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李渊为什么早早就当皇帝?唐高祖李渊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皇帝

时间:2024-08-08 16:11:20/人气:150 ℃

第一章 唐高祖李渊:朕不靠二郎上位 第一章 唐高祖李渊:朕不靠二郎上位

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大唐高祖李渊可以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皇帝,也是最被低估的开国皇帝。提起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等,人们脑海中都会出现很多条弹幕:说起秦始皇会想到横扫六国、开创帝制、万里长城,提起刘邦会想到斩蛇起义、鸿门赴宴、楚汉争霸、大风起兮云飞扬,谈及赵匡胤会想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说到成吉思汗会想到一代天骄、弯弓射大雕,想起朱元璋就是和尚皇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他们都是自带光环,形象丰满。

可是想起李渊,人们大脑中的视频好像瞬间卡顿,一条弹幕也弹不出来,想了半天或许只有一条:别人拼爹,李渊是拼儿子,李渊的江山都是二儿子李世民帮着打下来的,坐享其成而已。

那么历史的真实是这样吗?让我们回到隋末唐初那个英雄时代,找到当事人李渊,他会含泪告诉你:朕是自主创业,不是赶鸭子上架,也不是因为女人,被二郎坑爹玩仙人跳,才被逼造反走上创业之路。一句话,朕不是靠二郎才上位,朕是大唐真正的创始人。

英雄来路

人一旦富贵起来,都会找一个名气比较大的人当祖宗,向世人炫耀一下,爷祖上就是这么牛。李渊也不例外,当上皇帝后就找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在今天甘肃敦煌酒泉一带割据称王的西凉太祖凉武昭王李暠当祖宗。其实,李暠和李渊一点关系也没有,纯属李渊乱认祖宗。李渊家族的真正崛起,是从他爷爷李虎开始。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粗线条。西晋统一三国没多久,就八王之乱窝里斗,匈奴、鲜卑、羯、氐、羌趁乱集体进攻中原。五胡乱华,北方沦陷,衣冠南渡,司马家族跑到南方建立东晋,北方先后出现十六个国家,是为东晋十六国。五胡之中,鲜卑族势力渐强,其建立的北魏逐步统一北方。北魏后来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边是东魏,后发展成北齐;西边是西魏,后发展成北周,李虎是西魏八大元老柱国将军之一。北周取代西魏时,李虎已经去世,就被追封为唐国公。唐朝的国号“唐”,就是从这来 的。

李渊于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出生于长安。7岁的时候,李渊的父亲李昞去世,李渊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7岁当上国公,说明李渊奋斗的起点很高,但7岁幼年丧父也是人生一大悲痛。幸好,李渊还有姨夫和姨妈照顾。

李渊的姨夫和姨妈那可不是普通的姨夫姨妈,而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李渊的母亲和孤独皇后是亲姐妹。所以李渊小时候尤其是父亲去世后,没少受杨坚和独孤皇后的照顾,李渊对他们的感情也很深,用《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话说就是“特见亲爱”“相亲爱”。但感情归感情,工作归工作,事业归事业,一码归一码。该下手时,李渊会毫不犹豫地动手。杨坚和独孤氏老两口没想到,他们会亲手给老杨家培养一个接班人,准确地说,应该是掘墓人。

李渊长大后,用《旧唐书》里的话说就是“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那叫一个风流倜傥、豁达大度,玉树临风。最重要的是,会交朋友,见人家一面能记住十来年。能上交,能下交,还能平交,身份比他高的,比他低的,和他平起平坐的,各色人等都能交,都吃得开,方方面面的人都觉得小伙子不错。李渊这种交友之道,对我们今天拓展人际关系网,无疑有诸多深刻启示。

这样的优秀青年,自然要有奇女子才能相配,李渊的妻子窦氏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当窦氏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表现出不一样的特质,生下来就“发垂过颈”,刚出生就长发及肩。等到三岁,头发就“与身齐”,头发和身子一样长,比日剧里的贞子还贞子。

别人家的女孩都是“头发长见识短”,可窦家的女儿却是“头发长,见识更长”。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所以窦氏也就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因为这层关系。加上窦氏自幼聪慧,喜爱读书,过目不忘,北周武帝就特别喜欢她,把她养在宫里。当时中国处于南北朝后期,南边是南朝最后一个王朝南陈;北方中原一分为二、东西并立,西部是北周,东部是北齐;最北边是最强大的力量突厥。为联合突厥制衡北齐,北...

这时窦氏出来说话了,劝北周武帝:我说老舅啊,当今天下还不太平,东西南北乱得好比一桌麻将,咱们大周南有陈国,东有齐国,北有突厥,可不是你任性想爱谁就爱谁的时候,你不把突厥公主给伺候好了,人家给娘家传个小话,过来砍我们怎么办?“愿舅抑情慰抚,以生民为念”,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突厥公主长得再难看,舅舅您也要当成西施去疼去爱。突厥公主心情好了,我们也就有安全感了。

北周武帝大腿一拍,我这个小外甥女说得在理啊,就“深纳之”,听了窦氏的话,在公主身边充分展示了皇帝暖男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娘家突厥的点赞。后来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的时候,突厥就没怎么进行实质性的干涉。

窦氏不但头发长见识长,而且是壮志豪情。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推翻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窦氏在家里一拍胸脯,长叹一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窦氏父亲大将军窦毅和母亲襄阳长公主一听,赶紧捂住窦氏的嘴:祸从口入,你不知道“死”这个字是怎么写吗?难道要让我们窦家家破人亡吗?难道要亲身体验一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滋味吗?

通过这件事,窦毅觉得自家小棉袄非同寻常。也让窦毅犯了难,看来不找一个真命天子,是镇不住这个小丫头。有句话叫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还有一个版本叫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等到窦氏长大,李渊也已经长成武艺绝伦的翩翩少年、无敌将军。

窦家是武将世家,选女婿的方式是比武招亲。窦毅在自家客厅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和上门提亲的人约定,只要能几百米之外射中孔雀的眼睛,就可成为窦家的乘龙快婿。前后有十几个人来射,可都射不中。李渊到窦家后,弯弓射箭,连发两箭,射中孔雀的眼睛,也射进了窦氏和老丈人的心里。窦毅看着好,窦氏更是喜欢。因为这个小女子要办一件大事,就是干掉隋朝为舅家北周报仇,可惜自己是女儿身,只能找个大丈夫帮忙。有了李渊这样的文武全才,窦氏怎不欢心畅快。这门亲事就定了下来。李渊后来果然不负窦氏厚望,按照隋朝取代北周的模式,依葫芦画瓢,也给隋朝来了这么一手,算是圆了夫人的梦。可惜此时窦氏已经过世,不能眼看着夫君荣登大宝,自己也没能母仪天下成为大唐开国皇后。

李渊和窦氏的感情很好,婚后两个人在家里的日常保留节目很有意思,就是练书法。窦氏很喜欢书法,夫妻俩一起写字,时间长了,外人都分不清他们俩的字到底是谁的了。练书法之外,窦氏经常写文章,大多都是女德文章,大概就是如何当好老婆、做好儿媳之类的。

窦氏对李渊的帮助很多,是个贤内助。他们简直是现代很多人追求的那种势均力敌爱情的模范典型,门当户对,举案齐眉,精神交流毫无障碍。李渊和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老二李世民,三儿子李元霸,老小李元吉。窦氏最喜欢的是二儿子李世民,因为据说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有两条龙在产房门前散步游荡,窦氏觉得这是好兆头。李世民对母亲的感情也很深。李世民当皇帝后,有次路过出生地今天陕西省武功县的庆善宫,想起母亲,嗓子一紧流下眼泪,对身边的大臣说,当年朕就是在这里出生的,今天故地重游却不见母亲大人,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养育之恩怎么去报!说完就哭个稀里哗啦,旁边的大臣也陪着一起痛哭流涕。哭完君臣一起进宫祭拜窦氏。

还有一次李世民到在今天陕西宝鸡的离宫九成宫住,夜里梦见母亲,仿佛还像小时候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世上只有妈妈好,李世民这时已经没有妈妈了,梦醒后又哭了个稀里哗啦。第二天就下令有关部门访贫问苦,给困难群众送慰问品,为母亲积点功德。所以在大唐,老百姓能从皇帝的孝心中得到实惠。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一直强调以孝治国的原因之一。

在一定意义上说,李渊是隋朝的既得利益者。他事业的奋斗,是从隋朝起步的;他在仕途上的步步升迁,也是隋朝杨坚、杨广父子给他提供的平台。杨坚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就给李渊封了千牛备身的官,千牛备身为中央警卫禁军部队的武官,在皇宫里手握千牛刀,保卫皇帝,级别是正六品。这个级别很高了,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才能从“从九品”的官开始做起,而李渊一起步就是“正六品”,谁让人家李渊有个当皇帝的姨父和当皇后的姨妈呢!

在皇帝姨父和皇后姨妈的培养下,李渊在中央警卫禁军部队没待几天,就外放到地方当封疆大吏,先后任谯州刺史(今天安徽亳州市一带)、陇州刺史(今天陕西陇县一带)、岐州刺史(今天陕西凤翔县一带)。在这些地方,李渊一边当官一边结交各路英雄,包括一些大师,其中就有一个叫史世良的大师。

史大师很会看相,看了一眼李渊就说:“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兄弟,我看你骨骼清奇,是万中无一的从政奇才,以后为人民服务,维护天下和平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希望你好好保重自己,一定不要忘记我今天给你说的这番话。一般人听到大师的这种话肯定是吓得直哆嗦,要知道被人说成要当皇帝“必为人主”,那可是犯了反朝廷大罪,其心可诛。可李渊却是“颇以自负”,心中暗自得意,看来我天生就是干大事的人。由此可见,隋朝刚开国没几年,李渊就想给人家挖坟掘墓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隋朝和唐朝皇帝都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关陇是今天陕西关中和甘肃六盘山周围地区。这个集团是汉人和胡族主要是鲜卑族的混血集团,能文能武,文武双全,从北魏末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西魏、北周和隋朝唐朝的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西魏和北周的皇帝血统以鲜卑血统为主,到了隋朝和唐朝转换成以汉族血统为主。隋朝杨家和唐朝李家,父系血统是汉族,母系血统是鲜卑族。关陇贵族集团有个特点,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经常搞杀人杀全家、满门抄斩的窝里斗,从隋朝开始又加演了父子兄弟相亲相杀的戏码。隋文帝杨坚当了24年的皇帝,弄死了大儿子废太子杨勇、三儿子秦王杨俊,废了四儿子蜀王杨秀,最后被接班人二儿子杨广弄死。隋朝由此进入李渊的表弟隋炀帝杨广时代。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李渊摊上这么一个领导和亲戚,怎么办呢?

