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2024伊拉克巴格达城市现状,巴格达,现状带你看看真实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时间:2024-08-22 18:12:19/人气:104 ℃

伊拉克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家,伊拉克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530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第五位。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占其国土的大部分,历史悠久,是为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

首都巴格达是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其位于伊拉克中部地区,其总面积达86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00多万——近十年来人口又增加了一倍,在巴格达普通家庭,三个孩子是标配,五六个大童也十分常见。

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度动荡不安,治安状况堪忧,基础设施建设停摆,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居民区也早已破败不堪,泥泞的土地上满是垃圾,人口增加住房条件却未改善,“四代同堂”的境况出现在远郊的平房之中。

这便是战后五年以来,公派去伊拉克巴格达诸多记者朋友的描述,笔下多有惋惜、怜痛、唏嘘,硝烟味的灰调是巴格达的底色。现如今,十余载已过,多灾多难的巴格达积极重建。

曾担任伊拉克国家财经委员会委员的马吉德·塔米米在社交网站上表示,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至2018年,伊拉克政府总共花费了8620亿美元用于战后重建,诚然,这对于一个人口只有3000多万的国家而言,已经非常了得,首都巴格达更是重建的中心地区。

走近伊拉克,走近真实的巴格达生活,带你看看真实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漫步巴格达街头——“生活仍在继续”

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非常规”的伊拉克,毕竟这个中东国家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冲突和动乱的代名词,同时,伊拉克签证办理名目复杂,相对繁琐,是各大签证中出了名的难办:

从申请到批准至少需要3个月到4个月,再加之多变的安全形势,劝退了不少外国人士。

然而,因为巴格达街头曾经被“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袭击,所以几乎每个街角巷口都有警卫,安保人员和站岗的士兵随处可见。

然而,尽管如此,当地美味的餐馆、咖啡厅和娱乐场所都充满了活力,人们依旧穿戴时尚——女性的服装风格多样,大胆率性有之,温柔典雅有之,一袭黑袍的教徒亦有之,女性正常地工作,购物,自信地行走在大街上。

这与伊拉克重视教育有关,在该国,孩子如果没能念完小学,家长就要进监狱。

该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和文化程度在中东堪称地区之最,大多数女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巴格达又一度是伊拉克境内教育资源最好的城市,其国内最优秀的大学巴格达大学女性比例占到了59%,这在中东国家中十分少见。

即使是夜幕低垂,巴格达街道旁的商铺也灯火通明,人们热情地邀请友人喝茶,喝咖啡,共进晚餐。

装甲车随处可见,但不远处的人们会在传统的巴格达茶馆相聚聊天,游乐园的摩天轮里坐着情侣或一家三口,熙熙攘攘的市场里是熟悉的讨价还价声,俨然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在这里,限制与自由同在,即使苦难如宿命,但生活仍在继续。

繁华商业梦影——走近拉希德街

说起巴格达,不得不提起一条商业街,它是巴格达繁华景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巴格达第一大街道,拉希德街是首都的时尚百货中心,巴格达妇女可以在此买到巴黎、伦敦的香水、连衣裙等众多奢侈品,男人们昂贵的古龙水、西装、丝绸领带、羊绒大衣一应俱全。

这条巴格达的生命线,充分彰显了本地街道的特点。

巴格达是一个由错综复杂的街道、小巷和胡同组成的城市,这是因为巴格达夏日的最高气温高达51摄氏度,这份难耐的酷暑历时达半年,少有树荫的巴格达只能在建筑过程中,要求房屋住宅之间彼此靠近,必要的胡同只能分出狭窄的一条,供行人转道。

这样的城镇规划使得行人和偶尔的驴可以沿着阴凉的通道行走,避免直面灼热的阳光。

拉希德街便是近代第一条充分利用气候规律的街道,其街道比之大部分东部城镇更加复杂,在一些次中心地带,分布着集贸市场和露天广场,走进其中恍如置身迷宫游戏。

事实上,从防守的角度看,胡同和巷子错综复杂,一定意义上能对一些对巴格达地形不甚了解的入侵者起到迷惑效用。

如果能够顺利找到巴格达拉希德街的胡同巷子,且不至于被绕晕,那么便会在拉希德街发现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文学咖啡馆。这里的咖啡馆被冠以“巴格达文学与思想聚集地”之称,众多巴格达的文人雅士在此聚会,交流读书、创作的心得体会。

美食?堂堂首都怎么可能没有美食街?拉希德街是伊拉克最大的商业街,在不远处,一些同样繁华的街道与其共同形成发达的商业网络。

铜器街便是拉希德街附近有名的美食街,缓步走进胡同巷子,底格里斯河烤鱼“玛斯古夫”、美味的橄榄和凉菜、鹰嘴豆汤和新鲜的椰枣。

在当地,比起昂贵的蔬菜水果——一颗大头菜20元人民币,一斤茄子15元人民币,人们更喜欢吃牛羊鱼等肉食,配上辣椒、葱、姜、蒜等刺激性辛辣食品,或烤或炖,别有一番中东滋味。

