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童年生活中的难忘趣事:美妙的小学时光.记我的童年趣事

时间:2024-08-06 12:00:23/人气:221 ℃

童年趣事之美妙的小学时光

目录

(1)成为小学生

(2)水坑的乐趣

(3)泥巴座位

(4)龙椅宝座

(5)胜似杏坛

(6)奇花异果

(7)《让我们荡起双桨》

(8)茨芭小学

(9)新的老师

(10)“摔跤”之王

(11)“互相利用”

(12)超级美食

(13)秋夜.秋雨

(14)风雨载途

(15)有灯.柴油

(16)*********

(17)洋胰子

(18)自信和荣耀

(19)《朝夕拾贝》

(20)小人儿书

(21)火柴盒子

(22)快靶码盒子

(23)卖花蜜团儿

(24)水塘的记忆

(25)我的黑狗

(26)写在最后

美妙的小学时光

(1)成为小学生

我的小学大概是从1976年开始的,先后在两个地方三个校舍上学。

小学一年级的校址在村寨中心的土地爷庙里。土地庙,老房子,共2间。房子前方,有一片空地,半亩左右,村民们在空地南头用泥土垛了两男女生厕所,余下的空地就是伙伴们的活动场地。庙里就是教室,同时也是老师办公室。教室有一个小窗户,印像里不记得有后窗。

上一年级前,看到小伙伴儿们都上学去了,我也闹着要去上学。俺娘把我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后,可把我高兴坏了。

但,第二天,我就死活不愿再去上学了。俺伯俺娘问我咋着哩,我也不说。问的久了,我才生气地说,人家都交书杂费了,得2毛钱(2毛3毛记不准了),我没有交钱,没法去!娘赶紧说,咱现在没有钱(1976年,我家刚扒了旧房子修了新房,已经欠了几百块的外帐),夜儿个送你去时,都提前跟老师说好了,停停儿再交书杂费,老师同意了。我说,那不中,得交了再去上!不交钱没脸去哩!

伯娘知道不是我不想上学,而是脸皮薄,自尊心强。娘就说,也是,那就再借点钱,先把书杂费交上。您伯脸老宗贵,咱俩出去借去......

一年级年龄太小,时间又太过久远,很多事都忘掉了。只记得上学后和小伙伴们玩儿,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且不说课堂中间的游戏,单单下学后和晚上,就有许多玩法。踢方,叨鸡,挤股浓,扯驹驹龙 ,还有教室东隔墙的小树林里,等等,处处都留下了我们的天真烂漫和欢声笑语。

欢快的一年时光,眨眨眼就结束了。我期期获得有奖状,当然顺利升入了二年级。

(2)水坑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在村寨的新学校。说新是升了一级(以前上学,学习差的不准升级),到了另一所“高年级”的学校,心里充满了崭新的期待。

新学校在村外东边一块高地上的火神庙里。有三间房,较之土地庙学校,有了土坯垒的课桌还有黑板。而且黑板是两块,教室前后都有。重要的还和三年级一个教室,在一块儿的小伙伴更多,更热闹了。

因为有两个年级,所以,上课是一个年级朝东,一个年级朝西。老师就一个(国政叔,以后有空专题写)。这个年级上课,那个年级就写作业,只能轮着讲课 。只有都自习时,老师才能以改作业的方式歇一会儿。

二三年级依然无忧无虑,日子里充满了欢乐,心中每一天都充满着明媚的阳光,洋溢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幸福和满足。

因为是在村外,教室外的场面更大了,玩的游戏多了,引人入胜的事也多了起来。单单一个大水坑就有无限乐趣。

夏天,雨季来了。教室前方100米外的大水坑蓄满了雨水,亮闪闪的水面,风儿吹过,一漾一漾的,看起来相当壮观。大人们去水里洗澡的时候,我们小孩儿们也壮着胆儿,一个个像小鸭子般扑楞扑楞往水边跳。小孩儿们天生喜好水,潜水,打水仗,用不了几次,喝上那么几回雨水,大部分就学会了狗刨式凫水,敢于去水坑较深的里边了。

大水坑里边不知种的还是野生的,反正坑里年年有大片麻杆儿,大坑周边少一些。麻杆儿,有的地方叫它******子,磨笼子,苘馍馍等,都是指它。麻杆儿会结果实 ,结的果实就像一个个小磨盘,里面有芝麻一样略大一点的种子。

由于水越来越多的缘故,水中的麻杆一般情况下人们到不了跟前,所以麻杆上的果实很多,我们那里叫它麻刷儿(诗屋安儿切音)。二三同伴每人撇上几整颗或几大枝,拉出水后,呼朋引伴坐在树荫下,把麻刷儿掰开来,两只手一下一下嘣着吃里边像芝麻一样的麻刷儿 籽儿。麻刷儿籽虽然稍微有些酸涩,但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这么一点酸涩丝毫挡不住小朋友们对它的极大热情,这无疑是我童年时代的美好“零食”之一了。

籽实吃完后,各自会选一根比较粗、直、长的麻杆。去掉小枝叶,留下一尺到二尺枝干,把枝干梢儿较细的部分的皮小心翼翼地全部剥下来,再把剥光皮的麻杆折断扔了。然后把麻杆的麻(就是剥下来的皮)条分缕析,仔细揉搓柔韧后,分成三四股,如女孩子们辫头发辫一样,把几股麻细细发发实实在在拧成麻绳鞭子(可以2股3股4股等,股越多越结实、美观、难拧),由粗到细,到梢部留上半尺左右挽个结,余下不再拧,就那样散着,作为穗儿。因为鞭子部分的绳和鞭杆上的外皮是一体的,不用担心鞭子从鞭杆上滑脱,同时鞭杆外面一层麻包着也不易折断。最终一条条和牛板儿(村里专门管牛用牛的农民)用的比较相像的鞭子就产生了。

伙伴们拿着各自的鞭子,啪啪啪,鞭花甩的响的就趾高气扬起来,甩不响的低拉着头,烦恼不已。若甩得响的再笑话两声,甩不响的一急就脸红脖子粗,甚至会恼羞成怒。嬉笑之间突然就可能迸发火星,从怼一锤,踢两脚,到搂上轱辘撕打都是很正常的。但小孩儿就是小孩儿,“猴的屁股小孩儿的脸”,扭头就又玩到一起了。吃亏了就喜欢向老师或回家向大人告状的孩子,一般不招小伙伴们喜欢,慢慢就没人愿意和他玩了。

(3)泥巴座位

水坑周边因常年水分足,墒气好,年年会自发生出许多篦麻来。篦麻棵大叶大,夏天我们常在篦麻下边玩耍。待成熟时节,我们自然会去采篦麻粒,晒干了,篦麻粒坚壳里面全是油,可以当油灯点。不过只能玩玩而已,不能真当油灯的,一粒籽只能燃烧十几秒吧。而我还在我家院里撒了篦麻籽,第二年院子里长了好多,肥壮得很,采了不少籽粒。记得好像大人还把它压成了油,能点灯,还能当药用。

夏天雨一多,庙房就漏雨。雨水把不少土坯座位淋塌 了。我的座位上方担的土坯也断掉了。伙伴们大多自力更生,各显神通,不约而同从附近无人看管的土坯垛"偷"来了新土坯。每一排的同学自由搁伙计,到田地里和好泥巴。把土坯面搅腻(四声)上泥巴,抹平,抹光。我们一排在泥快干之前还找来烂碗片,用凸面在泥面上反复打磨,直到表面平坦、瓷实、闪亮。之后,忘了谁起的头儿,用大号电池芯在座位面上抹。大家又都跟着学,找来废电池,砸出电池芯。由于泥尚未真正干,抹的电芯黑色就渗进泥中融为一体。干了之后,表面锃明闪亮,就像油漆了一样。同学们都喜不自胜。