走向时代

杨广登基后,李渊先后被调到荥阳郡(今河南荥阳市一带)和楼烦郡(今山西静乐县一带)当太守,这两个太守的官职和李渊之前当的刺史实际上是一样的。隋文帝的时候先是将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又将州县制改为郡县制,还是二级行政区划。这时的州和郡是平级的。将州改为郡,并不是玩文字游戏,州的长官刺史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长官,手里握有一定的军权。而郡的长官太守纯粹是行政长官,基本上没有兵权,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杨广登基后,李渊先任荥阳郡和楼烦郡太守,后来调回中央,当了从四品的殿内少监,掌管皇宫的吃喝拉撒等后勤工作。到朝廷工作后,李渊和杨广的接触机会多了。杨广喜欢捉弄或者说是作践别人,尤其是有才华的人。有次炀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李渊是“阿婆面”。什么意思,就是说李渊长得像老太太。当然这也没有冤枉李渊,据史书记载,李渊的长相就是这样“高颜面皱”,脸上有一些皱纹,就像是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但皇帝你也不能当面嘲笑人家。于公人家也是四品大员,朝廷的高级干部;于私人家是你的表兄弟,怎么能这样干呢!可炀帝就是炀帝,管你是谁,想作践就作践。

李渊这时毕竟还是臣子,不能和皇帝顶嘴,只能生闷气。回家后,还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了家里,饭也不吃,澡也不洗,牙也不刷,就抱着老婆窦氏抹眼泪,说炀帝欺负自己,骂自己是“阿婆面”。窦氏一听,一拍李渊的大腿:此事可喜可贺啊,夫君,你听为妻细细道来。咱们北方,阿婆是一家之主,就是堂主。老公你的爵位是“唐公”,“堂”和“唐”谐音,堂主,唐主,这意味着你是未来的唐朝之主啊。老公,你难道不记得当年史大师的话了吗?

李渊一听,对啊,爷拥有天命,自带光环,你杨广算什么东西,明天皇帝那个位置还不一定是谁坐呢。

窦氏虽然玩文字游戏把李渊哄开心了,但从小就长在宫里深知政治斗争险恶的她,已经通过这件事,知道老公在朝廷的处境不是太好。就找个时间劝李渊:夫君,你看咱们家里的那些骏马、猎狗、猎鹰,都是好东西,不能自己留着,要送给皇帝,那杨广也好这口。如果哪天有人暗地里打小报告,告诉杨广咱家里的马比皇宫里的御马跑得快,却不进贡给皇帝,你在朝中更不好混了。

李渊有些小心眼,自己喜欢打猎,好不容易搞到这些宝贝,干吗要送人。就犹豫了几天,没有及时送上去。果然不出窦氏所料,杨广知道了李渊家里藏着好东西又不肯拿出来共享,就整天给李渊穿小鞋。李渊那叫一个难受。更悲痛的事还在后面,没过多长时间窦氏就去世了,年仅45岁。

中年丧妻的李渊痛苦不已,想起窦氏的话,悔恨难当啊!料理完窦氏的后事,李渊立马改正错误,按照夫人要求的去做,不但把家里的骏马、猎狗、猎鹰全部上供,还自掏腰包到全国各地找更好送给杨广。炀帝一看,哟呵,我这老表上道了啊,朕也不白拿,收人东西得办事,就给他个机会吧。大业九年(613),杨广将李渊提拔为卫尉少卿,主管皇宫和朝廷各个部门的警卫工作,级别为从四品上,提了半格,更重要的是权力变大了,不再是后勤部长,而是警卫局长。

这一年,隋炀帝第二次攻打辽东高丽,派李渊到怀远镇(今辽宁辽阳市西北一带)去督运粮草。这次东征高丽之前,农民起义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爆发。隋炀帝的心腹、隋朝开国元老杨素的儿子,根正苗红的贵族二代,当时任礼部尚书的大贵族杨玄感想江山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就在黎阳(今河南鹤壁市)起兵造反。杨玄感造反的时候,他的兄弟都在辽东前线,秘密从前线经过怀远逃回后方。这事被李渊发现,李渊判断杨家将要搞事,就秘密报告了隋炀帝,炀帝得以迅速从前线撤兵回师平叛。

杨玄感的兄弟能够从辽东前线逃回后方,靠了当时兵部侍郎斛斯政的帮忙。斛斯政给他们伪造了通关文牒,这才顺利过关。事后隋炀帝下令严查,斛斯政就在前线叛逃高句丽。而当时任弘化郡(今甘肃庆阳一带)留守长官的元弘嗣,是斛斯政的亲戚。为防止元弘嗣和杨玄感东西呼应,隋炀帝派李渊快马加鞭从东北赶到西北,夺了元弘嗣的权,代替元弘嗣任弘化郡留守长官,并将潼关以西包括天水郡、陇西郡在内的十三郡的军队全部交给李渊指挥。

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大的权力,李渊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就到处收小弟。李渊对人比较宽和,又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人们都想跟着他混,身边很快就聚成一股势力。

疑心病很重、耳朵又很长的隋炀帝收到了风,我这老表要干吗,也想搞事吗,不行,得放在眼皮底下。当时有句流传很广的童谣让杨广很不舒服,就是“十八子得天下”,“十八子”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李渊的姓“李”字,天下谣传要有姓李的人取代隋朝坐天下。杨广觉得李渊“阿婆面”相貌奇异,又姓李,不能脱离自己的视线,得用自己的天子真气镇住他。

就这样,李渊刚没轻松几天,就被杨广揪了回去。有次炀帝召见李渊,碰巧李渊生病没能及时觐见。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杨广后宫当妃子,杨广就问王氏:你老舅呢,怎么拖拉了这么半天才来见我?王氏就说老舅生病了,杨广竟然问:病了啊,那会不会死翘翘啊!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赶紧喝两杯酒压压惊。从此再也不敢明目张胆才气侧漏,整天花天酒地,还经常收钱纳贿,大搞腐败。读过这么多历史的我们都知道,这是在装呢!

但装总比明着来要好,李渊还是用装这一招暂时骗过了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三月,杨广巡幸山西太原。四月左右,任命李渊当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山西,是太行山以西;河东,是黄河以东,实际上就是今天山西省的范围。李渊当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的任务,就是去巡视地方工作,将地面弄干净点,把小股的农民起义军给灭了,别惹皇帝心烦。李渊很能干,按照炀帝的意思把山西的大小官员整顿了一遍,并调集军队,去镇压在龙门一带(今山西河津县附近)的以毋端儿为首的起义军。

毋端儿率几千部队挑战,李渊只带了十来个骑兵随从充当前锋迎战。只见李渊连发七十多箭,箭无虚发,招招致命。哥这箭法当年能下马比武招亲抱得美人归,今天照样也能上马杀他个干干净净。毋端儿的部队哪见过这阵势,立马抱头鼠窜。李渊首战告捷。

当时山西还有一股比较大的农民军是敬盘陀部队。炀帝先是派民部尚书樊子盖去镇压。樊子盖只会打打杀杀,不管是良民还是起义军,从汾水北岸见人就杀,见村子就烧,就算有投降的起义军,也一律活埋。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这样起义军只会越杀越多。杨广一看,樊子盖不行啊,就派李渊去干。李渊反其道而行之,攻心为上,遇有投降的起义军,不但不杀,还留在身边当警卫员。这些起义军见惯了樊子盖那样的屠夫,哪见过李渊这样的软刀子,一个个像见到了再生父母一样投奔而来,前后投降的有几万人。这样没怎么杀人,就将起义军瓦解,敬盘陀只有跑路逃亡。

杨广一看李渊既懂事又能干,一高兴就在大业十二年(616),提拔李渊当了右骁卫将军,这是个从三品的武官。终于当了将军,李渊却流泪了。他想起了去世多年的夫人窦氏,想起了窦氏对他的劝告,让他夹着尾巴做人。李渊哭着对几个儿子说:如果我早点按照你们母亲说的去做,这个将军我早就到手了!窦氏若九泉之下有知,也应该会含笑瞑目。

任命李渊当右骁卫将军后,隋炀帝让李渊和马邑(今山西朔州一带)太守王仁恭一起去砍突厥,以报上年即大业十一年(615)被突厥十万人围困在雁门关的一箭之仇。当时突厥骑兵就有十来万人,李渊和王仁恭手里只有五千多人,肯定不能硬碰硬的正面进攻,只能找突厥的小股部队去练手。因为兵少,王仁恭就有些害怕不敢打,李渊主张以彼之道还治彼之身,你突厥不是骑兵强嘛,那我也练一支骑兵,整天在突厥身边转悠,不打也不跑。等到突厥习以为常,放松警惕,李渊突然命令部队进攻,在马邑大破突厥,斩首上千人。这次之后,只要李渊在马邑前线,突厥就不敢轻易进攻山西。

当上右骁卫将军的第二年,即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终于获得了一块可以独立自主发展力量的根据地。隋炀帝之所以疑心李渊,还要放他出去,一是此时农民起义已经是星火燎原,手上一时无人可用。二是炀帝在任命李渊当太原留守的同时,还给李渊准备了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两个副手,想牵制住李渊。

由此可见,李渊在隋炀帝手下的生存策略,首先是送礼哄皇帝开心,其次是装孙子让皇帝安心,最后就是能干活让皇帝放心,事交我办请放心。李渊把杨广忽悠得既开心又安心还放心,自然能生存下来。

隋炀帝以为自己设计的用王威、高君雅牵制李渊的权力制衡机制很精妙,能够将李渊牢牢封印。可惜他忘了,有些人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李渊有反革命野心不是一天两天。早在大业八年(612)左右,天下还很太平的时候,李渊就曾经多次与好基友宇文士及在深夜里叽叽歪歪,秘密讨论天下大事,随时准备抓住机会。所以,隋炀帝一直怀疑李渊脑后有反骨,不是没有理由的。

等到隋朝农民起义遍地狼烟之时,跟李渊一起去河东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副将夏侯端也劝李渊,兄弟,你看这世道乱成这样,皇帝又老是看你不顺眼,现在早做打算吧,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啊。李渊亦是“深然其言”,就是说你的这个想法我是很赞同!

