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有哪些育儿经验让您觉得很棒呢?有哪些育儿经验让你觉得很棒

时间:2024-08-15 08:43:19/人气:123 ℃

高龄产妇一名,因为这个宝宝是盼望许久的。从怀孕开始,把育儿知识当作攻读学位一样学习。现在已经七年了,按照一些说法,很多知识已经内化,记不清楚来源,但确实很有用。

怀孕期注意锻炼,七个月左右开始每天抽几十分钟练习拉马泽呼吸减痛法一直到孩子出生。减痛没减痛我不知道,因为我就生了这一胎,但可以缩短产程,节省好多力气。像我这种高龄产妇,好多人知道我是顺产都哇一声。我好像没有受多大罪,刚生完就非常清醒地给门外等候的亲人发短信,可以细细打量这个选我做妈妈的小小的天使。因为前面生得比较顺,后面的喂奶月子就很顺利了。

月龄小的宝宝就是按«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的说法坚持让她吃母乳,亲喂,多抱她,买个妈妈巾像袋鼠妈妈一样把她当身体一部分一样随身携带,积极回应她的任何反应。那本书真好,作者夫妇据说既是儿科医生,在家开诊所,又养了8个孩子,其中还有一个唐氏宝宝。好多问题在他们看来都非常淡定,遇到问题容易慌乱的新手妈妈看这本书简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安抚。宝宝睡觉吃奶时我简直手不释卷,这本书都被摸旧了。

积极回应孩子,真的很神奇。我女儿,不知是不是我执行后面蒙台梭利派的不啰嗦太僵化,一般都比较安静地陪着她,任她自己探索,她开口说话是非常晚的,大概到两岁以后了。但是在她一出生,我就按西尔斯说的积极回应,她任何表情动作我都秒懂,我们俩好像天生就特别默契交流不需要言语。她是不笨的,也不知是本来天生的,还是西尔斯说的,提高孩子智力的唯一途径,就是积极回应他。

后来我观察了孩子同学妈妈们生的第二胎,宝宝本身身体壮的,又按照西尔斯这一套亲密喂养随身携带孩子的,眼神都是非常笃定宁静的。绝不存在某些老人说的,多抱就娇气了。

孩子会坐着自己玩以后,就是孙瑞雪写的几本书和李跃儿的书及教育论坛,大约都是脱胎于蒙台梭利教育的。对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充分满足孩子的口欲期。以前对于孩子吃手和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我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制止的。我读了这些书以后,开始尝试她们说的充分满足。不过有些情况也要自己把握,比如孩子捡了一个烟头正准备塞嘴里,我还是用另外一个东西和她交换回来扔掉,这类特别脏的玩意儿可不能塞嘴里。

另外就是关于孩子专注力,以上三位都认为孩子专心玩儿的时候不能打扰孩子,大人说话要尽量简洁不要重复,最好也不要看电视。我都非常忠实地照做了,孩子只要一声不吭地,哪怕是在拧一个瓶盖子,我也从来不问她渴不渴,要不要厕所,她专心玩多久就玩多久,渴应该不至于,玩完了多喝一点,尿了就尿了,穿尿不湿或换裤子。

家里的电视机和电视柜处理掉了,刚好空出一块地方给她摆垫子和玩具。也不是完全不看动画片,2岁左右开始在iPad和电脑上看小猪佩奇,猫和老鼠等等,时间很短,后来听说屏幕比较伤眼睛,又买了投影仪。在她分床睡觉以后,我和她爸爸偶尔用投影仪放个电影,大人也是蛮享受的。

这里插播一下关于视力,嗯,应该从四岁开始每半年去正规的眼科医院散瞳检查远视储备,正常的孩子在六岁多入小学时应该还有大约150度的远视储备,如果提早已经接近正常视力正度数为零了,那孩子属于比较容易近视的人群。阅读,钢琴,书法等等才艺都要慎重或尽量减少时间,视频更是需要减少,尽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这个专注力的结果,我觉得还是蛮有成效。她上幼儿园时老师就说她又坐得住又活泼,很会和老师互动搞气氛。还有一个在外面上的类似手工课的科学课,有另外一个妈妈因为孩子太淘气老师镇不住,进去陪了几节课,她出来跟我说,啊,你女儿好特别,听课时眼神亮晶晶的,哎,你不知道你女儿上课有多好。现在上小学了,老师有一次也说起,在台上讲课最爱朝她这个方向看。

