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杨过是独臂大侠吗?独臂隐居的大侠可不止杨过

时间:2023-12-15 04:09:37/人气:421 ℃

江毓万灵——长江珍稀物种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维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这里有一座终年白雪皑皑的白马雪山,山间辽阔的冷杉林,为一群神秘的隐者提供了世外家园。

在白马雪山南部的古村落响古箐,曾生活着这样一位隐士。他自幼右臂被斩断,年少时孤苦伶仃,在摸爬滚打中察言观色,暗自蓄力,后来,在族群征战中逆袭称王,被封“陆战之神”,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莫非,他就是……

图源:网络

然而,比起“平平无奇”的过儿,他外形亮眼,一身华光油亮的黑白毛发,酷炫的莫西干发型,得天独“厚”的粉唇,再加上一副“仰鼻”,这造型,可算称“奇”了吧!

显然,他不是杨过,它的名字,叫“断手”。

“断手”和它的妻儿 图源:参考文献8

aspect

1.雪山隐者

“断手”是一只滇*********。滇*********(Rhinopithecus bieti),又称黑仰鼻猴,当地人也称为“雪猴”,是仰鼻猴属内的独立物种。滇*********生活在云岭山脉地带海拔2600-4100m的高山,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灵长类动物,也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

上海自然博物馆7月活动日历上的滇*********标本

作为与世隔绝的神秘隐者,滇*********种群稀少,只生活在云岭山巅,现存数量仅有3500-4000只,濒临灭绝。滇*********位列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物种。有学者甚至认为,它珍奇稀有的程度,可以媲美熊猫,堪称“第二国宝”。

“断手”的故事,被世人津津乐道,这与滇*********群体的社会结构有关。滇*********的自然社群结构复杂,常由多个一雄多雌的家庭单元、多雄多雌单元和全雄单元组成。家庭单元中的雄猴,作为大家长,要承担起保护妻儿和抢夺地盘的责任,还要应对全雄单元中年轻个体的虎视眈眈。

“一万两千里”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陪你长大》

李若渔 摄

“断手”自幼断臂,起初在猴群中谦卑恭敬,后来随着战斗力的增加,逐渐打遍猴群无敌手,成为威风凛凛的大家长。这段经历,不可谓不励志。然而,英雄总怕暮年,作为攀跳型树栖的猴子,“断手”最终还是吃了断手的亏。“断手”在陆地上战斗力爆表,但被骗到树上决斗,最终因为不便坠树而亡。“断手”的夫人抱着儿子转嫁给了得胜者的儿子,新的家庭开始繁衍,猴群就这样继续延续。

aspect

2.渐失家园

滇*********可能为了争夺夫人而大打出手,但是较少为了食物起冲突。这与滇*********的生活环境和食谱有关。滇*********基本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林带主要植被是冷杉林。长苞冷杉、丽江云杉等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杉树花苞与叶芽苞,为滇*********提供了食源,有科学观察发现,滇*********站在冷杉树上的取食时间占总取食时间的87.9%。

滇*********取食松萝 任宝平 摄

但在91%的取食时间里,滇*********都在吃它最爱的食物——松萝。松萝是一类地衣(包括长叶松萝Usnea longissima和节松萝Usnea diffracta),主要攀附在冷杉的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垂下来的样子像一根根挂面。松萝广泛分布在滇藏交界处的自然保护区中,尽管其生长周期长达25周年,但生长条件几乎不受季节变化的制约,为滇*********提供了丰富的食源。食物的去季节性是滇*********对极端生境的适应特征,这也初步解释了为什么滇*********可以将其生活范围局限在高海拔山林。

滇*********抱团 朱平芬 摄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移,冰川消失,山林环境变得越来越干旱,松萝的生存,也因此面临巨大威胁。此外,对滇*********的栖息环境来说,冷杉林等高寒针叶林是生长极为缓慢的一类林木,一经破坏,很难恢复。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滇*********生境破碎化,严重压缩滇*********的生境及降低生境间的连通性。然而伐木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当环境恶化、矛盾激化,滇*********将会失去他们的食物和家园,走向末路。

aspect

3.保护工作

滇*********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其生存依赖于健康的高山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滇*********种群的生存状况。保护滇*********及其生存环境,是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但对于保育滇*********这一物种有重要意义,也将同样惠泽同一生境内的所有珍稀动物植物资源。然而,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长期艰苦卓绝的野外观察研究。

关于滇*********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91年法国传教士Armand David首次报道了滇*********的存在;根据从中国德钦县运往法国巴黎博物馆的7只滇*********的皮张和头骨,法国动物学家Milne Edwards在1897和1898年两次对这一物种给出科学描述并将其正式命名为Rhinopithecus bieti,然而此后一直没有关于该物种的报道,让人怀疑这种生物存在的真实性。

直到196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彭鸿绶等报道在云南省德钦县收集到8张滇*********皮张,从而证实它确实存在。此后,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多次对我国这一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开展科学考察。

