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肠梗阻运用的相关护理技术,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4-10-02 08:42:28/人气:119 ℃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是急腹症的代表性疾病,可因多种因素引起,但60%由粘连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因此,对于肠梗阻,重要的是早期确诊和治疗。

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膨胀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以及感染和毒血症。这些改变的严重程度视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时间的长短、以及肠壁有无血液供应障碍而不同。因此,一旦确诊为肠梗阻,实施胃肠减压是针对肠梗阻所必要的急救处置措施。

小肠梗阻的基础疗法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以及采用手术或中医中药、生植物油、针刺、穴位注射等非手术以解除梗阻。但是小肠梗阻的传统疗法弊端众多,包括:

1) 普通的胃肠减压管由于长度较短,只在胃腔内进行吸引,所以只能吸引胃内积存液体和胃液,而对于小肠内潴留的液、气体,尤其是低位小肠内的潴留物不能直接进行吸引,因此位置稍低的小肠梗阻,单纯胃管减压,无法到达梗阻的部位,不能很好地吸引出潴留的食物和气体,从而不能解决梗阻;也就无法进行有效地肠内减压,造成梗阻近端的肠管高度膨胀,梗阻近端的肠管粘膜充血、水肿,难以通畅。所以肠梗阻的缓解率较低。同时高度膨胀的肠管存在肠粘膜屏障的破坏,肠管壁呈现严重的缺血状态,极易造成细菌移位,以至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等,造成不能阻断的恶性循环,加重对机体的损害。

2) 传统保守疗法治疗周期长,而手术治疗容易造成再次粘连形成梗阻;

3) 无法判断梗阻的具体部位;

4) 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完全性梗阻。

为了解决这些治疗上的难点,小肠梗阻的肠梗阻导管疗法在治疗上的特点在于:

1) 直接在肠梗阻的上部进行减压,利于吸引潴留的食物和气体,从而有助于解决梗阻。

2) 可通过肠导管注入中药、生植物油等,直接作用于梗阻的上部,利于解决梗阻。

3) 与传统疗法相比,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创伤小等特点。

4) 即使是完全梗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后,可减轻梗阻以上的小肠的扩张和水肿,减少术中的污染,并利于行粘连松解和手术吻合,也利于行腹腔镜等手术。

5) 对于粘连严重和反复粘连的肠梗阻,不仅可利用肠导管在术前进行减压,还可在术中进行肠排列,避免术后梗阻复发。

6) 通过腹部平片,肠梗阻导管可以有助于判断梗阻的具体部位,为手术解决梗阻提供方便条件。

7) 通过向肠梗阻导管注射造影剂,有助于判断是否为完全梗阻,有利于早期判断是否应行手术治疗,从而减少肠坏死等并发症。

(此文为转载)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