每周他们学校的家长大讲堂,就是每周请一个家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给孩子们做小讲座,比如牙医妈妈讲如何正确刷牙,财务工作的妈妈讲小朋友如何学习理财,植物研究人员讲奇妙的植物世界等等,因为家长大多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面对小学生的讲课经验,常有hold不住课堂的,尤其是比较调皮的后半场。但已经好几个家长注意到我女儿,下来跟我说,你女儿全程听讲好专注啊,还特别喜欢回答问题。怎么做到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蒙台梭利那一套起了一点作用,因为我就养了这一个娃。不过如果我养第二个,也不舍得在她玩儿的时候打扰她。)

大人说话不要啰嗦,这个也让我受益很多。我娃在很多人眼里特别"听话", 在外面玩儿快到时间了我会说一声,宝宝还有5分钟咱们要回家了,过5分钟再说一句,咱们回家吧。绝不要像好多人一样追着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说回家啊,回家啊。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如果大人特别唠叨的话,其实自己是听不见她说什么,只觉得是背景噪音而已。要保证孩子清晰地听到我讲话,必须要简洁不啰嗦。

娃娃会爬以后就让她自己爬,越爬久越好,一直到她自己扶东西站起来,到撅屁股自己空手站,偶尔走大部分时间爬,逐渐过渡到大部分时间走偶尔爬,一直到走。这个过程里又有孙瑞雪说的腿欲期,刚会摇晃走,就特别喜欢走那些高低不平的,台阶,斜坡。大概就像大人挑战蹦极一样。而且走过去了还要再来一遍再来一遍,小表情都是闪亮的。孙瑞雪的意思也是不要打扰他,就让他专注地自我挑战。我发现几乎每个学走路的孩子都爱干这个,可是保姆或老人总会嫌麻烦或者担心不安全会阻止。小区一起玩儿的老阿姨老奶奶看我娃手脚不停地在一个旁边有斜坡的台阶上上下下地折腾,说她将来肯定特别淘气,上课坐不住的。可结果正好相反,充分满足这个道理似乎在任何敏感期都是通用的。

孩子学走路,以上三位的意思都是不要人为扶着他提前走或者借助工具。当时我周围的,尤其是老人保姆带的,都以孩子早走路为荣。我女儿一直爬,比她小很多的都开始走路了,她还是爬。不过她确实动作非常灵活,很少摔跤,即使摔跤也很少受伤,她好像会非常敏捷地就地一滚。5岁以后学了羽毛球和舞蹈,她一看老师的示范就学得很快,动作也非常到位,经常受个表扬,上前面示范,领舞,她自己也学得很开心。学游泳也是一期十天就能从零学会基本动作自己游起来那种,省钱省时间。

蒙台梭利教育给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孩子生活自理的。她的意思大概就是所有的生活物品都要按孩子的尺寸来,让她自如地在一个安全的环境按自己意愿来。我看过一个短片,就是一个刚会走路的男孩,床很低矮,他早晨醒来以后自己下床,自己在一个固定地方找水杯喝水,在矮桌子上吃早餐,还会把大人准备好放在低处的狗粮拿出来喂狗。因他矮矮的,走路还摇摇晃晃的,看起来好萌又不可思议。那时我们家也不方便再装修了,洗手池马桶不可能加一个矮的,就只好给她垫一个比较稳的凳子,买一个能坐的塑料马桶。毛巾挂钩买那种吸力的,按她的高度来。喝水,玩玩具买了一个小炕桌。总之对家里进行了一点儿小改造。我发现确实是的,其实孩子是不愿意事事都请大人帮助她才能做的,她自己能够自由地洗手,喝水,上厕所,玩玩具,爬上床睡觉,她会感觉非常舒服。

这里插播吐槽一下国内的儿童衣柜的设计,都是披着儿童外衣的大人衣柜。我逛过很多成品家具,挂衣横杆根本是儿童够不到的高度,也无法按儿童成长升高。大约设计者根本没有想过让孩子自己整理衣服。最后我只好选了宜家艾格特挂墙系列,它有几条A柱打在墙上,其他隔板和挂杆都可以随意插接组合。先按照孩子目前的身高挂最低处,以后再逐渐升高。