当上太原留守主政一方后,劝李渊起兵反隋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大舅子即老婆窦氏的哥哥窦抗、二儿子李世民、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等人,前赴后继劝李渊干一把大的。

李渊本人也跃跃欲试,刚到太原,他就和老二李世民谈心,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简单来说就是咱们老李家的封号是唐国,而太原就是古时候唐国所在地,你老爹我以唐国公的身份来到古唐国太原当家作主,这就是上天在冥冥之中的安排,天命注定老李家要逆袭翻身做主人。老天给的机会都不好好把握,那会遭天谴、被雷劈的。

此时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李密的瓦岗军在中原大地势如破竹,已经快打到洛阳。江南的杜伏威、河北的窦建德也是节节胜利,农民起义已经成燎原之势。隋炀帝一看这天下乱局,顿时头大,立马跑路到江都(今江苏扬州),索性丢下烂摊子不管了。

起兵创业的战略时机已经成熟,但李渊眼下还有两个钉子要拔掉。一个是太原南面的历山飞起义军,一个是太原北面虎视眈眈的突厥人。起兵之前,李渊曾对老二李世民说,不干掉历山飞这帮毛贼,不忽悠住突厥这帮野蛮人,咱们就没有出头之日。

历山飞农民军大约有十万人左右,大部分是百姓家属,战斗部队大概两万人。但当时李渊的部队只有五六千人,力量对比还是比较悬殊。双方在今天山西介休市和霍县之间的雀鼠谷大战,历山飞军队布了个十里长蛇阵向李渊进攻。李渊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弱病残押着粮草辎重用来诱敌。历山飞军队一看这个便宜可以捞一下,就集中力量攻击李渊的粮草部队。趁着历山飞军队抢钱抢粮的时候,李渊率领精锐部队突然出击,打得历山飞措手不及,溃不成军。李渊乘机收罗了许多散兵游勇,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南边刚把农民起义军按住葫芦,北面突厥却浮起瓢。而且一出就是大事,几乎把李渊推向深渊,带来灭顶之灾。

自从在马邑被李渊摆了一道后,突厥就一直想着报仇。听说李渊离开马邑回到太原去镇压农民起义了,就来找茬。当时李渊正专心对付历山飞农民军,分不开身去应付突厥。就派副手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去抵抗一阵,先稳住阵脚再说。不料这哥俩一上阵就被突厥砍了个落花流水,大败而归。

此时远在扬州的隋炀帝听说了马邑的败仗,立马派人到山西,要处决王仁恭,同时将李渊就地免职,听候进一步处分。好不容易在太原有了块根据地,还没来得及干出大事,就被隋炀帝给死死摁住了,李渊显然不甘心,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渊的力量还没积聚起来,只能洗干净脖子让杨广砍。大家知道李渊自带主角光环,肯定是大难不死,关键问题是他如何躲过这一劫。

招兵买马

李渊先找老二李世民商量:老二,我看这大隋朝要完啊,咱们老李家本来是天命所系,风水要轮流转到咱家的,只是因为你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远在河东(今天山西省永济市一带),因为顾及他们,我下不了决心早点起兵,结果沦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咱老李家不能被一锅端,如果我真被砍了脑袋,壮志未酬,你们兄弟一定要集结力量立即起兵,造杨广的反,在这乱世打下一片江山,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不要被天下英雄所笑!

李世民一听老爹这话有点诀别的意思,竟对着李渊哇哇大哭起来,《大唐创业起居注》里面明确说,“秦王泣而启帝”,然后出了个馊主意:爹,你听说过汉高祖刘邦吗?人家当初也是在秦朝犯了事,直接跑路上芒砀山,咱们学学汉高祖,上山先避避风头,看看再说。

李渊这个老狐狸比李世民这个愣头青的定力要强得多,告诉李世民:天塌不下来。你老爹我天命在身,说不定这次就会转危为安。当然,如果老天要收我,那也没办法。再等等。

李渊虽然要再等等,但已经下了起兵造反的最后决心。之所以要等等看,因为一是老大李建成和老四李元吉还远在河东,投鼠忌器;二是还没有到与隋炀帝翻脸的最后时刻;三是造反的核心团队已经组建完毕,但手头可用的兵力还是有点捉襟见肘。所以还要再拖几天,看扬州那边会给他什么样的最终处理结果。

李渊可能真的是命中注定的那个要得天下的“十八子”,没过几天,从扬州又来了一个使臣,传隋炀帝的诏,让李渊官复原职,继续统率太原兵马。那个吃了败仗的王仁恭也躲过一劫,回到马邑继续当太守。

当时天下已经乱得不可开交,各地的路都走不通了。朝廷的文件从扬州送到其他地方,经常延误,唯有这次饶李渊不死的文件,是准点到达太原。消息传开,百姓们都纷纷传言,是神仙在保佑老李家。李渊接到赦免诏书后,激动得握住身边一个叫温彦弘的手说:“此后余年,实为天假”,今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老天多给的,一定要好好珍惜!然后立马把李世民叫到身边:既然上天再给了你老爹一次机会,那咱们也不白来这世上一遭,开干吧,二郎,该爆发了!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历史事实。有一种观点,认为唐高祖李渊虽是开国之君,却是胆小如鼠的昏聩无能之辈,当初晋阳起兵造反是李世民极力促成的,李渊属于坐享其成的类型。而起兵的直接*********,则是李渊睡了隋炀帝的女人,没办法,只能反了,要不然身家性命都不保,这是被逼上梁山。

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是捏造抹黑。李渊睡隋炀帝女人的事,青史凿凿。“先是,裴寂私以晋阳宫人侍渊”,李渊的登基称帝后的第一号宠臣好基友裴寂,曾经充当过皮条客的角色,私下将隋炀帝杨广行宫晋阳宫里的宫女送给李渊暖被窝。好事做完后,套路来了。一天李渊和裴寂喝酒,酒酣耳热之际,裴寂告诉李渊,你家二儿子招兵买马准备扯旗造反,正是因为我把皇帝的女人送给你睡,怕有朝一日事发满门抄斩。现在大家都已经决定反了,唐公您怎么看呢?李渊道:算了,老二真有这个想法,就随他去吧。

好像李渊真的是被二儿子李世民推上皇位的,这样的好儿子得多生几个。那么问题来了,李渊敢睡隋炀帝的女人,究竟是胆小如鼠还是胆大妄为。换作凡人,就算借他几个胆儿,敢吗?要知道,李渊不是在醉酒后才行此好事睡宫女的,无论是新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记载李渊是在清醒的状况下霸王硬上弓。和裴寂吐露心声的一场大酒,那是后事。

前面讲过,李渊早就有取隋而代之的野心。实际上,李渊的目标早已明确,志向也很远大,只是需要慎之又慎。造反事大,不可鲁莽行事,所以他刚到太原,就让大儿子李建成去结交河东一带的英雄,让二儿子李世民去结交太原豪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而李建成尤其是李世民去忽悠江湖上的兄弟跟着他李家干,是打着李渊的旗号。人家认的不是毛头小伙李世民,而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问题又来了,唐朝初年的史官们对这段历史应该很熟悉,为何在史书上处处都说李渊无所作为,根本没有创业才能,太原起兵主要靠的是李世民的谋略呢?原因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取最高权力后,为宣传抢班夺权的合法性,证明自己打天下坐江山的正当性,对历史进行了大幅度的篡改,所以之后的历史记载,都把当初起兵创业的历史功绩全部算到李世民头上。而晋阳起兵之初的一部原始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就是当时唐朝阵营的重要笔杆子温大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对唐朝创业历史的真实记录,真实反映了李渊在晋阳起兵和建立唐朝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起兵的决心是下了,核心团队也组建好了,但只有大将没有小兵也不行。在公开宣布造反之前,李渊得想办法合理合法的招兵买马。毕竟身边还有王威和高君雅这两个门神在盯着自己。

李渊刚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过来。大业十三年二月,当年和李渊一起打突厥的马邑太守老王王仁恭,隔壁出了个老刘——刘武周,此人本是王仁恭部下中低级军官鹰扬府校尉,经常出入王仁恭府里,一来二去就和老王的小妾勾搭在了一起。刘武周怕有朝一日东窗事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既然挑逗了王仁恭的小妾,就再挑逗王仁恭的百姓。刘武周在马邑到处贴王仁恭的大字报,揭发王仁恭贪污受贿,大灾之年又不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挑起群众闹事情绪。大字报中说的也都是事实,没冤枉王仁恭。百姓很快就群情激愤起来,趁着这股热乎劲,刘武周然后带着十来个亲兵,杀进太守府,抹了王仁恭的脖子,自称天子,公然起兵举起反隋大旗。刘武周比李渊提前一步,先造反了。

刘武周不但叛朝廷,而且叛国,打下马邑郡后,立马投靠突厥。为给突厥献上投名状,三月份的时候,刘武周攻破了李渊曾经当过太守的楼烦郡,占据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把行宫里本来给杨广准备的女人全部抓走,送给突厥的大可汗始毕可汗。没几天,刘武周又攻下雁门郡,直接威胁太原。收了刘武周送来的女人,突厥很快投桃报李,册封他为定杨天子。突厥这个封号用意很明显,就是支持刘武周去造老杨家的反。

事情发展到这地步,李渊就有足够的理由公开且合法的招兵买马。因为按照隋朝的法律规定,如果发生了叛乱或外敌入侵事件,地方官必须招募军队进行镇压抵抗。现在刘武周反了,还勾结突厥,既是叛乱,又是侵略。李渊马上叫来王威和高君雅两个副手,和他们商量:太原已经处于危险之中,刘武周叛军和突厥侵略军离我们只有三百里了,而皇帝远在江都扬州距我们有三千里,根本来不及去报告请示。如果要是被刘武周和突厥给包了饺子,丢了太原,皇帝怪罪下来,你我可都是死路一条。唉,这可怎么办呢!

王威、高君雅一听,事实确实如此,眼下保住太原和脑袋要紧,马上顺着李渊的杆子往上爬,说:你是太原老大,又是皇帝的表哥,这事就您说了算吧。李渊顺水推舟:那就招兵买马,和刘武周突厥他们干。王威、高君雅表示同意,李渊立马命令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分头去招小弟,没几天时间就招到三万多人。

要知道在乱世,一般百姓只要有口饱饭吃,是不愿意去当兵的,李渊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招募到这么多军队呢?除了李世民等人能干外,这里面还是有一点猫腻的。

就在前不久,有人自称是从江都扬州而来,传达隋炀帝的最新命令,要求太原、河西、马邑、雁门四个郡年龄在20岁到50岁之间的男子,年底的时候到涿州(今天北京市一带)集合,再次攻打高丽。要知道,隋末农民大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隋炀帝打了鸡血一般的非要灭高丽不行,几十万隋朝儿郎死在东北冰天雪地之中,太原百姓自然不干,与其去高丽送死,还不如就地参加李渊的军队。

因为这道命令,太原百姓恨死了隋炀帝,反朝廷情绪空前高涨。其实大家想想,这时北方已经大乱,隋炀帝跑到扬州根本回不到北方,哪有心情再去打高丽呢?事实上,那个自称从江都扬州来的人,是李渊安排的;所谓隋炀帝的新命令,是李渊让刘文静伪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太原百姓感到恐惧和愤怒。因为恐惧,就会和李渊抱团,参加李渊的军队;因为愤怒,就会抛弃老杨家,拥抱老李家。