(4)龙椅宝座

三年级开学后,由于一再漏雨,又没有维修,火神庙的东半部北坡塌了个簸箩大的窟窿。不敢再在下面上课了。二年级小一点,留下在西半截的不漏雨的两间下面上课。我们三年级就自觉到室外上课。

火神庙前往东是一条田间小路。村寨东南角的农户下地干活,往东走亲访友,去茨芭镇上赶集,大都走这条小道。

小道北面就是火神庙所在的地块,比小路所在地块要高上四五尺,形成了一条小一点的垓子。垓子很 陡,坡度在70度左右,几乎直上直下的 。垓子上野草、野花很多,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果。

在教室外,除了多撒欢,我们还要上课、做作业。圪蹴地下,作业支不老盖儿上,不是长久的事。我们就突发奇想,回家拿了铲子、铁锨,在靠近教室的一段垓子上动起了手脚。各自占据好有利地段后,开挖。从垓子离地面一尺多高的地方下铲,开挖出一个一尺宽一尺半深左右的平台“宝座”来,顺平台的南沿儿上下铲垂直,平台的北沿儿也上下铲垂直,左右两边铲齐整。为了更实用,先用砖头把宝座各个面儿砸实砸光,再在宝座下方脚部挖出个洞,在宝座上方左右铲出放胳臂的地方。这样,一个个面南背北的多功能土龙椅宝座就诞生啦。读书时,坐宝座上;作业时,左边胳臂的小平台放书本,在右边胳臂的小平台上写作业。如果想换个姿势,那就坐砖头或大石头块儿上,在宝座面上写作业。下课或刮风了,就把书本放进洞内。下雨时,小雨就坚持,雨大了老师会宣布放学回家。

(5)胜似杏坛

在教室外边上课,唯一不招人喜欢的是晚秋和冬天。那些年,风多雨多雪多,秋风经常刮得睁不开眼,嘴里、鼻子里,一身的蒲土面儿;冬天的风又刮得脸疼、手麻、脚木, 上冻后,很多伙伴的手脸脚都冻裂冻肿了,特别是一到暖和的地方,尤其泡热水烤火时,脚就奇痒难忍。

就这样,我们坚持了好长时间。至于教室是何时维修的已经忘却了。

相传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孔夫子讲学的杏坛,应该在一片杏林。这个地方,杏树环绕,花香在上,弟子在其熏染中读书,孔夫子在花影下抚琴而歌,书声歌声风吹花落如香雪。读书在一个“绕坛红杏垂垂发,依树白云冉冉飞”的环境,当然令人神往。但我们坐在龙椅宝座上上课,伴随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环境,较之孔夫子讲学的杏坛又有什么逊色呢。

(6)奇花异果

二三年级的两年里,游戏和玩意儿更加丰富多彩了。

下课后,课堂前,傍晚时分,除了踢方,叨鸡,挤股浓,扯驹驹龙 ,还有摆龙门阵、揉圈、当胎,摔跤、翻跟斗、打铲脚、打弹弓、打地溜儿、下军旗 ,女生玩的较多的是开交、踢毽、跳绳、丢手绢、击鼓传花,等等,可玩的数不胜数,不一而足。

除此之外,春夏时节,我们会顺着垓子拔一些小蒜、黄黄苗等直接吃了,拔的嫩刺脚芽、撇撇嘴儿,捋一些洋槐花等拿回家当菜吃。女生们会采摘一些小花小草什么的,编成花环戴头上、脖子里,还会把红白小花插在头发上,互相诡摆着,比谁好看。

夏秋之时,垓子上会有更多正常的和意外收获。麻包蛋儿不用说,到处都是,黄色的已熟,和甜瓜味并无不同,熟透的更香一些。挖出来的茅根儿白白嫩嫩的,又脆又甜。野生小构桃树很多。构桃树的果实我们那里叫构桃,也叫楮实子、构树子,如荔枝大小;不过,荔枝是吃果实里边的果肉,但构桃饱满圆润果实的果肉在外面一层,成熟时外部的肉质籽粒,饱满橙红,晶莹如玉,鲜嫩欲滴,入口微酸而甜;构桃的果实补肾、明目、强筋骨,所以热大,吃多了会烂嘴、流鼻血。葛针的果实如酸枣,甜中带酸,熟透泛紫红的就会纯香甜;葛针笼下,偶尔会惊喜地发现有一颗龙角已经成熟,龙角的味道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总之太好吃了,而且只有野生的,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奇花异果,稀有,好吃,却难觅其影踪。其它还有一些花呀草呀果的,想不起那么多名字了。

顺垓子继续向东走约300米,就到了东沟(郏县茨芭镇域内鲁医河的下游,以前常年流水不断,从我们村经赵寨村注入北汝河)内的滩涂上。河沟滩涂内,百草丰茂,树木丛生。我们经常在里边玩,挖地丁,寻果子,捉蚂蚱、蟋蟀、蝈蝈,跳水,爬树,捉迷藏,抓小鱼,逮马虾,挖泥鳅,捉螃蟹......

童年糖果一样甜美,百合一样纯洁,花园一样美丽。童年是一首忧郁的诗, 有时是羞于见人的,却让人流连忘返。童年里变幻莫测、充满梦幻而又色彩斑斓;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灿烂多姿。我的记忆中,小学一二三年级 ,我的童年,就是我至今回忆起来最天真、最幸福、最快乐、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最值得回味的一段美妙时光。

(7)《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描绘了新中国的花朵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唱歌的欢乐景象。童年的歌,优美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脍炙人口的歌曲,令人难忘。特别是这一首歌,令几代人难以忘怀。《让我们荡起双桨》融入那个时代,抓住那个时代的精髓,合着时代的节拍一起跳动,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70年代,《让我们荡起双桨》还没有出生等没有面世。我们那时候,明媚的阳光、凉爽的风儿是有的,还拥有很多;湖面、海面、小船儿、划船还只是梦想中的美好 。我们那时候,也有歌声,有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一类的歌: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放到哪里哪里亮

愿作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

艰苦朴素永不忘

克己为人是模范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

紧紧握住手中枪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一群小伙伴就是唱着这些铿锵有力的歌,把伟人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天挂在嘴边,喊成口号,从无忧无虑的童年逐渐步入了懵懵懂懂的少年之初。

(8)茨芭小学

我们村的小学,只办到了一至三年级。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需要去3里外的茨芭读书了。

茨芭小学是由陈寨丶军李丶棋盘丶靳村和茨芭五个村合办 的。陈寨丶军李丶棋盘丶靳村几个村都较小,当时单独一个村办不了小学的各个年级,低年级年龄太小,没有办法,只能本村办,稍微大一点的小学中高年级就和茨芭合办。

茨芭村是茨芭公社政府所在地,繁华多了。茨芭小学在村西头,方方正正,挺大一个院子。有围墙,有大门。两扇木制大门合起来足有六七尺宽,高达丈许。大门上边还有半个梅花状的门头建筑。门头内除了茨芭小学字样外,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毛主席手迹语录,红色的,分外醒目。

进入大门,一览无余的是一个大操场。操场北头中间有个小砖土台,台上矗立着高高的木制旗杆,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大门西右侧、操场西侧都是瓦房,是教师的办公室。操场东侧有5间较老的土坯瓦房,北面两间是老师办公室,南头3间是教师伙房(主要是小学错对面的高中老师在这里吃饭,后改为初中),伙房南正对伙房门口,有一口安有辘轳的吃水井。