吃饱喝足也不要忘记工作,即使长期处于战乱,伊拉克的工资水平大幅下降,但巴格达人民却依旧锲而不舍地搞各种副业以补贴家用,美名其曰:大众创业。慢慢的,就连一些出入社会的大学生都渐渐明白,在巴格达的拉希德街,除了时装靓衣,防弹衣更是“穿搭必备”。

“别忘了你的防弹衣!”这是巴格达郊外墙面上一串用黄色颜料写就的警告语。

受到美军入侵的影响,直至现今,防弹衣生意都是这个国家最为赚钱的买卖之一,五花八门的新型防弹衣层出不穷,无论哪个季度,一上架就会被抢购一空,可谓是比时装发布会还要炙手可热。

战后阴霾残影——翻转巴格达

尽管巴格达重建过程中重现了拉希德街熙熙攘攘的街景。但若想真正全面、深入剖析巴格达,绝不能局限于一街一道。

沉沦上海尚有租界,美据伊拉克亦有“绿区”,只注目富人阶层说英语、吃空运龙虾、冰激凌,流连英国式酒吧和西方乡村音乐晚会,看美式足球转播,却不肯弯腰低头,看看在泥泞中打滚的巴格达底层人民,无疑是虚幻而割裂的。

战乱给巴格达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地区层面看,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全伊拉克的学生都向往踏入历史悠久、学术实力强劲的巴格达大学,然而,战乱致使诸多学生不得不一路北上,去往相对安全的库尔德地区扎根。

短短五年时间,库尔德地区就建立了10所新大学,并有5所公立大学正在筹备,大学总数达到20所,一些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难不死的巴格达学者闻讯而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库尔德地区师资短缺的情况。

相比之下,就巴格达这座曾经中东闻名的教育重镇而言,教育资源确有被分流。

立足于民族层面看,战乱一度摧毁了伊拉克人的教育,即使是处于教育中心的巴格达也未能幸免于难。受教育成为了富裕阶层的专利,贫困的家庭只能由曾经接受过一定教育的父母教学,更有双亲死于战乱的孤儿,无人照管,便成了流浪的文盲。

一位伊拉克教师曾经痛心诉说道:“伊拉克被制裁期间,每个月工资才3美元,怎么让人安心教书?为了家中的孩子,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开补习班。”

战乱全面摧毁了巴格达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在战争爆发之前,伊拉克巴格达的医疗卫生体系在中东地区都是出了名的健全完善,其中巴格达中心儿童医院更是堪称阿拉伯世界最有名的医疗机构之一。

可现如今,这家儿童医院遍地脏水,多数重要医疗检测仪器无法正常工作,各类药品严重缺乏,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随处可见,医疗卫生极其糟糕。

尽管各国际组织对伊拉克的医疗捐款逐渐到位,巴格达的医疗条件逐步改善,但当地多数妇女和儿童依旧不能享受正常的保健待遇。

除却药品短缺,儿童医院的医疗用血也是稀缺存在,这造成巴格达的医生经常在抢救病人时还要给素不相识的病人输血。

尽管如此,一旦抢救失败,医生仍然要接受病人家属的打骂斥责、工作环境的恶劣和工作压力的倾轧,令多数医生离职转业,医护人员稀缺,原本是牙科医生的人现在成为了急救中心主任,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同时,全球变暖和上游土耳其、叙利亚、伊朗等国家对水限制,计划控制在幼发拉底河上土耳其境内和叙利亚境内众多水坝的接受和储水量,而伊拉克又缺少与上游国家公平分配水的协议,导致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水位大幅度下降,伊拉克境内进一步缺乏水资源。

身为伊拉克工业中心,巴格达生产和生活用水时常供不应求。

未来和平光影——中国人在巴格达

连年的战乱致使约15万伊拉克人身体残疾,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疾病之一,但长期冲突使得伊拉克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在越来越多华人前往伊拉克务工后,中医也对伊拉克巴格达地区出现的医疗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草药、按摩、针灸等中医医疗用于替代补充战争后创伤的疼痛缓解,在巴格达,存在着一批中国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建立的中医中心,初期主要以治疗坐骨神经痛、偏头痛、哮喘、高血压、耳鸣等疾病。

近年来,伊拉克卫生部开始委派更多的医生到中国来接受培训,并在除巴格达以外的地区陆陆续续建立几家新的中医中心。

中医中心和中医疗法对巴格达令人忧心的妇幼保健问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医中心入驻伊拉克之前,就连首都巴格达的新生儿死亡率每年都在以倍速增长,而在中医中心的熏陶下,伊拉克民众学会将草药、芳香疗法、针灸、按摩和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替代补充疗法用于孕期保健。

除却支持和完善伊拉克医疗保健体系重建,中国企业近年来还积极参与了伊拉克战后电力重建,中方承建的发电厂几乎承担了伊拉克全国一半的电力供应。

作为中国企业在战后伊拉克启动的第一批重建项目之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部采用中国设备和中国标准。这些坚守在伊拉克巴格达的中国企业,为千千万万伊拉克家庭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参考文献:

[1]:李希:《巴格达的拉希德街》

[2]:陈宪忠:《听一个在伊拉克挣“血汗钱”的中国商人讲述——闯荡35年,我亲历伊拉克发展之痛》

[3]:张曼玉《中医在伊拉克》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