总之家里环境就是帮助她一切自助,这话看似很矛盾,其实很有道理。

这个一直到我妈妈病重,她自己也是有体会的,一个人如果上厕所都要喊另一个人来帮忙扶,她心中是充满了挫败感。但如果是墙上打一排合适高度的扶手,她会舒服很多。有一期"梦想改造家"是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为一位渐冻症患者改造家居,就是通过各种设施来帮助患者自助,在家里行动自如。充满了人性关怀。

同理孩子也是这样,她行动自如,内心就会舒展。否则,她虽然不会说话,但挫败,憋闷,堵在心里就化做了许多无理取闹的哭声。一个内心舒展的孩子,应该是如果碰疼了,或遇到打针很疼,哭是自然的,但痛觉过去以后,就马上不哭了。其他时候都是不会哭闹的。我女儿小时候很宁静,要吃奶要拉屎都有比较独特的表情,几乎不哭。又有人说什么不哭的孩子嗓门不嘹亮,不存在的。现在在朗诵班学习铃木法腹腔辅助发音,中气很足。而且在嘹亮嗓门和舒展的性格二选一的话,我还是宁愿要后者。

我曾读过李跃儿论坛上好多妈妈的育儿手记,有一个女孩特别棒,她妈妈说,她只是一个天然舒展的孩子,没有把精力过多浪费在那些不良情绪上。每个孩子出生智力当然是有一点点差距的,但父母的责任应该就是引导他在自己水平上尽量发挥好一点儿。

我出了月子一直到她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尽量多带她在户外运动。看一些帖子说每天户外7个小时,我做家务并不熟练,每天好像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那么长的户外时间。天气允许的时候,每天最少3个小时吧,能长就尽量长。她会坐了就带个小垫子让她坐着玩儿,会爬了垫子根本限制不住她,好在我们周围有个植物园,也有几个高校,有好几个很干净的草坪,我就任她爬。上幼儿园在家周围几个里面挑了一个比较重视体育类的,他们操场比较大,号称每天阳光一小时。周末也经常约她同学一起去儿童公园玩那些攀爬类的。现在7岁了,体育,力量和耐力应该至少在同龄孩子当中算中等偏上吧,动作协调灵敏度应该属于偏高的,跳绳可以在小学运动会拿年级第二。她幼儿园同学,现在进入不同小学,体育都是比较棒的。像我和她爸爸都是体育渣渣,小时候都是老人图省事,放在站篮里养的,学生时代体育课就是噩梦,经过锻炼跑步和力量都达标了,但技巧性的,就学起来很笨了,肢体不协调。现在除了慢跑和散步,几乎没有什么其他锻炼方式。看其他家长陪孩子打羽毛球我们也很羡慕,自己没办法做到。体育双渣能养出一个这样灵活的娃也是很满意了。

在女儿学说话之前,我开始读了几本对我个人修复非常重要的书,入门开始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正面管教»,«pet父母能效手册»等一系列以育儿为主要目的的书,这些书一下颠覆了过去父母对我所谓严就是爱家长专制的那一套,我发现自己的童年实际上非常受压抑,以至于成长成为有致命缺陷的性格,刚开始发现这个事实我几乎悲痛欲绝。开始寻找心理医生,在网上疯狂寻找各种帖子,也开始读一些以自我修复为主的心理学书籍,几乎都无心做饭喂奶,原来有这种经历的人有很多。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开始走向自我修复之路,夫妻关系也大大改善。此处不再详细说,总之经过非常艰难地自我改变,在孩子呀呀学语之后,我已经初步修炼成一个可以和孩子平等交流的比较温和民主的妈妈,发火儿也是有的,但频率已经降低很多。不过遗憾地是,由于比较注重这方面,而忽略了自己的营养,孩子的喂奶辅食营养等,孩子从一个白嫩嫩的水灵灵的娃娃,变成了一个面黄肌瘦的营养不良的娃娃,不过她抵抗力还是很强的,黄瘦但是很少生病。想告诉后来的妈妈,如果要看这几本书,怀孕之前提早看,或者找个会做饭的保姆把后勤搞好。