滇*********及其生境 黎大勇 摄

1979年,李致祥等在德钦县采集到4只滇*********的标本,标志着该物种被重新发现。后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对滇*********的食性、分布、季节迁移和觅食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滇*********保护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1983年至今,国家先后建了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芒康红拉山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云南丽江老君山风景区,集结科学家、管理人员和护林员等多方力量,致力于对滇*********的保护。

在保护区内,研究人员定期统计样方样线内动植物数量、多度、高度、盖度和生活习性,评价动植物健康等级和生态环境状况,以期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滇*********所在的生态系统。

龙勇诚野外考察 剧照 图源:《理想照耀中国》第七集《你的眼神》

30多年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87年到1995年,以龙勇诚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历经8年的野外考察,查明滇*********全部现存自然种群13个,分布在云南的德钦、兰坪、潍西、丽江和西藏的芒康这五县境内,存在数量为1000-1500只;2004年,龙勇诚再次率队对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核实和补遗调查,提出野外滇*********现存种群15个,种群个体数量约为1700只;而又15年过去,根据国家林草局2021年8月10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滇*********现存种群23个,共计3845只。30年间,种群个体数实现翻倍,自然保护区几代人的无私奉献功不可没,但滇*********仍未完全摆脱濒临灭绝的命运。

aspect

4.未来之路

滇*********种群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加速了其栖息地的破碎化, 致使其现存自然种群均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群间个体基因交流基本中断。长此以往,最终将造成种群增长力的衰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建立“大保护区”,打通不同群体之间因行政区域划分而造成的阻隔障碍,为目前被完全分割的、孤立生存的各个不同群体沟通开辟道路。为了全面加强滇*********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云南于2019年成立了首个野生动物保护网络——滇*********全境保护网络,为打破管理壁垒奠定基础。

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tuchong.com

森林砍伐和牧场扩张曾是造成滇*********生境破碎化的主要原因。停止砍伐,恢复造林,是重建贯通生态廊道的最佳途径。在政策支持下,截至2020年,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累计实施造林4500多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3.5%。修复的生态廊道提升了滇*********的生境质量,不仅方便了滇*********群体间个体交流,也保障了保护区内其他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猎杀曾经是*********最大的噩梦。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物种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双向共赢,是在滇*********保护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已经发现的滇*********中,大约有六成生活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切实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在雪域高原上从事自然保护工作38年的保护区管护局原副局长钟泰,从1999年起,就开始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共管”探索。

钟泰与护林员余建华等巡查间隙 图源:人民网

“社区共管”是指将保护区自然资源管理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统筹考虑,旨在改善保护区及周边村民生计,转变其生产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从被动保护滇*********转为主动保护。滇*********既是珍稀的物种资源,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通过滇*********吸引游客,邀请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旅游开发,因地制宜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往往会改变了当地居民仅仅局限于原始生活的状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利于对当地自然资源、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香格里拉滇*********国家公园 图源:tuchong.com

国家公园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保护和管理模式。云南香格里拉滇*********国家公园和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相继对公众开放,在对以滇*********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和藏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在特定区域内为公众提供宣传教育、科研监测和生态旅游的机会,带动社区发展。

在国家公园的带动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滇*********保护体系已形成资源管理保护、科学研究和帮助社区村民发展三大板块,响古箐展示猴群也成为国内滇*********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吸引众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前来开展工作。研究人员通过细密的观察和翔实的记录丰富了滇*********个体行为、生活习性、群体状态和分布范围等信息,为制定更加有效的保护政策提供了支撑。

滇*********保护区的巡护员们 图源:丽江老君山保护中心

随着保护意识的提升和保护工作的推进,滇*********保护工作也显现成效。除了个体数量的增加,猴群与人类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在响古箐,猴群不再对人类充满惊惧,可以友好地接受人工辅助投食,甚至可以与熟悉的护林员亲昵嬉戏。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保护工作的终极意义。

祝福珍贵、美丽的雪山精灵,永远屹立山巅,与人类相守。

参考文献:

1.龙勇诚等. 滇*********()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生物多样性. 1996, 4(3):145-152.

2.龙勇诚等. 滇*********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与相关生态学研究. 动物学研究. 1996, 17(4):437-441.

3.马世来等. 滇*********的社会行为和栖息特征的初步研究. 兽类学报. 1989, 9(3):161-167.

4.任宝平等. 滇*********(). 动物学杂志. 2004, 39(5):111,104.

5.宁俊勇. 滇*********研究现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31):19241-19244, 19254.

6.周维等.滇*********分布区森林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学报, 2022, 42(2) :791-803.

7.刘哲, 宋娴, 任宝平. 仰鼻大圣*********. 2013. 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8.林晓雨. 守护滇*********. 大自然探索. 2022, 3:35-40.

9.http://env.people.com.cn/n1/2021/1101/c1010-32269671.html

作者:徐珊珊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编辑:冬眠爱好者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