这边李渊奸计得逞,那边王威和高君雅却慢慢觉得不对劲,因为李渊把招来的军队都交给了李世民和长孙顺德、刘弘基。李世民是李家老二,倒也罢了。可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朝廷的通缉犯,名副其实的反动分子。让这两个反革命带兵,李渊这是想要上天吗?王威、高君雅就想逮捕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然后把案子往李渊身上扯。

王威和高君雅有点磨叽,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去找曾经干过木材生意,现在主管太原军队武器装备的武士彟商量此事。武士彟你可能不知道,但他女儿你一定知道,那就是先给李渊当儿媳妇再当孙媳妇,后来给李唐江山来了一段武周插曲的女皇武则天。

武士彟劝王威、高君雅赶紧打消这个想法,******还得看主人!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是李渊的客人,你去抓他俩,让李渊怎么看。王威、高君雅一听也有道理,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现在还没法和李渊摊牌,而且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这事就暂且放了下来。

到了五月份,王威、高君雅终于回过味来,明白了李渊真的要上天。作为大隋王朝和隋炀帝死忠粉的他们,决定不成功、便成仁,准备趁李渊到晋祠求雨的时候,刺杀李渊。不料消息走漏,李渊收到了风,于五月十四日夜间命令李世民带兵在晋阳宫城外埋伏。

第二天,五月十五,李渊召集王威、高君雅到晋阳宫城开会。没说几句话,就有人闯进大厅要告状。李渊让王威去接状纸,告状人说,告的就是你王威还有高君雅,所以这状纸你们不能看,只能给李渊看。

李渊接过状纸一看,是告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里通外国,叛朝廷叛大隋朝。很显然,这又是李渊事先安排好的,一切都是套路。李渊一声令下,李世民带兵上来,将王威、高君雅五花大绑,扔进监狱。

人好抓,但却不好杀。王威、高君雅毕竟是隋炀帝的亲信,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说他们勾结突厥叛朝廷叛大隋朝,太原老百姓不一定相信。没有过硬的证据就杀人,太原百姓不一定服气,民心不一定向着李渊。

关键时刻,老天又给李渊送了一份厚礼。刚过两天,五月十七,突厥数万大军真的来进攻太原了,前锋部队还打进了太原外城,从北门进,东门出,好像有内鬼配合接应的一样。这下太原所有人都相信了,这帮突厥人就是王威和高君雅招来的,官府里面真的出了坏人,幸亏李渊及时把这伙反朝廷集团给揪了出来。太原百姓纷纷喊杀,李渊顺应民意,顺理成章的砍了王威、高君雅,解决了心腹大患。

李渊诬陷王威高君雅里通外国勾结突厥,而突厥人还非常配合地杀到太原城下。大家应该能猜到突厥人不是王威高君雅招来的,那是李渊提前安排的吗?

晋阳起兵

清除了王威、高君雅这两个太原城内的重大政治隐患,城门口的突厥人却成了胸口的一把刀子。这次真的不是李渊事先安排的,不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抓耳挠腮一番后,李渊决定使诈,学一把诸葛亮,唱一出空城计,一边让下面人备战,一边下令打开内城城门。那年罗贯中还没出生,还没写出《三国演义》,突厥人不知道什么是空城计,一看城门洞开,城墙上空无一人,连一面旗帜也没有,不知道李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时间不敢继续进攻。

看着空城计生效了,李渊决定试一把硬的,让部将王康达率一千精锐去打突厥的后勤部队,主要目的是抢突厥的马。没想到马没抢到,王康达反倒被突厥前后夹击,前无进路,后无退路,只有跳进汾河逃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两百人从河里爬出来。

没办法,看来真的不是李渊太无能,而是突厥太能打,精锐部队连人家的后勤伙头军都打不过,只有继续使诈。李渊派军队夜里秘密出城,第二天又大张旗鼓地从其他城门进城,连续几天,好像增援部队源源不断的到来一样。突厥人又被李渊给忽悠住了。摸不清情况,就在太原城外逗留了两天,抢了一把就撤退了。

这次突厥进攻太原,让李渊又怕又喜。怕的是突厥的战斗力确实爆表,自己根本干不过。要是自己这边刚起兵,突厥就联合刘武周在背后捅一刀子,那滋味不要太酸爽。太原是自己的大本营,不能后院失火。喜的是突厥力大能打却单纯,读不懂《三国志》,上次两个简单的计策就将他们忽悠得晕头转向,以后还可以继续忽悠。

既然打不过,那就服个软。李渊决定联合突厥,一可以保障大本营太原的安全;二可以从突厥那买马组建精锐骑兵,要知道在古代,骑兵可相当于现在飞机加坦克的威力,既可以快速突击,又可以侦察敌情。

李渊给突厥始毕可汗写了一封信,姿态放得非常低,用了下级给上级请示工作的公文格式。李渊在信中说,我要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隋朝人民,出兵到扬州把皇帝接回来,希望能得到可汗您的支持。事成之后,我们继续送公主和你们和亲,嫁妆肯定不会少。您也可以派兵和我一起南下创业,但不要侵犯沿途百姓。和信一起送过去的,肯定少不了金银财宝。

李渊的态度够谦虚,意思表达得也到位,礼送得更大方。始毕可汗开口笑纳,但也提出一个条件:杨广那小子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你把他接回来,他一定不会放过你,还不如李渊你自己做皇帝,替我大突厥管理中原地面。这等于是让李渊向突厥称臣。

消息传到太原,身边人纷纷劝李渊:不想当皇帝的造反派不是一个好的造反派,既然要玩就玩大的,直接当皇帝得了,这样对突厥也有交代。

李渊不是不想当皇帝,一是时机未到,过早称帝会让隋炀帝将主要矛头对准自己;二是称帝的条件是得向突厥称臣,刚开始创业就要给人家打工,这点李渊面子上过不去。就一时没答应。

李世民一看老爹犹豫起来,就撺掇军队表态:唐公李渊你再不下决心答应突厥的条件,我们就散伙不干了。

眼看内部不稳,李渊思来想去,决定半妥协:称臣可以,称帝暂时不行。打出半红半白的双色旗,红色是隋朝的旗帜颜色,表示仍然忠于隋朝,起兵只不过是替天行道;白色是突厥的旗帜颜色,表示向突厥称臣。起兵的名义也不是接隋炀帝回长安了,直接废了隋炀帝的帝位,宣布隋炀帝为太上皇,另立隋炀帝留在长安的孙子代王杨侑当皇帝。突厥对此表示同意。

和突厥结成联盟,稳定住太原后方后,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就等李渊平地一声吼了。公元617年6月,李渊在太原召开誓师大会,正式起兵创业,以人民的名义,奏响289年大唐荣耀的前奏。

宣布起兵后,李渊给周边地区的地方官发出号令,要求他们跟着自己一块干。结果辽山县(今天山西左权县)县令高斌廉和西河郡(今天山西汾阳一带)郡丞高德儒都不听招呼。高斌廉还连夜派人到扬州报告隋炀帝,你老表李渊窝里反了。高德儒是个百分百的奸臣,当年在中央警卫团给隋炀帝当警卫员,声称在洛阳宫殿里看到两只孔雀,奏报隋炀帝说是凤凰来仪,天降祥瑞。隋炀帝派人去查看,而孔雀早已经飞走,也不知道真有还是假有。不管你信不信,隋炀帝是信了。隋炀帝信了,高德儒的好运就来了,当即被提拔为从五品的朝散大夫,后来又放了个西河郡郡丞的肥缺。

六月初五,李渊命令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去西河郡砍高德儒。这里插一句,李建成李元吉已经于六月初的时候跑回太原。这俩坏小子,本来是和李渊的另一个儿子,自己的亲弟弟李智云住在一起,就因为李智云和他们不是一个娘生的,跑路的时候没带上他,结果李智云被隋朝地方官抓走送到长安剁了脑袋。

进攻西河郡是李渊晋阳起兵后的第一仗,意义那叫一个非同凡响。李渊对此非常重视,要求首战必胜,为此还派出太原县令温大有去当军事参谋,并对温大有说:我这两个儿子还小,所以请您老人家去坐镇。咱们这次创业能不能成功,就看这仗能不能打赢了。

李渊很忐忑,两个儿子很争气。进军途中与士兵同甘共苦,上阵杀敌更是身先士卒,冲锋的时候都是大喊兄弟们跟我上,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路过村庄县城时,严格执行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士兵们吃个水果都自掏腰包,不敢去抢。有调皮捣蛋的士兵偷了老百姓的东西,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定要找出失主赔偿,但也不惩罚偷东西的士兵,老百姓和军队都很满意。自从隋炀帝搞得天下大乱,老百姓哪见过这样的军队,还没等开到西河郡,隋朝的民心已经被老李家收走了。到了城下,攻城云梯一架,军士们一个个嗷嗷叫地往上爬。没怎么打,高德儒就被部下给五花大绑送到军营。李建成李世民数落高德儒:你当年指孔雀当凤凰,和指鹿为马的赵高一路货色,当今天下容不得你这样祸国殃民之徒。说罢手起刀落,剁了高德儒,其余一个人也不杀。这一仗,从出发到凯旋,仅仅用了九天时间。李渊见旗开得胜,很是兴奋:有了这样一支军队,纵横天下不在话下。

西河郡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位于太原到长安的连接线上,打下西河郡,就打通了南下长安的通道,李渊由此正式确定了“入据关中、号令天下”的战略规划,这是李唐王朝能够打下江山的关键一招,充分体现了李渊高明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

自从秦汉以来,天下的战略重心就在关中即京师长安地区。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刘邦干掉项羽,靠的是关中。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是因为一直打不下关中。隋朝统一天下,靠的也是以关中为根据地。打下长安,就取得了其他群雄无法比拟的战略优势,进可以向东争夺天下,退也可以依托关中平原自保。更重要的是,占据长安,李渊就有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可以名正言顺地将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扶上位,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

进军前夕要整顿队伍。六月十四,李渊建立大将军府,自称大将军,封大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指挥左路军;老二李世民为敦煌公,指挥右路军。核心团队成员也都封了官。

这边队伍整编完毕,那边突厥送来的外援就到了。突厥派大将送来一千匹战马,并承诺将会派军队以实际行动支持李渊造反夺权,军队要多少有多少,草原上不差人也不差马。六月十八,李渊在晋阳接见突厥大将,接受了突厥可汗的册封,从名义上正式向突厥称臣。对送来的战马,李渊只挑了五百匹好的。手下人看不明白,以为将军府缺钱,就纷纷表示可以自掏腰包买下突厥的马,毕竟打起仗来,骑兵的战斗力绝对碾压无马的步兵。

看手下人不明白什么意思,李渊露出流氓般的微笑:你大哥差那两个钱嘛,他们的马多的是,咱们一下子买完了,下次送来的更多,咱们能受得了吗?我买得少,一是向他们哭穷,二是表示对战马的需求并不是太迫切。突厥人一看,就会赊给咱们,咱们先打白条,还不还那是以后的事。