操场北即学校北半部,从西到东,有两排教室,前排是砖瓦房,后排是机瓦房。教室都是3间的,正面前后都有新式门,南北面各有3个窗户,美观大方又亮堂,不过座位仍然是用土坯垒的,外面搅腻了一层。排房东头没有盖严,留有十米左右空余,通往学校最北边的厕所。厕所除了分男女生外,中间还有单独的教师男女厕所。教室北面,厕所西面,还有一块长着许多野树丫的空地。

(9)新的老师

由于五个村的中高年级学生在茨芭小学一块上学,总人数就多了,所以从四年级起,每个年级开设了两个班。两个班都在学校后排的四个教室里。从东到西依次是四一丶四二丶五一丶五二。我们村的十多个小伙伴们被分进了两个班。

将要到新的学校上学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那么兴奋,心中充满了无限期待,就仿佛和现在的孩子考上了远方的名牌大学那样向往着飞翔,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我的小伙伴们,振廷、随朝、应征、国富、国立、明勋、书贵、二许、卿云、和萍等,有十几个都升入了四年级。我分在四一班。班主任、教语文的是海增老师,教学时间也不太长,年轻、高大,英俊,帅气。教数字的是双娥老师,教学相对长一些,教学经验丰富。他们都是茨芭村人。那个时候,感觉两位老师是那么的博学,那么的有才华,心中仰慕钦佩极了。觉得能跟着这样老师上学,真是上天的特别眷顾,心中的喜悦和求知的欲望毫无保留地绽放在脸上。

那时的老师都非常敬业负责,心无旁骛,没有利益观念,不求经济待遇,一心一意扑在教育教学上。他们讲课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对学生们悉心教导,对外村的学生同样关怀备至。

海增老师抓得非常紧,我在不长时间内,语文成绩有了大幅提升,作文也从原来基本没有写过,快速成长为班里的作文能手、作文快手。双娥老师极其严厉,让我迅速改掉了数学作业作的快但错误率也高的习惯。我学习数学从原来的漫不经心、大大咧咧,逐步养成了按要求依规范的好习惯,认真细致起来。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由于我实在爱贪玩,始终不像茨芭的素晓、棋盘的赢涛同学那样努力,所以综合学习成绩从来没有超越过他们。

(10)“摔跤”之王

寒假过后没有多长时间,双娥老师好像要生孩子,数学停课了,让我们非常失落也十分想念。我们期待着新的数学老师的到来。等待中,听我的新同学新朋友战奇说,她姐要来教数学课,我们趐首以待。

战奇比我大2岁,茨芭村的。长的稍黑点,个头不算特别高,但胳膊腿粗壮,一双大手孔武有力。课前课后,全年级的擅长摔跤的都和他较量过,没有一个是他对手。一般象我这样的不太善于摔打年龄又小一两岁的同学,四五个都放不停他。战奇经常让别人搂着他的后腰摔,同样无人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即使哪个暂时似乎有点优势,但很快局面就会反转,战奇反败为胜。没有人能战胜他,虽然风光无限,时间长了,有觉得没有意思。后来,占奇就想出了一个新玩法,说这种摔法叫“双吃奶”,就是自已扎牢马步,低头弯腰,

双手从垮下直接伸到身后,让对手抓住他双手,如果放倒他就算胜了。我也曾不止一次尝试,但毕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即使用力抓住他两个手腕,想一下子把他掀翻,但他往往猛地一拽,一下子就挣脱了,接下来就无法再战了。即使这样,也只有个别力气大又擅长摔跤的,偶尔能以这样的方式放倒他。

于是,入学不久,战奇就名正言顺地成为我们班我们级,甚至全校公认的“摔跤”王、小孩头儿了。只有他欺负别人的时候,没有别人敢欺负他的时候。喜欢打闹的几个同学如靳乾、子建、明勋、书贵等自然都成为他的好友。强大归强大,但战奇一般不欺负人,反而特别照顾那些容易受别人欺负的弱势的,以及学习没一哈的同学。他的主要特点是喜好打抱不平。哪个厉害了,亏理了,或欺负女生了,他肯定出头摆平,很有点江湖上行侠仗义的风范。当然,他不论理时,别人那是没有办法的。

(11)“互相利用”

战奇对我还好,甚至相当好。因为我学习好,他学习很一般也可以说比较差,但不属于不开窍的一类,学习上啥也弄不明白。他经常抄我的作业,后来有不少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我干脆直接替他作。自习课上,我也经常给他讲解,帮助他提高成绩。不过,他始终心不在焉。以至于成年后见面,他多次取笑说,都怨你了,不是抄你的作业,我也考上学了。

其实,他也算我的小学同学里边比较成功的一个了,年轻时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上过《武林风的擂台》,战胜过武术家王知亮,最终成长为当地一个比较有影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我经常到占奇家去。他家有棵百年老槐树,树冠大的很,雾雾罩罩的,把他家大半个院子都遮住了。树下,他垒了个兔子窝儿,喂养了一对家兔。我特别喜欢。老去看。很希望他到时候(繁殖)送我一对兔娃(预约想要的很多)。因为我经常帮他做作业,我俩也是好朋友,他就不好拒绝。他说那行,不过你也得帮我薅点草拽点红薯秧喂兔子,养肥了才能早长大,早繁兔娃。

因为他家离学校不远,我上学校路上拐个弯就捎带到他家了,来回也就匡外多走三四百米吧。所以,除了中午上下学,有时候早晚自习还能拐他家,弄点草喂喂兔子。战奇还养了一个不大但很厉害的黑母狗,时间长了,从不咬我,见我就摇尾巴。我心里美美地想,等明年,有狗娃了,再向战旗要个狗娃。现在就说,肯定不中,太贪心了。小兔娃还没有生呢,弄不好连兔娃也不给了。

(12)超级美食

说起早晚自习,也是很有趣的。一般早上5点前要起来。我瞌睡大,睡的着,常年要俺伯俺娘或者同学喊才能醒过来。五点的夏天早就亮了,但冬天到来后,5点时候,只有大晴天时天上群星璀璨,或月亮天的时候才能看清四周,黑咕隆咚的时候居多。如果加上北风呼啸,有时候挺吓人的。女生们不碰见男生一般不敢出村。起得早的会在村口等人,或者返回再叫上一两个同行。

那个年代,我们那里学生上学普遍有美食的。晚上唾觉前,待封好的煤火上的煤饼基本固化之后,把煮熟的细长红薯摆到封好的煤火锅圈内,锅圈上边坐个锅添上水。早上上学时,水热了,舀一勺热水洗洗手脸。红薯经过一夜的慢烤了,变得非常柔韧筋道,吃起来又甜又香又筋道,百吃不厌。特别是烤的稍微过一点时,能把糖稀烤出来,这个时候的红薯最好吃,比现在卖的烤红薯好吃多了,或者说那就不是一个档次。有时烧到煤核儿(音胡儿),红薯上煤的气味会比较大。也有偶尔烧焦的时候。

当然,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也需要技术的。红薯不能太大,大了烤不透;摆的不能太密,密了热量不足,烤不出成色;坐的锅水不能太少,少了会熬干;也不能太多,多了温度上不来。锅圈口保留多大合适,也需要摸索实验,才能把握好。冬天白天天很短,这些红薯就是早餐了,早自习后一般不再回家吃了。即使回家也还是红薯轱辘,无非能喝点热汤。我们村离校稍远一点,不少同学就不愿费这个事了。