我女儿开口说话非常晚,两岁多以后。也许是我执行西尔斯的积极回应和蒙台梭利的不啰嗦太僵化。但她一旦开口就说话非常清晰有条理,加上后面绘本阅读也做得还不错,词汇非常丰富。现在上学了又专门去培训班培训朗诵的仪态,发音运气等。所以婴儿时期晚开口说话,也没有什么影响。那时很多比她小的孩子会说话了,她仍不开口,好多邻居都觉得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但我看她清亮丰富的眼神,在外面玩儿了回家收拾自己玩具的那种清楚麻利劲儿,我就跟她爸说,咱娃虽然不说话,但绝不是个傻娃。

通过从西尔斯,蒙台梭利,一直到pet父母能效手册,如果父母努力能做到大半,孩子性格是很顺的,入幼儿园一般没有很久的入园焦虑。西尔斯说的多抱贴身携带,及时回应给了孩子很足的安全感。蒙台梭利的生活独立自理,让他从小习惯自己在固定的地方自己找水喝,洗手找毛巾擦手,而不需要喊大人。好多刚入园的孩子哭,不想进去,实际上是不习惯失去家里那种一对一的关注和帮忙而已。pet,学会在民主中遵守规则,学会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不难受的相处。

关于自由与规则。李跃儿说,自由的儿童有多快乐,你们不知道。但她又说,没有边界的自由是没有安全感的。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孩子应该像一个在大盒子里面自由滚动的球,没有盒子边的保护,球会掉下去,但在盒子里,它是自由的。

要给孩子设定恒久,简明的规则。有三条底线不能碰,1,不对健康有害,2,不妨碍他人,3,不破坏环境。除此之外,万事皆自由。 为什么不能乱扔垃圾,为什么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为什么不能在人多的人行道上拐来拐去地追打,都可以从2,3自然的结果给孩子解释。

大概只有刷牙后想吃糖,看电视时间长这两件事情不好用1的自然结果来解释,这个结果的时间太长了,一旦发生就无法逆转。好在有一些科普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等等。

所以我更倾向的就是培养一个明事理懂规则的孩子,而非简单的"听话",因为大人的话,也不能保证全对。

我发现很多所谓熊孩子的家长,其实打骂起孩子来,比我们狠多了,但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听话。因为他的规则没有恒久树立的概念,好多规矩都是临时的,遇到问题了不许这个不许那个,为什么不许,他不懂。爸爸为什么发火揍我,其实他也没有明白。而同一种错误,打与不打,也是看家长心情。这样孩子既没有安全感,也缺乏对别人的同理心。就像一个没有边界乱滚的球,它随身可能掉洞里,但又有个人在后面喊,这里不能去,那里不能去,或者滚到某一个地方莫名挨一顿揍,所以关于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这只球是困惑的。不如一开始就把球放在一个边界清楚的盒子里。

真的有些熊孩子家长自己其实并不熊,但孩子却教不好,关键其实就在这里。规则是简单明确恒久的,还是复杂不好理解且临时的。我相信掌握了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之后,除了个别自己三观不正的熊家长,应该是很难养出熊孩子的。

关于挑选玩具,李跃儿说得也很对。她说不要买那种声光电的由商家设定玩法的,买那种由孩子随便组合有无数种玩法的。刚开始我不大相信,加上亲戚送的,自己头脑发热买的,家里不知不觉堆了一堆这种一按电钮叮咚作响的玩具。后来发现孩子玩这种就图个新鲜,玩几次就丢一边了。确实还是那种无数种玩法的拼插类,搭建类,橡皮泥,百玩不厌。李跃儿果然诚不我欺。各位初为人父母不要和我一样头脑发热,可以省好多钱,费雪啊那些牌子还死贵。

老师说女儿入园第一天就很特别,没有哭,只是开心地玩了一阵以后就有点不开心地坐着,非常镇定地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 老师告诉她当挂钟上的针指到哪里时妈妈就来了,她就坐在那里盯着钟,还安慰旁边一个小朋友说,等那根针指到那里时,你妈妈和我妈妈就都来了。第一个周末我们班上就有热心家长约着一起玩儿,我们参加了,来了七八个家庭吧。孩子很快有了喜欢的朋友,入园焦虑就彻底没有了。这时我就开始重回工作岗位了。