突厥大将回草原复命,李渊派刘文静一同去落实突厥的军事支持。临行前,李渊秘密吩咐刘文静:突厥人一进中原就杀人放火,是中原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咱们只是请几个门神壮壮胆子,牵制住刘武周那小子别背后捅刀子,不要拉来太多人,几百个就够了。

从李渊对突厥的一系列忽悠来看,他始终是将突厥作为可以暂时利用的一个对象,而非绝对的长久的靠山,不是像刘武周等其他隋末割据势力一样完全投靠突厥,当铁杆汉奸。这是李渊后来能够脱颖而出最终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对中国这片土地爱得最深沉的人,才有资格问鼎天下。一切准备妥当,七月初四,李渊任命四儿子李元吉为太原留守,镇守太原大本营。七月初五,正式率三万人从晋阳出发,向长安开去。同时发布告大隋人民书,表示此行不是造反,而是为了去长安保护新皇帝杨侑,希望沿途各郡县不要找茬。

望着从太原城门浩浩荡荡开往长安的队伍,李渊的心情在澎湃着,三万将士的心情也在起伏着。未知的前途和命运在前方等待,冲他们招手的不一定就是成功。但无论如何,这日子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

七月初八,李渊率军到达刚平定不久的西河郡。在西河,李渊访民问苦,慰问百姓,年龄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给一个荣誉性职务散官。李渊到处拉拢英雄豪杰,只要有一点能力,立马授予官职,有时候一天之中就任命了一千多人。委任状都不够发,大家只有用李渊手写的白条代替。任命的官员越多,凝聚的人心也越多,也就有更多的人希望李渊创业成功。因为他们手里的白条,只有李渊成功才能兑现。

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收到李渊起兵的风后,就立马派隋末名将宋老生和屈突通分别驻守霍邑(今天山西省霍县)和河东,堵住李渊去长安的路。

李渊刚要攻打霍邑,老天就来捣乱,下起了连绵大雨,无法攻城,只有屯兵城下。粮食也快吃完,就派人回太原再运一个月的军粮来。这时李渊还有两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个是后顾之忧,一个是前进之患。

后顾之忧是突厥。虽然突厥已经答应给马给兵,李渊也已经派刘文静去签合同,但毕竟突厥还没有实质性地出兵以表示对李渊的支持。此刻顿兵霍邑坚城之下,谁都怕突厥背后来一刀子。不要说李渊杞人忧天,后来突厥也确实干过这事。

前进之患是另一个姓李的乱世英雄李密。天下是一盘大棋,长安就是棋眼。当时在下一盘大棋的人,看到长安这个棋眼的不只是李渊一个。李密比李渊更早看到了长安的重要性,早在杨玄感起兵反隋之时,李密给他谋划的上中下三策,中策就是西进长安,大张旗鼓地向西打过去,直取首都长安,占领关中以为根本。等到李密坐上瓦岗寨头把交椅,成为各路起义军盟主的时候,手下有个叫柴孝和的大将也曾向他提出过袭取长安定鼎关中的建议。此时李密兵强马壮,比李渊的实力要强得多,如果他腾出手来先打长安吃肉,那李渊连喝汤的份都没了。

且看李渊是如何解决后顾之忧突厥和前进之患李密两个问题的。对突厥,李渊的主要策略是拉拢。李渊派出的刘文静到达突厥后,立马与始毕可汗签订协议:“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等到李渊进了长安城,城里的百姓和土地归李渊,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则任由突厥抢劫,李渊绝不阻拦。突厥那帮人的日常生活就是抢钱抢粮抢银子,如今李渊给他们开了张这么大的支票,长安花花世界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任他抢来任他拿,一下子就勾住了这帮草原狼的魂儿。始毕可汗大喜,当即下令派兵以实际行动支持李渊的造反大业。

只是李渊没想到,突厥对他开出的这张空头支票当真了,是要求必须兑现的。自己不履行合同,儿子也必须兑现,父债子还。李渊给突厥开的这张支票,给后来的唐太宗造成了极大的外交和国防麻烦。

登基称帝

李渊用忽悠大法解决了突厥问题,那该如何处理李密问题呢?李渊既然能忽悠突厥,那对李密就是继续忽悠。

对李密,李渊刚开始只是写了一封信,想凭这封信就把李密招到帐下当小弟。可惜人家李密根本不买账,给李渊回信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兄弟不才,被各路英雄拥戴为造反派总司令,希望你能以实际行动为反隋事业作出贡献,最好是能亲自到我的地盘,咱们见面深谈。意思是这天下将来肯定是我李密的,你老兄以后跟着我混就行了。

李渊接到回信,知道李密的心思,再次施展忽悠大法,就让温大雅起草了给李密的回信:老兄我现在已经五十多岁的人,已过知天命之年,有自知之明,老弟你才是真命天子,那句“十八子得天下”说的就是你这个李啊。我对老弟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听老弟一席话,感觉我这五十多年都白活了。待到革命成功,你封我当个唐王我就心满意足,哪还能有其他想法。三言两语就把李密给忽悠住,李密也就不再有西进的想法。李渊一封信,就让李密乖乖地替他在东方牵制住隋军主力,自己能够全力夺取长安,然后坐观天下成败。笔杆子的力量,有时候就是这么强大。

有一种失败,叫道理都懂,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李密就是这样,他和李渊都懂得占据长安重要性这个道理,但能够下决心行动的却只有李渊。有想法还不行,关键是行动,是落实。计划不执行等于废话。这里插句题外话,李密之所以下不了西进长安决心,除了李渊的忽悠,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手下的将领大部分是山东即太行山以东的人,都主张先打洛阳,不愿意远离故土;二是李密本人不自信,他家虽然也是关陇贵族,但很早就被赶出了权力核心圈子,属于破落户,即使打进关中,他也没有李渊家族和杨玄感家族那样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没有那么多的老关系可以用。

后顾之忧和前进之患都解决了,李渊可以专心攻打霍邑了。但如前面说到的,霍邑前线一直是阴雨连绵,军中的粮食又快吃完,从太原运的粮食还没到。军中又有不明真相的士兵传起谣言来,说突厥和刘武周要联合进攻太原,抄李渊的老窝。因为这时刘文静还没有回来,军中不知道是否与突厥达成合作意向的准确消息,又一直怕被人断了后路。李渊的好基友裴寂等人就说,现在往前打不下,万一被突厥刘武周占了太原,军队的家属都在太原,军心必乱,不如先回去,再从长计议。

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发话了:哥几个,我们这是革命造反,不是请客吃饭,只能向前进,往后退是死路一条,往前打才有生路。粮食不是问题,路边这么多庄稼,怎么会饿死。刘武周和突厥是面和心不和,互相都防备着对方呢,不可能一起搞太原。咱们本来是要干大事的,刚走出第一步,就要退回去,这不被天下人笑掉大牙嘛!真要回太原固守孤城,不几天就会被灭的。

请注意,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是一样的观点,主张进攻,反对撤退。这说明老大老二在能力上是不相上下的,唐代史书对李建成懦弱无能的记载,纯粹属于抹黑。

但兄弟俩意见再一致,也架不住老爹李渊想撤。李渊这时确实有点打退堂鼓,不顾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反对,下令撤军,左路军当即就连夜往回撤,右路军殿后等天明再出发。半夜里,李渊正在熟睡,听到帐外二儿子在号啕大哭,赶忙叫进来:这是咋地啦,老二,是不是睡不着想你娘了。李世民哭天抹泪:老爹啊,咱们老李家马上就要被天打五雷轰了,你这一撤,将士们本来就军心不稳,肯定作鸟兽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宋老生、屈突通再从后面追,咱们还有活路吗?既然走上了革命造反这条路,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老爹,您当年就是靠箭法超群才把俺娘给追到手的,不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吗。

李渊一听,醒过神来,马上下令李建成和李世民去把左路军追回来。七月二十八,太原的粮食送到。八月初一,天气放晴。八月初二,李渊让全军晒衣服晒武器准备战斗。八月初三攻城,李渊带着李建成李世民和几百个骑兵在霍邑城下挑战骂大街,摆出要用这几百人就攻击霍邑的架势,根本不把宋老生放在眼里。宋老生是隋末名将,那受得如此奇耻大辱,当即让三万守军全线出击去砍李渊父子三人,要让他们断子绝孙。宋老生刚出城,李渊埋伏的大队人马就杀到,混战中宋老生被砍下脑袋。李渊顺利拿下霍邑。

霍邑是李渊起兵革命以来,打下的第一个大城市。进城后如何表现或者说如何进行政治表演,关系着天下人对李渊怎么看。

进入霍邑后,李渊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不分出身贵贱,对有战功者一律进行奖赏,即使是地位很低的奴隶也同样对待,这就可以吸引更广泛阶层的百姓来参加李渊的革命队伍;二是慰问干部百姓,愿意参加队伍的欢迎,想回家的一律授予五品散官待遇,然后让其回家。有人劝李渊:天下还没到手呢,你封官许愿也太多了吧。李渊回答:这些人拿了我的官,就相当于拿了咱老李家公司的股票期权,以后几家公司争夺市场,他们更想让谁赢啊?人心向背啊,懂不懂。

此后,李渊打下城池,基本上采取的都是这种策略,很快就赢得了人心支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先后投奔过来。

拿下霍邑,下一个目标就是河东。李渊率军到达河东城下,见河东城高险峻,城防坚固,兵精粮足,倒吸一口凉气,不敢轻易攻城。在讨论进军方向时,大家发生了意见分歧。军中大将都要先打河东,剁了屈突通那小子。文人参谋主张放过河东,抓住转瞬即逝的战略机遇期,迅速渡过黄河夺取长安。两种意见各有利弊,先打河东,可以避免屈突通从背后捅刀子,但可能会失去进军长安的宝贵时间窗口。放过河东是赢得了夺取长安的时间,但万一屈突通趁唐军打长安时从背后来一下,谁也受不了。是时间重要还是安全重要,不好决断。

李渊拍了半天脑门,终于下了决心:打河东,但不拿下河东。打河东的目的是为了教训一下屈突通那小子,让他见识一下咱们军队的厉害,不敢从城里出来捣乱,只能躲在河东城里做缩头乌龟。九月初十,李渊部队包围河东郡,并进行了假戏真做的进攻,将士们士气如虹,一千多人爬上了城墙。李渊赶紧鸣金收兵,做做样子就得了,不带这么玩命的。而屈突通被李渊的假戏真做吓破了胆,不再敢和李渊正面对抗。