(13)秋夜.秋雨

晚自习的故事就更加精彩了。

夏秋时节,天高云淡,盛夏酷热的余威一般只在中午时分走走过场儿,傍晚就凉爽宜人。晚自习下学时,天色刚黑下来一阵子。放学的路上,一阵热一会凉的夜的气息,把田野里玉米、大豆、红薯叶等各种植物的清香掺和起来,送入你的心田。蟋蟀和蝈蝈的叫声此起彼伏,中间伴随着断断续续的蝉鸣。有时,路边树上的蝉或许是受到了天敌的侵袭,会“吱啦”一声飞走,或者跌落下来,重重地摔到地上,弹蹬不已 。偶尔还会传来附近大水井的蛙鸣和渐近村庄时的狗叫声。 三三两两,一群一群的学生们,说着,笑着,嘻闹的,撕打的。一会儿这个被石子或土坷垃拌倒了,惹得哈哈大笑;一会儿那个在玉米地边解个小手落伍了,喊同伴慢一点。二三里地的乡间土路,尽管高高低低,坑洼不平,但大家步行的速度还是蛮快的。一般十五分钟后,就会闻到熟悉的村里才有的气息。到村边了。

秋雨很常见的。遇到下小雨,大家会加快速度,一口气跑到家,倒不是那么怕雨淋,而是衣服淋湿了,一夜干不了,第二天没有可换的。如果雨大或是不大但已下一阵子,路就泥泞难行了,穿着鞋,走一步能沾上几斤泥,一步一拽。用不了三五百米,就可能把鞋底子给拽掉了。所以,这时候,同学们大多掂着鞋,赤脚走。赤脚走利索多了,只是稍不留神,就会被尖利的东西扎住脚,运气差的还会被玻璃渣儿割破脚。当然,这样的机会,有几个人碰不到呢!

(14)风雨载途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过后,秋假也过完了(那时有秋假)。田野里,除了片片拉拉的红薯地,一望无际的是参差不齐的麦田,个别没有铲的玉米杆在风中瑟嗦着,走近了还能听到玉米裤与风摩擦产生的呜呜声。身旁草丛中,可能突然会窜出一只兔子来,疾速奔向田野深处。

到了冬天,太阳也怕冷,总是急急地下了山,让黑夜早早就上班了,比上学孩儿们上学还积极。冬天的晚自习练就了我们耐冻的体格。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雨载途,雨雪交加,都挡不住我们求知若渴的脚步。那个时候伞,胶鞋,棉靴,棉袄,袜子,手套,棉帽,围巾,围脖,绒衣,绒裤,毛衣毛裤,都是奢侈品。只有家庭条件好,家里姊妹少,在姊妹中属老小的,才有可能拥有那么一样两样。谁穿了一双新的尼龙袜,能炫耀好几天;谁拥有一条围脖儿,那在别人眼里不是官宦子弟就是财主一类的人家。上冻了还穿单衣服的多的是。

(15)油灯.柴油

冬天上晚自习,一般情况下,同学们熟门熟路,摸黑来去自如。但也有不少时候,夜的眼合的严严实实,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怎么办呢?路灯是没有的,手电也是没有的。

有且只有煤油灯。说煤油灯是通称,其实应叫柴油或重柴油灯。煤油,合作社卖的有,没有买过。柴油,谁家有那么多啊,天天晚上用两节课,不像家里应急才点灯。能供应得起 油灯用油的毕竟不多。

那从哪里弄来油呢?

茨芭街南段路两旁,要是社直各单位。银行、医药公司、烟站丶粮站、食品公司、邮电所,最大的是合作社,路西一排十几间房,书店、生活用品店、百货店、杂货店等,路东从北向南有食品店、饭店、废品收购站店等。最南边一个大院是油站,前店后库。库有两个,一样大小,挨着的。一个是重柴油库,一个是轻柴油库。油库是把地面挖开一个直径五六米深七八米的井后,用砖、水泥垒的如大灌子一样的蓄油库,一个库能容上百吨的油,上面只留一个带盖并带锁的口,外边有油桶,打油多的就直接来库里,一桶一桶从井里打水一样往外提油。天长日久,每个库的边沿儿里边,都存了不少渗杂雨水的油。重油冬天会上冻,如冰淇淋一样。我们油灯用油没油了就去刮一些,再漂些轻油掺和一下,就不怎么上冻了。装进大瓶澄2天,水和污物就下沉在底部了。用一点倒一点,没有了就再去弄。这个油库倒是供应了我们很多学生点灯的油。

油灯一般是自制的,多用蓝色墨水瓶盛油,用小铁片弯个管再穿进银元大小的铁片中间,把绵线穿入细管作为灯蕊就可以了。带玻璃罩的煤油灯只有老师才配发的有。柴油灯烟很大,气味也大。教室的木格子窗户到冬天便统一用纸或薄膜贴住了。透气的主要是缺门板的前后门和房子上方的缝隙。一个晚自习下来,鼻孔就被熏黑了。有时直接用手拔灯芯后再挠挠脸,脸也就成了花狗脸。

下学后一旦遇上漆黑的夜,就需要掂上油灯,用纸套个筒子套在油灯瓶壁上,防止被刮灭。风稍微大一点,一会儿这个灭了,一会儿那个灭了,慌乱和惊叫伴随一路。远远望去,影影绰绰,明灭可见,对于走夜路不了解的可能是一个胆量的考验。

(16)火柴手枪

临近年关的时候,村村寨寨会有越来越浓的过年习俗和氛围。对于上学孩来说,也会赶趟儿。月明星稀的晚上,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会拿上自制的打火柴的手枪(白天不敢带,老师会发现,晚上不易发现),在上下学的路上“耀武扬威”地,伴随着点点闪耀,啪啪啪,头柴头爆炸的声音,此起彼落。

下雪了,天地之间一片白色茫茫,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似乎近了许多。早晚自习,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了。雪夜的路上格外静寂。时而有树上的喜鹊争执打闹,“啾啾啾”,抓落树枝上的雪,簌簌落下来。时而大树高处的老鸹 ,嘎嘎 几声划破混沌的夜空,远远传了开去。走着听着咯咯吱吱的声音,大家的手也不会停下来。一边走一边团雪球,打雪仗,好不惬意。有火柴手枪的,会不失时机地朝雪地里,打上几枪,看谁能把打出的火柴扎进雪里并燃烧起来。

(17)洋胰子

数学课已停了一段,春天吐翠的时节,我们终于迎来了新的老师。数学老师,杨姣,年轻,漂亮,一件黄色的上衣显得格外鲜艳耀眼,全身上下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据说,杨老师是高中高才生,十六七岁(那时初中高中两年制)的样子。杨老师办公室就在操场东侧最北头的一间,和另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共用,离我们教室比较近。杨老师柔中带刚,讲课深入浅出,还经常讲一些趣味数学。杨老师的课,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总是嫌上课时间短,下课来得快了些。我的数学基础本来比较扎实,遇到杨老师后更加突飞猛进。每天的作业一般当堂或利用下课就做完了。杨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每天都抄一些选作题,稍难一些,不作普遍要求,满足了部分同学吃不饱的需求。同时,杨老师还对我格外关注,经常了解我学习情况特别是数学,还专门给我一些题让我做。

一天中午,我吃过饭来到学校,还早,就漫漫悠悠地朝教室走。到杨老师门门时, 好像正在洗头发,看见了我,就喊我,你来,来。我以为出了啥大错,紧张得不得了。老师说,来,进屋来。我战战兢兢,走进了老师办公室。杨老师的办公室收拾的很干净,看着很舒心。老墙上都贴上了报纸,地面湿润润的,屋子里弥漫着洋碱、洋胰子特有的香味。老师收拾好后,从茶瓶里又倒进盆里不少热水,放在地上,然后蹲下来叫我,站那里愣啥呢?快来把手伸出来。我脸一红,不伸。因为,一冬以来,手就没有彻底洗净过,家里别说洋胰子洋碱了,洗衣粉也没有。所以,手上日积月累,黑得发亮,灰都磕了圪甲儿。杨老师说,我早发现了,天天都是黑手,一点不像学习好的孩子。今儿好好洗,洗净。先泡一会儿。看着杨老师那慈祥的眼晴里闪耀着的母性的光芒。我乖乖的蹲下开始泡手。泡软化后,杨老师拉住我的手,搓一遍,打一次胰子再搓,如是反复搓洗。

