室气体浓度也将全球温度推向更危险水平。

学界普遍认为,若想避免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需将全球气温增幅控制在2℃,甚至1.5℃内。为此,2030年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需在2010年水平上减少45%,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若想达标,全球各行业都要快速完成转变,尤其是对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的能源行业。2030年前,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需从20%增至70%,煤电比重则需降至10%以下。

"为实现这些转变,我们需要大大提高全球气候行动和雄心的水平。"古特雷斯说,今年9月底召开的气候行动峰会上,他将要求各国拿出行动计划,减排达标。

但,留给人们的时间不多了。

截至今年7月,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前工业化时代高出1.2℃,且全球变暖并无减弱迹象。联合国环境署估算,到2030年,全球减排温室气体仅有60亿吨,距离实现控温目标,还有近2倍的差距。

加上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注:该协定于2015年通过,近200国缔约参与,旨在遏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变化造成的最严重后果),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极大震动。

一名参与《巴黎气候协定》缔约的中方代表团专家透露,特朗普宣布退出后,不少美国代表团成员大呼意外,有人甚至担忧此举会使其他国家行动乏力,而使协定沦为一纸空文。

但该专家认为,此举对协定落实效果的影响不大,因为"目前美国市场仍选择发展新能源,用清洁能源取代煤炭等策略,许多州也各自制定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和建立碳交易市场,联邦政府的退出,并不会让整个美国放弃应对气候变化"。

据他测算,退出协定后,近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大幅降低,并超过欧盟,成为发达国家中减排最多的国家。

美国退出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被国际社会寄予厚望。

早在2009年,中国就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降至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储蓄量增加13亿立方米。

雾霾天气频现,也促使国内能源转型再提速。截至2018年底,中国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接近30%,水电、风电、光伏装机量均为世界第一,是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

此外,中国也承诺拨款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项目。

不过,行动再多,也难在短期内为地球降温。

也许,若干年后,曾经最热的2019年,将是这些年里最凉快的一年。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