我上班时间地点虽然自由,但是回到家里除了家务也时常需要有一些工作要做。有时候手里有急事要处理,孩子粘着要撒娇真的有点想尽快甩脱。这时又有一个关于十五分钟高质量陪伴的文章救了我,它的大意就是说,孩子唧唧歪歪黏粘乎乎,其实就像手机需要充电了。家长放下一切事务,包括不看手机,全心全意地陪她疯十五分钟就好。我试了,确实是这样。她充好电以后就放开我了,本来她从小不看电视,自己玩儿个积木,拼个乐高就可以玩很久。我有了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

另外她性格也非常温和开朗,和大多数孩子一起玩儿一整天也不会打架,所以我也开始寻找抱团群养娃模式,找几个家庭彼此互相帮忙。我拼着累一个周末,其实也不太累,娃们自己玩的时候根本不会打扰我,就是负责给几个娃做饭,哄午睡,晚上各自接回家。干这么一个周末,就可以休息几个周末。

孩子一直上小学之前,比较受益的育儿经验大概就这么多了。以后想起来再补充。

小学开始要做作业了。网上关于陪写作业的段子很多,我感觉我已经成功避开了这些坑。首先一个从小不怎么看电视,一个人玩玩具能玩一个钟头以上的娃,上课是非常专注认真的,她回来做作业不会很差。再一个,前面提到的一系列育儿书如果认真读了,在前面实弹操练过几年了,即便她偶尔犯点错误,不会引起任何情绪上的火儿。我女儿是零基础入小学的,刚一开始拼音学起来是比较慢的,我就当个人肉复读机,帮她一遍一遍学就是了。两个月以后也基本上全会了,而且他们一年级这个老师刚好很有经验,教得很清晰扎实。现在已经平稳渡过拼音阶段,进入汉字阅读,老师留的作业里拼音还时常部分地复习一下,我已经感觉轻松很多了。因为她绘本和桥梁书已经读了很多,字认了一些,就是会写的不多。自己词汇也比较丰富,老师有时候让写看图几句话,她自己用拼音加汉字写得还不错。

关于英语启蒙,我是做得不够好的。虽然攒了一堆优秀的原版绘本和全套的牛津阅读树,孩子爸爸自己喜欢阅读英文侦探小说,家里也攒了不少大人看的什么阿加沙的侦探小说之类的。我女儿3岁之前大概只知道世界上有英语这回事而已,3岁以后,因我开始恢复上班,回家又忙家务,自己又不够自律,对自己发音也不够自信,家附近也没有什么好的培训机构,也没有像过去所想的那样双语启蒙。

现在一拖再拖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学校里已经有了一周两次英语口语课,怀孕时我畅想无数,可万万没有想到,我女儿的英语口语居然是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用这套人教版教材启蒙的。可令我跌眼镜的是,老师居然教得还不错,配上一种能跟读并且根据读音质量打分的APP,我女儿学得还兴趣盎然。当然她在课堂上有些清辅音听错了,回来读得不对,我陪她完成app上的作业不免当人肉复读机给她纠正,有时候会重复几十次。我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因为我感觉因为自己拖延,耽误女儿了。没想到她还这么喜欢英语,在一堆双语幼儿园和英孚出来的同学当中敢于举手发言不自卑,已经不容易。

另外我给她买了一套漫画版的古希腊罗马神话,画风正是他们这个年龄喜欢的动漫风。她自己就特别喜欢看,简直入迷。这个虽然是韩国版翻译成中文的书,但是对将来深入学习英语了解西方文化是有帮助的。当然随着年龄增长我会继续买更加严肃一点儿的读物。

我觉得她反正已经没有什么早期的英语启蒙,也许做不到英语像母语一样流利。但将来和外国人交流,英语不成为瓶颈就好。照她这个学习的劲头,跟着学校老师不掉队,将来英语是个中等偏上应该问题不大。但和老外英语交流,实际上语言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交流的内容。就好比一个学习中文的老外,如果他不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歇后语,典故,三国,红楼梦,甚至金庸,有可能几个中国人在一起聊天,他压根儿不知道在聊什么,也许他每个字都会写会读,或者一个笑话他也不知道笑点在哪里。那彼此的交流只能停留在"谢谢你的款待","不客气"之类的表层。所以英语学习,西方文化一定要了解一些,不仅仅是学语言本身。