终于,连杨老师也高兴地笑了,看,洗干净了又红又白!走吧,以后想好好洗上老师这儿,老师有洋胰子。我不敢看老师的脸,唉唉着跑向了教室。

(18)自信和荣耀

欢快的时光总是很快,转眼就到了五年级。十一二岁的年龄,基本上算是告别了幼稚的童年,系上了红领巾,就步入了阳光少年的行列。

五年级是随班升的。两个班除了个别学生小调整外,绝大部分同学没有变动。五年级语文老师姓李,棋盘村的。李老师当时已步入中年,三四十岁的样子。李老师是个名师,不仅教得好,而且特严厉。俏皮捣蛋的同学巨怕他。揪耳朵,踹屁股,说不定哪会就轮到你了。说实话,我也被揪过耳朵,

但没挨过踹,可能是占了学习还好的便宜。数学老师是随班升上来的,当然是美丽的杨老师。

李杨二位老师做搭档,可以说是强强联手。他们不仅把班级管理的井然有序,纪律严明,而且班级的整体成绩相当突出,涌现了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公社参加全县的语文、作文及数学竞赛或者调研抽测。幸运的是,我每次都被选中参加了。

记得第一次参加的是数学调研抽测。为了确定参加人选,经过了好几轮的选拔,最终我成为其中之一。印像中有素晓、

迎涛、应征和我共5人,还有一个谁想不起来了。确定了人选后,我们几个就集中了起来,好像就在杨老师办公室,进行了大概一周的专题突击训练。训练内容相对平常上课,题目的综合性和难度大大提升,知识面扩展了许多。也就是得益于这几天的训练,我的数学能力突飞猛进,基本决定了我的小学数学水平,什么追击问题丶鸡兔同笼、速度问题丶工程问题,统统熟稔于心,一切疑难都能够得心应手,迎刃而解。以至近4O年之后,看到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难题,依然手到擒来,即使早几年家长们趋之若鹜奥数也基本难不住。所以说,基本功扎实了,学什么都相对容易些。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仅靠什么辅导班起不了多大作用。可以说,我小学数学的学习和领悟,特别是杨老师的悉心教导,已经影响了我的前半生,带给了我心理上40年的自信和荣耀。

(19)《朝夕拾贝》

当时的全县考试集中起来是不现实的。城西的几个公社都集中在薛店学校(印象小学初中在一起)。马上要考试了,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毕竟第一次出远门,而且是老师带队集体出门。因为当时经济能力和交通条件所限,需要步行到薛店学校。于是,我们在考试的前天下午就出发了, 步行,二十里地的路程当天来不及。杨老师带着(当时有无其他老师或领导已不记得了)无比激动的我们,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发了。从茨芭经管宋王村,过史郎庙等村,抵达岳老庄落脚。

岳老庄是茨芭小学对面茨芭初中的校长岳庚申老师的家。岳老庄离薛店村已经比较近了。我们就在热情的岳老师家吃了饭并住下了。

薛店是个大镇子。第一次步行到这么远的地方,而且是比较富裕发达的地方,小伙伴们自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匆匆吃了饭便跑步奔向薛店,奔向薛店小学。

我们到时尚早。学校的门锁己开,我们推开重重的大门,一拥而进。我们一个个睁大了眼晴,顺着教室外墙,把所有教室逐个转了一圈。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感到一切都是新鲜的神奇的。印象最深的是人家的教室都有玻璃窗,还是双扇的,能开能关。窗户和门上都刷有青蓝色的油漆,分外清新醒目。扒着窗台往教室里看,发现人家的座位竟然都是木制的桌子。心中不由油然而生羡慕之意。去厕所解手时,看到了更让我们震撼的事情,他们的便池居然是个巨大的坑,足有一丈来深,几丈宽大,给人一种壮观阔大的感觉。由于这个印象过于深刻,以至于几十年后还会依稀梦到当年看到的情景。

考试是上午进行的。考试后,我只记得我得了奖状。至于集体名次什么的,也就不得而知了,或是后来老师讲了,但由于和我们关系学生不大,所以脑海中搜索不到相关的记忆。

有明显记忆是另外一次考试,全县小学生作文竞赛。好象还是5个人参加,仍然有我。因为我不偏科,数学好语文也好,作文更有优势,所以选上我是顺其自然的事。这次考试后,不光有奖状,还有奖品。奖品是一本书,名字还有记忆,应该叫做《朝夕拾贝》吧,是作文选还是名人名段精选,记不太清楚了。但书是有的,教育局的大印是有的,读着获奖的书,心中的感觉很是自豪。这本书一直伴随我直至初中毕业。后来,我外出上学,这本书便放在家里。后来,不知被村上的哪家的学生拿走了。同时拿走的,还有我精心保存下来的几十本小人书,*********、钢管盒子炮等宝贝。

(20)小人儿书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读书,无论看懂看不懂,只是很难有可看可读的书。在当时的农村,普通农民家庭能有一些书读那是很稀罕很奢侈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到茨芭上学后,同学群体大了,偶尔能见到有同学拿一本连环画,同学们便争相借阅,很多时候轮不到看,人家便拿回去了。于是,每每在上下学的间隙里,我经常会抽空到新华书店里,看着书架上的连环画,留连忘返,甚至因此而上课迟到。渐渐地,我的心中萌发了买一本连环画的念想。一开始,我甚至因自己的想法而震惊。怎么可能呢?书杂费能交上就相当不错了。买画本,钱呢!再一想,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大脑深处应该谋划已久---不向家长要,自己想办法攒钱。

当时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卖废品。因为,当时农村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除了土地改革,农村经济也有了活力。到茨芭上学后,我就发现把废品卖给合作社的废品收购站,要比给胡郎蛋儿划算的多。最开始从家里收拾,把角角落落的废旧薄膜丶烂鞋底子等,装了一袋子,背到茨芭废品收购站卖了。把卖废品钱的大头给娘后,会把多卖出来的钱留一二分。开了头之后,我就开始了拣废品,主要是拣拾废旧薄膜、废铁等。具体多少钱一斤己忘记,只记得攒个一星期左右,就可以买一本画本,从几分到一毛多一本好象。就这样,在四五年级二年时间里,我先后以购买、和别人交换等方式,拥有了近百十本的连环画和一本西游记。连环画主要有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抗战、抗美援朝及当年电影改编的《地道战》、《******战》、《鸡毛信》 、《小兵张嘎》等等。

拣废品卖的钱除了买连环画之外,我还用来给家里买盐,有时还能给父亲买盒公字丶佛手等几分钱一包的香烟。最大的一笔买卖,我记得很清楚, 是从一个医生家庭的学长手里,用5毛钱把我非常喜欢的军棋买到了手。

这些画本,成了我了解外面世界、中国外交、中国历史、中国经济发展丶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我个人写作开阔视野,提升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些画本在初中期间仍然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看后整整齐齐保存起来。后来,我又把当门桌子装了合页 (三斗桌,家中唯一贵重物品,带三个斗),把书、连环画和那盘军棋丶玩具枪宝贝似的锁进了桌子斗里。

(21)火柴盒子

提起玩具,就不由想起了火柴盒子枪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少儿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是孤陋寡闻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是语文课本,二是连环画、电影等。

男生们尤其对风云人物、英雄着谜,除了孙悟空、《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杨家将》穆桂英,对《平原枪声》的李向阳,《铁道游击队》的老洪,巜小兵张嘎》的嘎子等更感兴趣,尤其特别崇拜他们手提盒子炮的那种威风凛凛的形象。

我儿时的同伴们谁不希望拥有一支像他们手里拿的盒子炮呢!