吓住屈突通后,李渊兵分两路,派李建成带部分军队对屈突通进行监视,李世民率领主力部队西渡黄河。黄河两岸的官员百姓,纷纷主动带着船只,运送李家部队过河。隋朝人心丧尽,改朝换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渡过黄河后,李世民一路收拢沿途自发起来反抗隋朝的农民起义军,加上本来就在关中地区发展势力的叔叔李神通、姐姐平阳公主带领军队前来会和,老李家的部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李世民从西向东,李建成完成牵制监视屈突通的任务后从东向西,两面夹击长安,终于在十月初四的时候,在长安城下会师。

此时隋朝守军已经放弃了长安外围,收缩兵力防守内城和皇城。李渊下令全军休整十天,十月十四对长安进行包围。这一围就围了十天半个月,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毛头小子都等不及了,纷纷劝老爹:兄弟们从太原过来一路都憋着火呢,见到长安城就嗷嗷叫,趁着这股热乎劲赶紧攻城吧。

李渊不是不想攻城,而是不想硬打,毕竟自己是打着拥立隋朝的名义来长安的,贸然霸王硬上弓,直接攻城,舆论会对自己不利。最好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如果能和平解放长安,那是最好不过。李渊毕竟还是要比两个儿子要老谋深算些。

在长安城里面的杨侑,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那按辈分,杨侑就是李渊的孙辈。可这个孙子死活不愿意主动开城门。再加上十来天对长安的围而不攻,政治工作也做到位了,也足以让天下人看到李渊的诚意了。那就打吧。十月二十七,李渊下令攻城。李建成从东面和南面打,李世民从西面和北面上。攻了十来天,十一月初九,李建成的部队率先从皇城东门景风门突入城中,撕开一个缺口。隋朝守军很快土崩瓦解作鸟兽散,李渊顺利占领长安。

进入长安后,李渊和手下小弟没有先去快活一把,而是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学什么呢?学历史,学秦朝末年,汉李渊刘邦打进长安之后政策策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

在学习正面经验方面,李渊和手下人还是比较一致的。进入长安后,他们深刻学习领会了刘邦团队入城时的好作风,“一如汉初入关故事”,封好仓库,接收好图书档案,要求部队严格执行军纪,不准骚扰老百姓,与长安人民约法十二条,废除隋朝所有的残暴法令。李渊当初起兵的时候,长安这边的留守长官派人把他的祖坟给挖了,把他家里的供奉祖宗的五座家庙给强拆了。挖人祖坟,这是不同戴天之仇!人们都很担心李渊虽然对百姓很好,但对隋朝留守长安的官员和军队,会不会像当年项羽一样,来个一锅烩啊!

李渊毕竟是英雄,被人刨了祖坟自然愤怒,但必须注意形象,让天下人看到自己的宽广胸怀,毕竟刚打下长安,天下还没平定,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李渊的刀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只砍了为首拆李家祖坟的且对长安人民犯过滔天罪行的十来个人,剩下的人一律不予追究。这就向天下传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不管是谁,不管他曾经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和我李渊有过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他从现在开始承认我李渊的领导地位,那就可以加入我李渊阵营中来,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此时李渊已经占领政治中心帝都长安,又展示出如此宽广的政治胸怀,怎能不让天下人望风归附。老李家公司的成长前景如此光明,趁着还未IPO,赶紧下注成为原始股东。很快,内蒙、甘肃、宁夏等地的隋朝官员,纷纷派人到长安给李渊送上投名状。

但在学习刘邦的反面教训上,李渊和手下人却发生了意见上的分歧。手下人认为,刘邦进入长安后本来手上拿着一把好牌,后来之所以被项羽摁在地上摩擦了好几年才取得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称王称帝,没有建立政治合法性。劝李渊赶紧夺了隋朝的鸟位,登基称帝,有了政治名号,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李渊则看得比较长远,也很有耐心。李渊认为刘邦之所以被项羽胖揍狂虐了好几年,是因为没有立秦朝宗室子婴当皇帝,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助子婴的名义迅速整合原来秦国关中地区的力量。眼下进了城,称帝建国是迟早的事,但不能太着急。还是得把先把杨侑这个吉娃娃捧出来,先放在皇位上装门面,隋朝这杆大旗还得再扛几天。只要实权在手,暂时没必要去追求那个虚名!况且当初起兵的名义就是要立杨侑当皇帝,总不能说话不算话吧。

十一月十五,李渊昭告天下,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13岁的代王杨侑当皇帝,这就是隋恭帝。改元为义宁元年,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

十一月十七,隋恭帝杨侑任命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就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和最高行政长官。两天后,杨侑下诏:李渊的丞相府统一处理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所有日常工作,并对全国全军所有重大之行动下最后之决心。晋封李渊为唐王,以前是唐国公,现在是唐王,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隋恭帝杨侑成为事实上的傀儡。十一月二十二,李渊立大儿子李建成为唐王府世子接班人,任命老二李世民为京兆尹即长安最高行政长官,并封秦公,老四李元吉为齐公。

第二年即公元618年正月初一,李渊又取得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待遇,即上朝时不用解掉佩剑、不用脱鞋、不用跪拜的待遇。这是所有权臣篡位之前的标配,标志着李渊已经开始启动改朝换代的历史进程。但李渊还在等待着一个人的消息,他的存在,使李渊还不敢贸然迈出最后一步。

这个人就是李渊的表弟,隋炀帝杨广。杨广虽然偏安扬州,但毕竟还是全国名义上的皇帝。李渊要最大限度的赢取人心,给大唐基业奠定最坚实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不能越过表弟杨广。只要杨广还在,他只能耐心等待。

三月十一,杨广终于有了消息。扬州发生政变,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人发动政变,用一丈白绫结果了杨广的性命。

四月底,这个大消息传到长安,李渊的第一个表情当然是痛哭流涕,哭天抹泪,据史料记载,“唐王哭之恸”:大表弟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表哥我已经起兵要到扬州把你接回来,你怎么不等等我 呢!

哭完了,该办正事了。五月二十日,识趣的隋恭帝杨侑,自觉地把皇位交出来禅让给李渊。李渊在太极殿正式登基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揭开289年的大唐荣耀序幕。六月初七,李渊立老大李建成为太子,封老二李世民为秦王,老四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将军出身,喜欢打猎。他五月二十登基,第二天即二十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献上猎鹰,新皇笑纳。旁人一看,原来是皇帝换了,风格不变,换汤不换药啊,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紧接着琵琶、弓箭都进贡了上去。李渊喜欢开大party,负责国家礼仪音乐的太常寺,就准备在玄武门城楼下搞个盛大演出,以博新皇欢心。

针对这些问题,时任京师长安下属的万年县八品法曹孙伏伽于六月二十四,即李唐建国刚满月不久,就向李渊连上三道奏疏。要求李渊清心寡欲,削减皇家乐团编制;挑选贤才到东宫和秦王府、齐王府工作,名为善加辅导诸王,实则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免得生出乱子。

李渊接到奏疏后,龙心大悦,当即下诏表扬孙伏伽文章写得好,道理讲得透,“至诚慷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既然提意见如此到位,对朝廷政策得失的洞察如此深刻,人才如此难得,那就提拔一下吧,“既怀谅直,宜处宪司”。李渊遂将孙伏伽连升四级,任命他为五品的大唐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副长官治书侍御史即御史中丞,负责主持御史台日常事务,协助长官御史大夫会同刑部、大理寺联合审理重要狱案,会同刑部按覆囚徒,管理御史弹劾之事,并有权决定御史的人选。

孙伏伽的三道奏疏,李渊下令“仍颁示远近”,批示给朝廷各部门和各地州县学习,认真对照检查,看有没有存在奏疏里面的问题。连皇帝都虚心承认错误,努力改正,下面更要立行立改。

李渊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主要是因为孙伏伽是他登基以来第一个进谏忠言的,“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只有把孙伏伽迅速提拔起来,让天下人看到说真话不但不会掉脑袋,还会升官并且发财,才能让更多的人敢于进而乐于向皇帝说实话,朝廷才能掌握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个问题上,李渊的政治头脑还是很清醒的。

这之后,孙伏伽又多次上书言事。当时李唐王朝刚打出招牌,中原板荡,群雄逐鹿,鹿死谁手,还未可知。由于朝廷还处于战争状态,“军国多事”,整天不是砍人就是被砍。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都是打钱的。钱从哪里来,只有从百姓身上刮,各种赋税全部压到本就疲惫不堪的百姓身上,“赋敛繁重”。孙伏伽“屡奏请改革”,要求减轻赋役负担,与民休息,让百姓喘口气。还提出设置专门给皇帝提意见的谏官,能时不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李渊并纳焉”,一一听取。

一道道奏疏上去,孙伏伽在李渊心中的形象也愈发高大。武德二年(619)闰二月初四,“上考第群臣”,李渊亲自召开考课大会,对文武百官在建国第一年的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确定等次。这是新朝第一次考核群臣,考课名次决定着朝臣在政治上的发展空间,将谁排名第一昭示着朝廷今后的用人方向。排名出来后,“以李纲、孙伏伽为第一”,孙伏伽和另一个以敢于犯颜直谏闻名的元老重臣李纲并列第一。李渊将孙伏伽、李纲亲自列为榜首,宣告了新朝广开言路、从善如流的崭新气象。

考课大会结束后,“因置酒高会”,李渊借着这个机会大宴群臣,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那大表哥隋炀帝杨广,因为不让人说话、成天听假话弄得国破身亡。朕上位以来,整天鼓励你们讲真话说实话,可惜只有李纲算是尽了忠心,孙伏伽可谓诚实正直,说话有辣味,能让朕红红脸出出汗,其他人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一言不发,这不是朕想要的!以后你们一定要向孙伏伽和李纲学习,朕把你们当成儿子,你们视朕为慈父。儿子和父亲有什么不能说的,以后朕有什么做得不对的,一定要放胆提,敞开说,不要憋在肚子里看朕笑话!说罢,李渊“命舍君臣之敬,极欢而罢”,放下君臣之间的拘束,不醉不归!

