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女子脱贫攻坚成就,脱贫攻坚地方行甘肃临夏

时间:2024-02-11 17:29:24/人气:429 ℃

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脱贫攻坚这件事,成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

不久前,该州相关负责人在省会兰州市介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时表示,临夏从最初的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已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0多万。

临夏州作为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民族贫困地区,取得上述成绩已实属不易。然而脱贫攻坚应声急,要让这片土地焕发新的光彩,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脱贫攻坚战中,一副副吃苦耐劳、面对困难不低头的女性面孔,更显这片土地致富路的来之不易。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甘肃省委网信办承办,中国甘肃网、甘南州委网信办、临夏州委网信办协办的“脱贫攻坚地方行”——看甘肃线下走访活动来到临夏回族自治州。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随行观察了解了当地的脱贫攻坚新举措。

临夏县建立的扶贫车间带动妇女脱贫就业。

一双老布鞋

每天早晨6点半前后,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小沟门村村民刘尕红就坐上客车往县里赶。

刘尕红每天定时定点出门并非为了赶集,而是去扶贫车间工作。

她要去的扶贫村车间是临夏县近年来着眼农村留守妇女、尚有劳动力的在家老人等群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一种扶贫方式。当地妇女们手口相传的精美布鞋制作工艺超群,临夏县当地就把布鞋加工选定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

37岁的刘尕红与丈夫育有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长期在外跑货车赚钱养家的丈夫不能时刻照顾妻子和孩子,刘尕红就挑起了家中的大小琐事。

2019年3月,临夏县布鞋产业扶贫车间招收贫困户留守妇女工人的消息传到了小沟门村,刘尕红便主动报了名。

早晨6点半前后,西北地区的天还未亮,刘尕红便出了门。一个小时后到达扶贫车间,开始加工布鞋鞋垫、鞋帮和鞋底,中午在车间食堂免费解决午餐,晚上六点半就可下班回家。

刘尕红在扶贫车间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图

刘尕红告诉澎湃新闻,她在扶贫车间上班的同时还会兼顾地里的农活。现在家中种了2亩地,主要是油菜籽、玉米、洋芋等农作物。每到农忙的时候她就向车间请假,农忙一结束就马上返回扶贫车间。这样一来,她不但能够保证家里的地有人种,还能在扶贫车间每月赚到2000元;与此同时,在县城上学的两个孩子也能一并兼顾照应。

“这样是挺辛苦的,但是我拿工资同时还能照顾孩子,丈夫也支持我做这份活。以后我会一直在扶贫车间做下去。”刘尕红说道。

刘尕红回忆起过去的生活,原来村子里的妇女只能种种地,看看孩子,仅靠丈夫一个人在外拼搏,家里也存不下什么积蓄。如今有了工资,孩子的日常花销都可以由她来分担了。

布鞋扶贫车间的手工布鞋

另据该扶贫车间负责人白莉向澎湃新闻介绍,临夏县全县目前有62个布鞋产业扶贫车间。刘尕红所在的这个扶贫车间现有45人,满员状态为60人。临夏县布鞋产业销售旺季为每年3月至10月,扶贫车间除了安排岗位让妇女来县城上班以外,还会派专人到村子里去分发制作手工布鞋的原材料,计件结算手工费,男士布鞋一双32元,女士布鞋一双30元。

此外白莉还透露,2019年1月至8月,临夏县生产各类布鞋405.87万双,销售392.88万双,实现产值1.62亿元。布鞋行销西北地区省份,正在逐渐扩展陕西、云南、湖北等地区的市场。

布鞋加工产业已成为临夏县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之一。

临夏县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2018年建成布鞋产业扶贫项目,对全县自愿从事布鞋加工的1996名贫困群众免费提供加工技能培训,培养发展了一批布鞋加工能手。

此外,当地还引导布鞋扶贫车间吸纳1418名群众参与布鞋加工产业,这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34名,让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来到扶贫车间,这是马哈力麦第一次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图

第一次赚钱

第一次拿到工资,第一次补贴家用。

26岁的临夏州广河县达板镇村民马哈力麦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觉得自己在当地扶贫车间里找到了人生目标。

马哈力麦母亲长期生病卧床,弟弟初中毕业后就到北京的餐厅打工,只读过小学四年级的她不得不早早挑起家中的担子,负重前行。

位于广河县达板镇达板村的凤凰山扶贫车间自2019年4月开始投入使用,主要生产帽子、服装等,出售销路主要在东南亚地区和本地区。

该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帽子、服装等,出售销路主要在东南亚地区和本地区。

马哈力麦说,“村里通知我们,说扶贫车间要招工,我和村子里的十几个贫困户就立马报名参加了。有了这个厂子,村里的媳妇们都有工作了。”

在车间工作5个月,马哈力麦的收入也在不断上涨,“刚来第一个月拿了1300元,后来发1500、1800,直到现在每月能拿2000元。第一次知道我还能够拿工资,还能学到这些技术。”

家中的重担让马哈力麦自小就肯吃苦。过去在家干农活、做家务,如今在工厂她学会了使用缝纫机,还学会了加工帽子、上纽扣、缝边等技术。本职工作完成之余,她还主动去拉布料,打包成品。

“我以前什么工作都没干过。没上过班、没拿过工资,现在政府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已经很好了。我每个月2000块工资,自己留下500块生活费,剩下的1500元给父母,给妈妈买药。等我慢慢再攒些钱,要去学驾照,要跟弟弟一起合开餐馆,赚了钱再买辆车。”马哈力麦在工厂学习、工作中也不断找寻着人士规划。

马哈力麦告诉澎湃新闻,她之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甘肃省会兰州,没有读成书是最大的遗憾,未来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学习文化知识,也想去北京看看弟弟工作生活的地方,还想挣更多工资去照顾自己的家庭。

在她工作的这座工厂,同样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

凤凰山扶贫车间外景

广河县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凤凰山扶贫车间自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通过积极宣传动员,已报名就业人员3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6人,目前,已开始培训第一批就业人员13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5人。

该负责人还表示,凤凰山扶贫车间的建成使用,很好推动了本地脱贫攻坚工作,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有效带动了易地搬迁群众及本地妇女的就业问题,特别是方便了留守妇女就近就业,转变了妇女的固有思想,增加了妇女的务工收入,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

后记:

“一个都不能少”,不仅仅只停留于享受脱贫攻坚成果,还包括参与到这场战斗中去。

“一个都不能少”,不仅仅只停留于政府、企业、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努力,更包括农村女性这样一股“巾帼力量”的观念转变与积极参与。

今年7月16日,全国妇联深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现场会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召开,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会议并讲话。

沈跃跃指出,“扎实做好巾帼脱贫工作,不让一个贫困妇女掉队,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巾帼力量’。”

沈跃跃还指出,着力扶志,激发妇女脱贫的内生动力;精准发力,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助推产业扶贫,推动持续稳定脱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推动妇女脱贫的合力;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带领妇女用勤劳双手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生活。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