起初的时候,不少家长会用桐木板,锯一个木板手枪给孩子们玩儿。即使拥有一把木板盒子,小伙伴们也会欣喜若狂,三五个、七八个小伙伴儿经常聚在一起,在街上、在打麦场中、在牛院中、柴禾垛上冲冲杀杀,“冲啊,交枪不杀”的喊叫此起彼伏。小伙伴儿天天乐此不疲。

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后,小伙伴儿们便有了新的追求,即用铁丝制作架子,用自行车废旧链子子儿作枪管的,能打火柴的火柴盒子。看着伙伴们的火柴盒子,我只有羡慕的份儿,最多拿人家的玩一会儿过过瘾。因为,当时自行车还是稀罕物,弄到废旧链子也很不容易。当然也有人卖,能买起的一个村上也没几个(有点钱的,家长也不见得舍得买,毕竟是只是玩意儿而已)。

直到四年级下学期,我也萌生了制作一把盒子的念头。主要是一则没有少看,也玩了好多回,基本对其结构及制作方法了然于胸。同时,我这时已做过多个弹弓,动手能为还是可以的,二则条件基本成熟,卖废品卖弹弓有了收入,所需物料在茨芭街上一个修车子钉鞋的师傅那里都可买到。

说干就干。记得在合作社买了5分钱的铁丝,在修理师父那里买了一段内胎、8节链子、3个自行车条帽,3盘炮线(******引线,双线,一个******上有2米左右,可用来缠手枪架子,手感好,而且绿红相间很美观),一盘1分。最贵的是链子子儿一节2分钱。总共花了2毛多钱吧。

回家后,找来钳子丶斧子(锤子不好找,很多家有斧子,我家也有)和铁挫,还在铁匠铺借了个冲子。

第一步,主要用钳子握架子。因为第一次弄,返工了好多次,才基本达到了外形比较美观,手感比较舒适的效果。这事最难的在于制作扳机和枪身结合处的那个圆孔。要把两根铁丝并列地方的中间各弯曲一个半圆,合在一起后,成为一个圆孔,扳机通过这个孔上下活动,撬动撞针。当时工具所限,对只十来岁的小孩儿来说相当有难度。

第二步,把链子上起轴承作用的钢轴,用冲子冲出来,这个最不容易。连接一个个链子儿转动的是非常耐磨的钢制小轴,轴头在出厂时已铆好,即两端较中间粗一点,不至于自行脱出。但要想把轴弄出来,殊为不易。若直接用锤子砸轴头,会把轴头截面砸得更宽大,同时弄不好会把链子砸变形。简易有用的办法是,找一个不大不小的锅丝帽,把一节链子儿轴的一面放入丝帽空隙中,用钳子捏紧冲子,让冲子的尖端对准轴截面中心,保持冲子垂直,放置丝帽的地方必须平坦又坚硬(我是在堂屋石门墩上)。姿势扎好后,左手拿钳子夹紧冲子,右手用斧子的平面一头儿,从高处保持垂直落下,猛击冲子。如果力度够了,着力点准了,力的方向垂直向下直接传导至轴截面,有可能一下就把轴冲进去了。

轴只要进去一部分,下边稍用力一冲,轴就完全出来了。关键是轴截面进去这一部分,很难。在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一开始,需要十数下甚至数十下才行。为此,指头砸肿了,门墩也砸烂了一块,挨了一顿打。后边只能找个较平的大石头继续砸。

总之,第一支盒子的8个链子,整整用了星期天的大半天才弄好。链子儿弄好后,把连接链子儿轴与轴之间起连接作用的铁片也收拾好,如有砸的过程中弄扭曲变形了,就一一端平。接下来,握扳机、做撞针。把撞针头在磨石上打磨圆润,用炮线把枪身细细致致缠好,用剪子把废胎截面剪成宽窄不同的截面,窄的如橡皮筋,用来固定板机。

最考验技术和耐心的是下一步,磨条帽丶砸条帽。链子儿完工后,需挑出2个成色好的放一边备用。左手用钳子紧紧夹住条帽的帽子部分,右手用铁挫把条帽帽子以下部分挫圆挫细,并保持小头儿稍微细一点。感觉大差不差了,就把条帽细端试着向链子儿的轴孔里塞。最好的情形是,能严丝合缝地塞入一点点,一毫米左右。后端稍微粗一点,循序渐粗,但差别非常小,到条帽根部最粗一点。感觉可以了,就先把条帽塞入一个备好的链子儿轴孔,然后用斧子轻轻敲条帽子,待稳定进入后,稍用力,待条帽一端从链子儿的另一面露头后,停。这个时候要用钳子检查一下,即用钳子夹紧条帽子看能不能拧动,若不怎么用劲就转动了,说明条帽挫细了,报废。若拧不动,但条帽没塞入的部分明显粗,可能造成不能完全砸进去,就要想法去下来再挫一点或者直接报废。

一切妥当后,把备好的另一个链子儿并上,让条帽细端同样塞入第二个链子儿轴孔,然后用斧子轻砸条帽子,初步把两个链子儿结合在一起。待两个链子儿之间没有缝隙了,需要把链子儿放在大石头平面上,一手用钳子夹住无条帽儿的一端,另一手高举斧子,用力垂直砸下,必须保证不偏不倚,保证落下的斧头平面和条帽儿的面保持平行。这样,一击之下,条帽完全塞进链子儿孔里,条帽儿的帽子在外。一击不成,一般报废。

前面第三步制作的叫作机头。机头在条帽儿贯穿下紧紧粘合在一起。这个工序还不算完工。成品时,火柴棒就是插入这个机头的条帽儿里,头柴头要没入条帽儿孔里。这时的条帽儿孔显然不具备条件。

那么第四步就是打磨机头孔。先用冲子尖头塞入条帽孔细端,用合适力道砸,把条帽孔撑大,形成一个三毫米深的枪膛,再用锥子或撞针在枪膛反复打磨,圆圈打磨均匀,保持每一点断面厚薄一致。枪膛口处的圈应该最大,即此处条帽的壁最薄。直到打磨到撞针磨好的头儿,撞进枪膛内基本严丝合缝就成功了。

最后一步,把链子儿插到盒子杆上,链子儿片也夹到链子儿中间(链子儿多了就不用片),机头放最前端,用胎皮筋绷紧。用较宽的皮筋一至两根,一头挂到撞针上,一头挂到机头条帽子下边。这样,一把火柴手枪就基本成功了。接下来就是试验调整了,包括撞针的长短、枪膛的大小圆润度和撞针的结合情况、火柴棒插入是否顺畅、扳机松紧灵活度等。一切调试调整完毕后,就可以“啪啪啪”威风炫耀去了.....