钢琴启蒙,一定请能力范围能承受最贵的不怕路程远。昨天女儿第二任钢琴老师举行了内部音乐会,把启蒙还在弹小汤一的宝宝们也拉出来遛了遛,简直让我悔得肠子都青了。我们第一任老师在家门口找了一个120一节课的,也是早年星海音乐附中直升星海音乐学院大专钢琴专业毕业,教启蒙孩子已经13年,我以为是很好的了。但这位老师也许教不认真的孩子太多,被拖疲倦了,产生了职业倦怠,现在我已逐渐明白钢琴老师与琴童家长之间双向流动选择的关系,如果一个基层的钢琴老师她长期面对的是无法认真陪练的家长群体,回课时弹对就是最好的结果,那她就很容易放弃乐曲的音乐性,而待在自己的教学的舒适区了。孩子跟着学了一年半,也不懂句子连奏,句子之间抬手呼吸,也不看表情符号。手型也不对了,肩膀也耸起来了。我感觉不太对劲。后来在知乎上认识了Mr1900,他推荐换了一位在知乎上笔名夏小瞳的夏老师(夏老师在知乎上讲了一期非常精彩的live,题目就是"乐器学习的高效新方法----爱上学音乐),现在学了三个多月,总算挽救到正常轨道附近,但偶尔肩膀还是容易耸起来发力。昨天看了夏老师亲自带的启蒙孩子,真是羡慕妒忌恨,他们的家长怎么这么有眼光,启蒙就找了这么好的老师呢?当然我们第一位老师,也没有太差以至于让我们速成去练什么梦中婚礼天空之城之类的流行曲。

不过我娃总算被拉回来了。现在学到小奏鸣曲这里,夏老师对不同的音乐细节处理非常讲究,各种不同的触键发出何种音色,手腕带动如何使音阶一样的连续16分音符像水流动起来。嗯,一个过去不懂音乐的妈妈陪着着鱼一样短暂记忆的低龄孩子,靠记笔记拍录像现炒现卖陪练六天,试图达到老师上周的全部要求,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说漏掉了大半而捞到少数,但愿夏老师不要嫌弃我们这种漏勺一样的学习。即便这样辛苦,我也不想去楼下那个以考级及格为目的,半年时间都练考级曲目的琴行了。

所以学钢琴不要怕贵,不要怕路远,一定找好的启蒙老师。看起来贵,实际上省钱省时间。我娃学的头一年半,大约就是认谱,除表情符号之外的音高节奏还算凑合。其他的都靠夏老师温和又严格地把她扳回正轨,这个过程应该比教零基础还难。

前几天夏老师在英国的硕士导师,钢琴演奏家Benjamin Frith来广州,给我们上了一节大师课。上课的头一天晚上我还觉得自己有点膨胀过头了,因为准备见大师的曲子虽然经过夏老师几周的打磨,我娃还有许多要点做不到,弹的时候故此失彼,或者忽然出现新的问题。连夏老师的要求都没有做到,这种程度去见演奏家级别的大师也许是浪费了。没有想到,这大师课里面埋了一个彩蛋。因为他的讲述是英语的,夏老师一直在旁边陪伴翻译,他又和蔼又幽默,有些地方故意想逗孩子乐一下,比如说跳音就像被键盘烫一样,他自己一碰键盘就哇哇大叫起来,我女儿觉得特别好玩儿,这种小插曲如果等夏老师来翻译就好像听笑话慢了一拍。我女儿回家忽然跟我说,她好喜欢这个爷爷,她想学好英语。老母亲一听,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马上拿出蓄谋已久的牛津阅读树,说,咱们每天晚上学15分钟。