李渊登基之初对孙伏伽、李纲等直言极谏之臣的重用,充分展示了他察纳雅言的姿态和虚心听取批评意见的度量,为后来唐太宗等后世君王树立了从谏如流的榜样。

李渊登基称帝,李唐新朝开张,只是新的开始,只是万里长城刚走完第一步,接下来就是逐个削平群雄,统一天下,重建大一统国家政 权。

一统天下

老李家的大唐公司正式开张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巩固关中根据地进而统一天下。隋朝的鹿跑了,一起打猎逐鹿的不止李渊一家。长安西北有薛举、李轨、刘武周等集团,东边有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势力,江南有刘武周、杜伏威等人。大家都在跃跃欲试,鹿死谁手,还或未可知。

当时威胁关中的主要有前文提到的屈突通的河东部队,还有在金城(今天甘肃兰州一带)割据称王的薛举薛仁杲父子。李渊先是平定了河东的反抗势力,接着派二儿子李世民去砍薛举薛仁杲父子,然后把目标对准在今天河西走廊一带割据的西凉皇帝李轨。

武德二年(619),李渊派人招降李轨,让他接受李唐的官爵。李轨与西凉百官商议后,认为当今时代乃群雄逐鹿之时,决定不听李渊的招呼,任凭他李渊在长安称帝,自己继续在武威称霸。这年二月二十八,李轨派西凉尚书左丞邓晓赴长安觐见李渊,递交国书,落款上赫然写着“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拒绝接受唐朝的官爵册封。李渊大怒,扣留邓晓不予放还,开始策划出兵征讨李轨。

不久,李渊派人里应外合,于当年五月十三生擒李轨。还被扣留在长安的西凉使臣邓晓听说后,丝毫没有任何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反而“舞蹈称庆”,立马进宫打起手鼓唱起歌,欢乐的歌声震长安,在李渊面前唱起欢乐的新生活,感谢李渊除暴安良,把西凉人民从李轨的魔爪下解救出来,从此春光在西凉,歌声永不落。邓晓此举,意在赶紧改换门庭,从西凉的旧人变成李唐的新人,免得背上亡国之臣的政治包袱,从此轻装上阵,继续搏击宦海。

李渊赶紧叫停邓晓的表演:你这个人,听说祖国西凉亡国,不但不悲痛反而欢喜异常,在朕这唱歌跳舞表示庆祝,为了拍朕的马屁连做人的底线都没了,还有一点廉耻之心吗?你“不忠于李轨,肯为朕用乎?”李渊遂将邓晓“废之终身”,终身不再录用。这样的人,能无灾无难当个平头百姓就已经不错了。李渊此举,为新生的唐朝树立了以忠诚为先的用人导向,极大增强了内部凝聚力。

平定河东,战胜薛举薛仁杲和李轨,唐朝顺利把关中地区收入囊中。不料关中刚摁下葫芦,老窝太原却起了瓢。李渊本来是派四儿子李元吉留守太原,看家护院。李元吉这家伙真真是个败家子,老爹一走,没人能镇住他,在太原是骄奢淫逸,无恶不作。

李元吉喜欢玩军事游戏,让下人分成两队真刀真枪的互相砍,自己也亲自上阵与民同乐,经常挂彩。乳母陈奶妈实在看不下去,毕竟是自己一手奶大的孩子,身上破点皮心疼得不得了,就劝李元吉不要玩得太大。陈奶妈可以说是李元吉的再生父母,比亲娘还亲。李元吉刚出生的时候,因为相貌丑陋,丑得母亲窦氏看着都恶心,“太穆皇后恶其貌,不举”,都想扔了算了,不养了。是陈奶妈看着李元吉可怜,才用自己的奶水把李元吉养大。李元吉把奶妈的好心当驴肝肺,不但不听,还趁醉发酒疯让手下人勒死了奶妈。此事充分说明了李元吉的无赖和无情。

李元吉喜欢打猎,每次出去光打猎的家伙事都能装满三十大车,老百姓的庄稼被糟蹋不少。曾放出豪言“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大有宁舍三顿饭不舍二人转的架势。又经常跑到大街上用弓箭射人为乐,看小老百姓如何躲避他的神箭。到了晚上,娱乐活动更丰富了,半夜三更溜经常到百姓家里“慰问”良家妇女。

李渊听说李元吉的英雄事迹后,就于武德二年(619)闰二月二十二,免去他的并州总管。毕竟太原是老巢,让小崽子这么胡闹,万一出了事,就老窝不保了。被罢了官的李元吉眼睛一转,想出一个好主意,发动群众展开舆论攻势,让一些太原父老到长安觐见李渊,说李元吉被那些敌对势力给陷害了,在太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希望他继续留在太原。李渊不明就里,再加上是亲儿子,就于三月十五恢复了李元吉的职务,让他继续当并州总管。

有道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李渊这次真真是自作孽,六个月后小儿子给他造的孽债就上门了。李元吉再次出任并州总管后,不但没有任何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太原的人心慢慢就散了。九月,刘武周进攻太原。李元吉打猎内行,打仗可就外行,立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跑前还忽悠守城将士:弟兄们,你们在城里顶着,看我出城去砍刘武周那小子。李元吉是出城了,但却一溜烟往长安跑了。李元吉这一走,太原城里又有人给刘武周做内应,很快失陷。李渊大怒,幸好听人劝告,没有迁怒于防守太原的其他将领,毕竟儿子是什么货色,他自己知道。

太原是李渊的老巢,而且跟着他一起到长安打天下的大部分将士家属也在太原。一旦失守,长安震动。而且刘武周打下太原后还不收手,乘势向长安打过去,一直打到黄河边上。还没开始统一大业,就丢了老家,这是刚刚登基的李渊断不能容忍的,立马决定先集中力量对付刘武周。派谁去呢?四儿子的屁股,只能让二儿子去擦。

李渊下令李世民挂帅出征,并亲自到在今天陕西省大荔县的长春宫为老二送行。十一月,李世民在龙门(今天山西河津市一带)利用黄河封冻的机会,率军过河。经过近半年的激战,武德三年(620)彻底击败了刘武周。刘武周逃到突厥当铁杆汉奸,后来因为想反水被突厥干掉。太原收复后,李世民又乘胜占领河东全部地区,加上之前已经拿下的巴蜀地区,使得山西陕西四川连成一片。唐朝有了巩固的根据地,可以像当年秦朝统一六国那样,从容不迫地横扫群雄。

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李渊要统一全国,首先要拿下中原,尤其是洛阳。洛阳是隋朝的第二首都,是当时全国除了帝都长安之外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大运河的中心所在、命脉所系。

洛阳本来是被瓦岗寨的李密视为囊中之物,但在与王世充争夺洛阳的时候,李密因内部不团结加上指挥失当,不但没拿下洛阳,反而一败涂地,只有去投奔李渊。没了地盘,军队又被收编,李密自然成为板上鱼肉,不久就被李渊找茬做掉。

武德三年(620)七月,李渊派李世民东征盘踞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本来是西域胡人,不是汉人,因为老娘改嫁给了一个姓王的人家,就改姓王。此人靠拍隋炀帝的马屁,加上也确实能打,很快上位,被隋炀帝派到洛阳和瓦岗军死磕。杨广被杀后,王世充在洛阳立越王杨侗当皇帝,实际掌握大权,后来又废了杨侗自己当皇帝,国号是郑。王世充手下还是有一些大将的,我们比较熟悉的秦叔宝和程咬金,刚开始都是跟着王世充混的。所以这一仗,不是太好打。

但王世充这次的对手可是李世民,两人硬碰硬,就看谁有手段了。王世充先带三万人出城在洛阳西北和李世民对攻,结果没打过,就缩回洛阳城里。李世民排兵布阵,对洛阳形成合围之势,又断了王世充的粮道。准备长期围城,把王世充这老小子给困死。

相持不下之时,李渊李世民父子和王世充都想到了一个人,这就是河北的农民起义军扛把子窦建德。窦建德是贫苦农民出身,因被隋朝地方官污蔑谋反,索性就真的反了,壮大成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吃掉那个做掉隋炀帝的宇文化及率领的隋朝残余部队后,战斗力更是爆棚。所以李渊李世民和王世充,都想拉窦建德站到自己这边来。窦建德决定两边都卖好,对李渊表示愿意结成统一战线,还放回了以前和唐军打仗时俘虏的李渊的亲妹妹同安公主,但要求李世民撤掉对洛阳的包围,放王世充一马。对王世充呢,窦建德表示可以助一臂之力,愿意出兵相助。明显是想在李渊和王世充之间和稀泥,搞调停,但本质上还是站在王世充这边。

王世充和窦建德觉得既然隋朝没了,那咱们几个一人划拉一块地盘,和平相处,岂不痛快,干嘛非要你死我活。当初李世民围洛阳时,王世充就曾表示,李渊的唐朝占据关中,我王世充的郑国占据中原,你李世民来砍我干嘛!窦建德想在王世充和李渊李世民中间充当调停人,也是想维持分裂的局面。这就是眼界问题了,他们的格局还是太小,没有往更高的层次去想,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也只能有一个国家,一个皇帝。自古以来,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逐鹿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哪有和平相处的道理!一个山头连两只老虎都容不下,更何况还有三只。眼界的低下,格局的狭窄,决定了三方斗争的必然结果。

武德四年(621)二月,李世民围了王世充八个月,双方又在洛阳城外大战,李世民和王世充都亲自上阵砍人。唐军大胜,但也疲惫不堪,有人想班师,李世民下令,军中敢说回去歇口气的,斩立决,这才稳住军心。

三月,窦建德终于出牌了。他率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去增援王世充,双方约定两边东西夹击李世民。有人建议撤退,李世民决心抓住洛阳缺粮的战机,再坚持一下。的确,洛阳已经被围了大半年,草根树皮都被吃光了,只能用泥土和点米糠做饼吃,每天都饿死人。这时攻城的人有困难,但守城的人困难更大。

李世民决定围点打援,围王打窦,留下主力部队继续围攻洛阳,自己只带三千五百人去砍窦建德。李世民初战告捷,打得窦建德心惊胆寒。又在五月初二的决战中用以逸待劳的战术,打了个对手措手不及,窦建德被活捉。

李世民押着窦建德到洛阳城下,王世充看见被五花大绑的窦建德,彻底失去了最后一点希望,完全泄气,只得出城投降。这一仗,李世民一举拿下王世充、窦建德两个对手。中原和河北都纳入唐朝的地盘。

战场上的军事仗,李世民打赢了;人心上的政治仗,李世民却打输了。窦建德虽然投降,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还在,仍然是一座活火山,随时可能会重新喷发。唐朝本来答应得好好的,让投降的起义军回家种地,既往不咎,这些农民军也确实想老婆孩子热炕头了。但朝廷却言而无信,将起义军解散后就各个击破,开始迫害参加过起义军的农民,抓捕起义军将领。

七月初九,李世民身披黄金甲,凯旋回到长安。

七月十二,朝廷下诏,“以天下略定,大赦百姓,给复一年”,指出战争状态即将结束,要免除百姓一年的赋税,让民众稍微缓一缓,韭菜长高点再割。更重要的是,诏书决定大赦天下,不管以前在国内战争中跟着谁混,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今后只要承认我李唐是全国唯一的合法性政权,愿意在我李唐的旗号下团结起来,永远跟着我李唐走,主动到所在的地方官府报到,把以前的事说清楚,那么就可以把战争时期的恩恩怨怨都一笔勾销,今后都是大唐的好子民。朝廷一定既往不咎,决不搞引蛇出洞、秋后算账那套把戏。

诏书下达后,全国百姓欢欣鼓舞,战争终于结束了,可以过上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了。可诏书刚发布没几天,朝廷就出尔反尔,露出真面目,“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要严厉处罚窦建德、王世充的部下,将他们全部流放到边远地区。