这把盒子炮玩了几天后,禁不住小伙伴的死缠硬磨,虽然不舍得,还是卖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了老师傅。其后,应别人请求,我又先后制作了几把。最后留了一把自认为最漂亮的。

五年级时,除了火柴盒子,又兴起来铁管盒子。

(22)快靶码盒子

启发人们制作儿童玩具铁管盒子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电影或连环画上,如《林海雪原》、《乌龙山剿匪记》等出现的火枪,制作的儿童玩具也可以说是小号的玩具枪(那时民间******很多的,国家并没有不允许,现在只是回忆过去的记忆,况且是儿童玩具)。

会制作火柴盒子后,制作铁管盒子就容易了。起码制作的程序和技能已经熟练,多看几眼成品,制作起来轻车熟路。

首先要找符合形状的树枝。桐木、杨木等木头不行,质地达不到要求。我们村有个柿树园,我就到柿园寻找合适的可作盒子身的柿树枝,用斧子砍掉不必要的,留下可用的。木头要趁湿,湿的容易切、割、截、开槽、打眼等。剥皮后,用烧红的煤火杵或者粗铁丝烙好扳机孔、管槽、撞针槽,钉上一截铁丝作为挂撞针的地方。

然后就需要制作最重要的管、膛了。管子,用打农药用的废旧喷雾器上的铁管。当时没有废的,我是去废品收购站用废品换回来一根,用钢锯条截成二到三节,每节20到30厘米。

好找也不好找的是弹壳。把弹壳开口处略细的部分用钢锯条锯掉,刚好可以紧紧套在喷雾器 的铁管上。再把弹壳底部步枪栓撞击起火的那部分能去掉的一块小圆心,用锥子小心投下来,就会出现一个直经5毫米左右的小圆坑,坑里有两个小眼和弹壳空腔相通。在坑里放上一块儿杂炮儿,撞针撞击杂炮儿就会引燃钢管里的******。

去哪里找弹壳呢?其实也不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个口号标语,“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各公社(后称乡镇)有武装部、民兵连,各村有民兵排或民兵班。每年冬春,公社都会组织民兵在茨芭村东沟用步枪打靶。打靶时,站在沟上边观看的大人小孩儿密密匝匝。每天打靶结束,围观的人就会飞快涌入沟底靶坑附近捡弹壳。那时,我们称弹壳为快靶码。叫弹壳,战场味道较浓,快靶码既形象也把战场味道弱化了许多。幸运的是,四年级那样冬天演习,我也捡到了四五棵快靶码。

把带快靶码的铁管嵌入炮杆烙好的木槽,周身用细铁丝缠上固定,装扳机,皮筋牵引固定,撞针也放入木槽,上面用薄铁皮遮住撞针一部分并固定在木头上。撞针加力仍然用胎皮筋。便用时,把******装入钢管内,用筷子或细木棍捣实就可以了。如果打小虫(麻雀,那时是害虫),则要装入几粒坚硬的小石子。然后,放上砸炮儿。扳机一扣,嗵,那沉闷的响声很震撼的 。威力也不小,装上小石粒,能把十几米内树上的或飞着的小虫儿 打下来。

******一般是从鞭炮里剥出来的。一个中等两响炮(那时的一般都是******,没有******,相对安全)里面的******,可以装两到三枪。装多了危险,可能把铁管炸了。但从炮里剥******代价太高,我觉得很不合算。经多方打听,茨芭西北部老爷顶下面的铁炉村有人卖******。在一个星期天,我一个人走着问着,走了十几里地,过了五六个村,终于找到了铁炉村卖******的。我记得,花了6毛钱,买了好大一包。

回到家后,想着这些******自己都放了也挺可惜。留了十几炮的******后,把大部分的******,分成了一二十小包,2毛钱一包卖了。后来,好象又去买了一回,买的更多些,都分分卖了。

这样的玩具盒子,在几个村几个年级的同学们中间,我是会制作的三两个学生之一。虽然粗糙些,但找我要的很多。

随着年龄增长,学习更紧了,加上竞赛、培训等等,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先后共制作过3把。

五年级时,在一次晚自习下课回村的路上,又玩儿枪。因为晚上看不清,不细心,******没有捣实,放了一次哑炮,哧的一声,红红******团掉入一个伙伴的脖子里,差点出了事故。

从此,我就把盒子放了起来。从此,不再玩儿了。

(23)卖花蜜团儿

卖废品,不是我最早的“生意”。我最早做的“生意”是在7

岁前,卖花蜜团儿。

当时,过年时候的寒假里,一部分家庭贫穷的上学孩儿,到我们村南面薛店公社冢王村老街里去批发花蜜团儿、灶糖卖。我5岁那年,哥7岁。哥和别人一块批发了花蜜团儿结伴卖。我想吃一个,哥死活不让。于是他们再次去批发时,我也问娘要了一毛钱,和他们一块去批发。

到了批发地那家,各式各样的花蜜团儿、花蜜糕、灶糖等,品种真多啊!我简直看花了眼,同时也馋得差点流口水。因为我只有一毛钱,就批发了一种最小的花蜜团儿,乒乓球大小,一毛钱3O个。

第二天,早早起来,和哥哥他们一块儿就出发了。向西(向西的村相对富裕)经吴寨、过长阜街(时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内),转到赵洛时就到下午了。我的30个花蜜团儿都是小的,1分钱一个,还有半数没卖完,但这时已经很饿了,实在忍不住就吃了一个。吃一个感觉太甜蜜了,又吃了一个。我哥发现后好说了我一顿。返回时,顺牛王寨,过薛村、高村、军李,到家已经很晚了。小小年纪,一天下来,跑了最少30里路,实在累得不堪,早早爬上床,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因为我小,我哥他们不愿带我,所以第二天,他们去批发就没再叫我,偷偷走了。

后来,我断断续续还是和他们一块儿批发了几次。有经验也有本儿了,就大中小结合批发。花蜜团儿一毛钱2O个中号,15个大号,芝麻糖2分1根。中号花蜜团儿卖2分1个大号3分1

个。芝麻糖也批点,卖5分一根。

到茨芭上学后,寒假里,作业多起来了,还得干点活儿,锄地、拉粪、撒粪、放羊等,就不再卖花蜜团儿了。

卖花蜜团儿,应该是我半生以来最早做过的小“生意”。

(24)水塘的记忆

四五年级中,难忘的还有每年的夏秋时节。从我们村到茨芭,小路有两三条,其中一条并不算路。中午吃过饭上学去,村东口出,向北走田间小道约三百米,有一口大水塘,塘上边高台上有几棵杨树,我们村叫它杨树井。夏天往往水很满,水面有半亩地那么大。我们男孩子们经常三五个一块,不到水边,就脱了裤衩,跑着向井边冲。到了井边,有的扑通一纵而入,潜入深处;有的平着扑向水里,肚皮和水面碰撞,发出啪啪的响声。

几分钟后,起身继续向北。发现玉米地有较细泛黄的哑巴杆,也会折上一棵,像甘蔗一样甜,走着吃着。往北再往东,顺水渠大约四五百米,又到了我们村和茨芭共用的大水井--雪战海。据说,打这口大水塘到3丈深时,挖到了一眼大泉眼,泉水喷涌而出,而且水量很大,最后竟然漫出了地面。井当然无法再打了,也不用再打,就多安了几台水泵,把水面抽下去,赶紧用砖一台阶一台阶从下往上垒。垒好后向西又挖了条排水沟,用水时漫出来的水我们村浇地用。不用水时,一直向西排,经村西一条无名小河排入北汝河。

我们去茨芭上学时,水面已有所下降,不再往外漫水了。

雪战海三面平,只有北面高,有两层,平台上面还有个高台。高台离水面约有5米左右。二级平台离水面1到2米左右。到雪战海后,胆大求刺激的,从高台上直接蹦下水,胆小的从平台往下跳。雪战海的水面较之杨树井稍大一点,但水更清澈,入秋后澄碧清亮,可一眼见底。水里玩够了,一个个打着哆嗦,欢快地小跑奔向学校。上午下学后,几乎一样的程序上演一遍,天天如此,乐此不疲。