她以后学习上如果还遇到困难,我也会像帮助她渡过拼音难关一样,和她站在一边儿,一起努力。而不是站在对立面,指责她,这么简单为什么学不好。

希望我女儿永远与我亲密而平等,我们亦师亦友,共度几十年。

关于孩子看的课外书,我最早是按凯迪克奖历年的获奖名单来纵向购买,凡是金奖银奖,都买一本,国内引进就买译本,没引进就亚马逊买原版。如果孩子或我自己喜欢那个作者或画家,再横向购买。后来听喜马拉雅APP,凯叔讲故事,钱儿爸讲故事,特别喜欢哪个故事,买。逛图书馆,喜欢反复看的,买。去同学家玩儿,喜欢别人家哪本,买。玩具类后来我是很克制了,因为家里装不下。书就是撒开买买买。我觉得家里屯上一些好书,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这样读书很方便,她就爱读。当然她爸爸和我也还算喜欢读书的。

有朋友留言需要书育儿的单,我用截图来列吧。有些书出名以后,李鬼特别多,一定要认准李逵。(孩子的课外书我就不列了,太多了,而且后来我发现只要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论她从哪类书读起,都是好的。)

实际上大人读的书也一样,只要大人肯从学习,改正自己的角度来育儿,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为什么孩子这么笨,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哪怕只是一个学习的开始,就是对的了。

育儿变成了育自己,这条路有多长,我也不知道,也许我离起点还很近,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不跑偏。


1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2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孩子也一样,未成年时期大体可以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12-18岁叫青春期,依恋期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最关键期,青春期需要一些社会的参与。

3

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是决定人一生,尤其是45岁生活的关键,所以人格教育家庭要重视。

4

一个人如果小的时候没有对善待过,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之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5

孩子一岁以前,甚至三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认人是最早的情感现象,也叫依恋,由此父母才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李教授在论述这个观点的时候,说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溥仪从小喜欢恶作剧,也不听老师劝,谁都管不了,唯独听他的乳母王焦氏的话。这个故事说明只有心理上依恋的人才对他有控制力。

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环境,我认为职场妈妈不要把孩子丢在老人家养育,利用工作后的时间高质量陪伴就是最好的做法了。

6

有一种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的人,还有一种人平和大度,前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亏欠的,后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7

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是有言语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愿不愿意和人交流、亲近)、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8

孩子成长过程的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我一定让他活得快快乐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在逼孩子,这种教育导致我们的孩子到后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9

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的东西不能给他,怎么办?做到四个不要:一不要骂;二不要打;三不要说教,这个时候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的都是噪音。第四,你不要走开,他闹给家长看 ,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家里已经有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辆小汽车,我不走。这时候,父母就一定要对他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把他抱起来抱回家,不要打不要骂,也不要管他,任他闹。抱回家把他放进卧室,因为卧室没什么危险,把门一关,一个人来管。

10

未成年人的很多问题是滞后问题,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很难教育了,其实问题发生在很早之前。

11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们话有时候只要说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不要非得让他承认错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承认错误是很难得。不要和孩子争执到底,那吵到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对你不恭敬。

12

我的孩子高考前,她当时很痛苦,怕考不上对不起我,我说没问题孩子,就这些钱,你考不上你想开店,我把这钱给你做启动资本,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

13

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到后来承受力就越好。除了他可能暴力一点,有些事情容易暴力,但他绝对不会有天有地,遇到挫折就去跳楼自杀。尤其家里有儿子的,一定要苦着养,千万不要照顾太周到。逆子很多时候是百依百顺造成的。

14

孩子6岁之前管什么呢?很重要一点,就是几个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6岁时候说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你等他12岁再说不行,他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

15

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一点体力之苦。

16

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怎么办?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护小的上面。

只要发生争执,比如吃的,你可以对老大说这个吃的是你们俩的,你来决定怎么分,如果他都吃掉了,没关系,你就看着他。下次你还交给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挺在乎我的感受的,既然我决定,我也不能亏着弟弟妹妹,这样老大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

17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成功在于他的自信,孩子学习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老师有一个分数线有一个任务,作为家长,我们要顾及孩子的全面发展。分数是老师管的,父母要管的是孩子你上学快乐不快乐,有没有人欺负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助你什么。

18

要让孩子“参与”到家中的大事,不管他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家中的大事都要告诉他,听他的意见,让他做一点没有坏处。

19

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和家庭背景,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孩子最大倾诉者,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观察孩子最好的朋友的行为,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如果交的朋友不太好,你也可以问问孩子认为朋友的优缺点,表达你的意见就好。

20

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背景中的问题,有的时候你用什么方式教育,他就用什么方式对你。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就不尊重你。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