说起来,那时也奇怪,不光我们村,周边村的小伙伴们都这样。有时还结队去军李河坝、茨芭东河坝,从没有发生过淹住人的情况。

大问题沒有,小问题是有的。天天洗澡,不注意防护,不少伙伴们耳朵害底儿。有的潜水时也会喝上那么几口水。我耳朵没有害过底儿,也很少呛住喝水。但潜水时吃过两次大亏。五年级的时候,一次在杨树井潜水时,扒住了井壁小台阶上的玻璃渣儿,把左手中指指头肚儿划破了个口子,有2厘米多长,挺深的,血流如注,捏都捏不住。伙伴们用树叶包了几层,用一些草绑住了。很长时候,口子才凝结住不再流血。还有一次,在雪战海潜水,还是左手,中指外侧上根部,又碰到了玻璃渣儿,把肉皮横着割破了1厘米长,流的血更多。这两个血口子,搁现在肯定得到医院缝几针,甚至再打几次破伤风。

那时,哪有这个条件和钱啊,只能不管了。只是放学回家上点消炎粉,用布条包上。这两次下学回家到村口时,我的黑狗看见我的手带血,不知该如何是好,又是摇尾巴,又是伸舌头添我的手,嘴里呜呜地叫,好像问我受到了什么委屈。

到家里重新包的时候,还会流血,把我娘心疼的直掉泪。这两个口子一直到现在也没有长平展,留下了两道明显的疤。

偶尔看到就会想起当时血流不止的情景,心里就不由一紧,甚至感到猛地一疼。

(25)我的黑狗

我的黑狗是四年级期末时候逮战旗家的狗娃。之前,已经逮过人家一对兔子,繁殖了一大群。送人一部分,也卖了一部分。给我感受最深的的,是我的黑狗。我的黑狗一身乌黑,没有一根杂毛,个大,漂亮,凶猛,聪明,特别通人性。养的稍微大一点之后,它便懂得我上学时送我,开始送到村东口出村的大路上,下学时,它会照时照点在村口接我。过了暑假到5年级时,它已经真正长大了。它想要把我送到学校,我怕丢了,就批评它,它就继续保持在村口接送。如果晚自习下学后天特别黑,它就会在半路接住我。伙伴们都夸这个狗太能了。谁如果佯装欺负我,那可不得了,他会呼地扑上去,但不咬,因为它判断不准是否需要咬,我一叫,它就会停下了,但会旺两声,以示警告。

黑狗看门更负责,连邻居家都照顾到了。即使白天熟人到我家不经允许也是带不走任何东西的。常见的借用铁锨、耙子等农具,都需要家人点头才放行。晚上,生人是进不了院子的,熟人也需家人打招呼应一声才行。

我的黑狗对家养的家畜家禽很爱护。鸡子打架了,它会驱赶强势的一方;猪想翻猪圈了,它去告诫狗不准扒墙;和猫打闹一向让着猫;连我家养的兔子、鸽子在地上跑,它也只是看看。有趣的是,以前老鼠多,黑狗看人打老鼠,它就也去抓。狗抓老鼠,效率高多了,老鼠只要在院子里被黑狗发现,十有八九就跑不掉了。但对老鼠,它只抓不吃,可能鼠肉味道太难闻。它只是似乎知道这东西主人不喜欢,需要帮主人抓住杀死。

我的黑狗没有敢吃家兔,却是一个抓野兔的好手。它特别善于奔跑,而且劲儿长,只要让它发现的野兔,一般跑不掉。

无论秋冬,只要带狗下地,黑狗总能逮住野兔,还交给我好多只,除了自家吃,也送人不少。至于黑狗自己出去逮住过多少野兔,谁也不知道。反正喂它不多,它却长得非常肥壮,足有四五十斤重。

我的黑狗是村里牙狗中的一霸,绝对的老大。那可是经过无数次战斗真打实战出来的。一些个头更大的也都不是黑狗的对手,因为,黑狗不仅异常凶猛,而且能打善战,最喜欢的战术是一下子就咬死对方的脖子或耳朵,对方只有乖乖投降了。这不是偷袭,而是体力、智力、技能、战术综合运用的结果。一局不服,再来结果还是一样。

还有一场战斗,我没有看到,但一定异常激烈甚至惨烈。那年头,村里偶尔还会有狼出现。81年冬天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听父母讲后半夜里,听见了狗的沉闷叫声但后来叫声又远了,就没有起来看。第二天早上,发现一头小猪的背上被咬掉了一大块肉,血淋的,一动不动,瑟瑟发抖。黑狗身上也有多处伤痕,眼睛也流血了。俺伯说,家里进狼了!没想到,黑狗凶猛如此,把凶残的狼都赶走了,还追杀出去进行了一场生死较量,以伤一只眼睛的代价得胜而归。另外,村里另有两家的猪狗都被咬死了,可能进村的不是一只狼。娘赶紧到村卫生室去买了几包消炎药,给猪狗都上足了。小猪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最后长到了300多斤。黑狗的眼睛,我判断可能是瞎了一只,看着不一样。但经过此疫,似乎全村的狗门都晓得了黑狗的战绩,对我的黑狗愈发敬仰,所有的狗一见我的黑狗就摇尾巴,黑狗凶哪个狗一声,那个狗绝对赶紧夹尾巴跑掉了。

冬去春来。一天,我的黑狗站在我家西院墙上(四五尺高)头朝北看,墙西墙北都是路,我无意中也上了墙并蹦了下去。突然,扭头发现我家的东隔家邻居,村里的民兵头儿正站在他家的西院墙上,拿着步枪朝我的黑狗瞄准,发现了我赶紧把枪放下了,吆喝说,不想活了,差点儿打住你。我说你干啥呢!为啥要打我的狗,心里不住点操他娘。我的黑狗好像也发现了有人拿枪对准他,吓的飞奔回家了。我也吓得惊魂未定,赶紧回家对狗好一顿安抚。

经过此事,黑狗对我和我的家人更亲了。

黑狗,就象我家人的成员之一,所有人都对它感情很深。

后来,我上了中学,又外出上学。与黑狗见面次数少了,黑狗变得一年比一年落寞。

最终,有一次上学回家,不见了黑狗。娘说,狗丢了,可能谁弄走了。我的泪水霎时就哗哗流了出来。我知道,我的黑狗异常聪明,一般人抓不住,别人的东西它不会吃,闹狗蛋对它也毫无作用。那么,它肯定是老了,再加上我们长时间不见面,它肯定以为我不关心它了,就提前老去了。于是,我发疯似的跑到地里到处找。终于,记得是在一个偏僻角落里,我的黑狗静静地躺在那里,任凭如何叫喊,再也不会应声了。

我的泪始终没有停下来。

我回家拿了工具,父母的心情同样沉重,我们找了个好地方,一块儿认认真真把黑狗葬在了它善于奔跑的土地里。

永远安息吧,我的黑狗。!!

(26)

写在最后

美妙的小学时光里,除了以上的小人书,捡废品,盒子炮,打水仗,养兔,养狗,还有摔跤,石头仗,树仗;薅草,放羊,锄地,种红薯、玉米,翻红薯秧、拔秫干、薅烟柴、出红薯 ,拉粪、撒粪;打烟,逮虫,打烟茬,穿烟,上炕出坑,捡烟、扎烟、卖烟。浇麦烟玉米,割麦、装车,碾场晒粮,储存。犁耙地,捡石子,打坷垃。等等,等等。回想起来,童年的记忆如此的丰富,如此的精彩。

我的小学五年没有留级。1982年秋,我顺利进入了茨芭初中学习。因为在当时同学们大部分年龄比我大一两岁,父母希望我留一级。刚好,我也听说茨芭东学的高中变成了茨芭乡中,已经招生一次还是两次了。于是,1983年,经过选拔,我又考入了茨芭乡中。1985年,没能考上中师丶中专(那几年,想考的大部分留级,全国到处形成了初中四年级即复习班的景象。)1986年,顺利考入了襄城师范。

冰心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张爱玲说,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巴尔扎克讲,童年是人生最美妙的阶段。

我说,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朵花,童年更是需要用一生来吟唱的最美妙的歌。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