孙伏伽得知后,又是一道折子递了上去,先给李渊讲了一堆法治和诚信建设要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的大道理,接着指出问题的根本所在,打仗的时候可以玩这套阴谋阳谋,毕竟只要能打胜,什么招都可以出。但如今战争胜利,我们掌握了全国政权,就必须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以信为本,依法行政,以法治天下了。说过的话要算数,出台的法令要与天下人共同遵守。而且这法律是陛下您亲手制定出来的,只有您带头守法,才能让百姓相信法律、尊重朝廷。“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自己干的是破坏法律的勾当,还想让百姓相信法治的力量,可能吗?“赏罚之行,无贵贱亲疏,惟义所在”,法律以赏罚为本,不论高低贵贱亲疏远近,都要共同遵守。“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虽甚无状,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那些按照法令规定需要赦免的王世充、窦建德部属,和我们的血海深仇再大,在战场上杀得再刻骨铭心,也要全部赦免。只有如此,国家才能真正稳定下来,百姓才能真心归附。

孙伏伽的这篇奏疏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政治转型问题。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人人都有逐鹿天下的机会和权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夺取政权自然是你死我活。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胜利者,如何对待一起玩逐鹿游戏的对手,就成了政治转型问题的重要内容。

孙伏伽提出的解决之道是法治,在确认对手已经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和反叛之心的情况下,用颁布大赦法令的办法来实行宽容政策,将曾经的对立面转化为自身的基本盘。用朝廷遵守大赦法令的鲜明态度,来彰显新政权的胸怀气度和容人之量。由此让人看到洗心革面的新生希望,在内心深处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只要有法治的旗帜在大唐的上空飘扬,有法治的力量捍卫百姓的基本权利,民众就会对未来有所预期,不怕朝廷的朝令夕改和反攻倒算,从而真正安下心来,踏踏实实生活,本本分分工作,和朝廷一起完成从乱到治的政治转型,助推新的繁荣时代降临。

看到孙伏伽的解决方案,李渊立马醒过神来,“帝皆钦纳”。只可惜从皇帝的认可到政策的落实,子弹还要再飞一会。这边李渊和孙伏伽刚达成一致意见,还没来得及落实大赦法令,那边河北地方官府就已经开始迫害参加过窦建德起义军的农民,要求他们交出之前打土豪时分到的一点财物,实在拿不出来就活活打死。

朝廷严惩窦建德、王世充余党的法令刚刚发布,七月十七,窦建德的余部就在刘黑闼的带领下重新反了,几个月就恢复了之前的地盘。

十二月,秦王李世民再次出兵,仍然采取残酷镇压的办法对付起义军,却被刘黑闼一顿暴揍。后来因起义军决策失误,李世民才在武德五年(622)上半年勉强打了一次胜仗。但刘黑闼又跑到突厥借兵,下半年东山再起,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再次占据了河北。李世民硬是没有压服河北,只有灰溜溜地回到长安。事实证明,李世民这种单纯军事镇压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这时唐朝内部的接班人问题也开始激化。李世民到处攻城略地,打下一块地盘,基本上当地的官员就由李世民任命,这块地盘也就成了李世民的私人势力范围。太子李建成也是文武全才,只是因为太子身份不能轻易挂帅出征,只能眼睁睁的李世民一天天坐大。李世民在刘黑闼问题上的失手,给李建成提供了机会。李建成向李渊请求出征河北,李渊也想借此机会平衡一下两个儿子的力量,就接受了李建成的请求,派他去河北前线。

在魏徵的辅佐下,李建成不折不扣地落实大赦法令中的赦免措施,釜底抽薪,与刘黑闼争夺河北群众。直到武德六年(623)正月,失去群众拥护、没有群众基础的刘黑闼才走投无路最终投降唐军,然后被杀。刀把子解决不了的问题,最终还是得靠法治的力量才能妥善处理。李世民虽然没能最终解决刘黑闼问题,但此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为后来贞观初年治国方针的调整打下了思想基础。

王世充和窦建德占据的中原和河北地区平定后,接下来就是长江以南和江淮地区。早在武德二年攻打刘武周的时候,李渊就开始着手准备进军江南,派李靖到巴蜀整军备战。武德四年九月,李渊命令李靖等人从四川顺流而下,接连夺取长江中游地区。李靖接着进攻长江下游和东南地区,势如破竹,为唐朝平定了南中国。这样到武德七年(624)的时候,全国大体上完成了统一。

之所以说是大体上,是因为还留了一个尾巴,在朔方郡(今天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一带)割据称帝的梁师都。此人靠着突厥的力量撑门面,还经常勾引突厥骚扰唐朝边境。李渊时期,已经锁定了对梁师都的胜局,但还没来得及摘桃子,李渊就变成了太上皇,最终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就交给唐太宗李世民。

在唐朝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渊始终是最高战略的制定者,和下最后决心的那个人。三个儿子中,李世民作出的贡献最大,但也是在李渊的领导下进行的。晋阳起兵由李渊主导,进军长安由李渊决断,统一天下由李渊谋划,李渊是当之无愧的大唐289年荣耀历史的奠基者。

李渊之所以能化家为国,在隋末群雄中最终脱颖而出,笑到最后,和下面三个原因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原因让人很泄气,没办法,人家出身好。李渊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家族,和各个家族关系都不错。他又在很多地方做过刺史和行政长官,社会交往面比较广。他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是哪一个集团都比不上的。当时各个集团内部的官僚阶层,实际上都把重建统一政权的希望寄托在了李渊身上,在李渊消灭群雄的斗争中,这些官僚起到了带路党的作用。

第二是李渊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后方。李渊占领长安巩固关中后,又占据巴蜀四川地区。只要你读过《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就知道拿下这两块地盘意味着什么。在关中和四川,李渊又注意轻徭薄赋,对老百姓是多给点少拿点搞活点,这样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士兵和粮食供应前方。

第三是李渊手里的资源搭配非常好。在关中地区,李渊掌握了今天陕西华阳东渭水入黄河处的粮库永丰仓,这就有了粮食可以吃;拿下了长安,就有了中央政府钱库的钥匙,有钱可以用,让人卖命,离不开能使磨推鬼的钱;占据了今天陕西大荔县的养马场,这就有了战马来源。这样,李渊粮库、钱库、马场齐活了。反过来看看李密、王世充这些人,在资源配置上都存在结构性矛盾。李密只有粮库没有钱库,有粮食吃,却没有钱花;王世充只有钱库没有粮库,有钱却不能当饭吃,所以李世民围攻洛阳时,洛阳城里才饿死了那么多人。只有李渊,有粮有钱有马,他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超过了隋末任何一个武装集团。

胜利完成祖国统一,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为争夺胜利果实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对儿子们你死我活的夺权斗争,李渊虽然为难,但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

父子兄弟

李渊团队胜利完成统一大业,外部敌人消灭了,内部斗争就开始了。其实早就开始了,只不过以前还有共同的敌人,大家还没撕破脸皮。

李渊和结发夫妻窦氏生的儿子中,李元霸早年去世,此时还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都是文武双全的可造之才,老四李元吉虽然品行不好,却也是一员猛将,武艺高超,和同时代的名将比武,只有尉迟敬德能稍微占点上风。除了尉迟敬德,李元吉谁都不怕。

三个儿子都很能干,尤其是老大老二,但接班人的位置只有一个。对这个问题,李渊并没有选择纠结症。刚当上唐王的时候,就立了李建成当世子;登基当皇帝后,顺理成章地立李建成当太子。李世民并没有进入候选人范围。

为什么?因为从能力上看,李建成和李世民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李建成少年老成,当年李渊去太原当官,十七八岁的他留在河东照顾一家老小。起兵后,他和李世民兵分两路,各有千秋,共同为唐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建国后,他主要帮助李渊处理国事安定后方。之所以李世民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看起来功劳很大,是因为李建成身为太子,作为国本,不能轻易出征,这才有了李世民秦王破阵建功立业的机会。在治国方面,李建成的能力还要比李世民高出一筹。在前面提到的处理刘黑闼问题上,李建成的政治手腕要比李世民单纯的军事手段高明得多。在用人上,后来辅佐李世民打造出贞观之治的魏徵和王珪两个重要大臣,都是李建成先发现并提拔重用的。

而且在李渊眼里,李建成还有一个李世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嫡长子的身份。李渊认为,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姨夫隋文帝杨坚选错了接班人,废了嫡长子杨勇,改立老二杨广当太子。嫡长子继承制是儒家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再加上李建成并没有问题,而且能力也非常不错,李渊没有理由不选择他。

对于老二李世民,李渊要重用,但不能大用。要重用就是让李世民这个刀把子在战场上充分发挥能力施展才华,不能大用就是刀把子要向外不能向内,当好你的秦王就是,不要觊觎接班人的位置,大唐朝廷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只能是你大哥李建成,老二你就不要想了。朕不给,你不能来拿。

所以,在大唐接班人的问题上,李渊和李建成是一体的,李元吉也是支持李建成的;李世民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李渊可以默认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小动作,因为他需要用李世民平衡李建成,而且两个儿子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在关键时刻,如果李世民过线,李渊就会和李建成一起,猛踹李世民。

所以,从建国明确李建成的太子、李世民的秦王地位开始,李渊就对李世民是又打又拉又用,也就是控制使用。李渊对李世民的打压主要体现在这几件事上:

一是做掉李世民的核心盟友刘文静。刘文静是晋阳起兵的重要策划者,也是李世民掏心掏肺的好朋友。李渊刚登基不久,刘文静因为被边缘化排挤出权力核心,酒后吐真言公开表达对朝廷的不满,结果被家里的小妾告发,顺理成章的被打成反朝廷分子。李渊当然知道刘文静是被冤枉的,但李世民出面求情了,而且为刘文静辩护,说人家功劳大却受了委屈,抱怨两句不算什么。李世民本意是想救刘文静,但正是这个举动让李渊看到了李世民后脑勺的反骨。我是你老爹,更是皇帝,身为君父,你小子是儿子更是臣子,父皇说了刘文静有罪,你作为臣子竟然说父皇做得不对。是不是对朕的用人政策不满?你说刘文静功劳大有委屈,那你打了这么多仗,岂不是功劳更大、委屈更多!李渊起了杀心,必须用刘文静杀鸡儆李世民这个猴崽子,敲山震李世民这个虎崽子。李渊手起刀落,杀了刘文静。李世民也确实被镇住了,服了,但心里开始与李渊离心离德。父亲已经不再是父亲,是皇帝,是父皇。他不再是自己的靠山,反而可能会对自己下手。李渊也得出了一个结论:老二可以用,但欠收拾。这就有了第二招:控制使用。

刘文静事件刚平息,刘武周就打了过来。李渊对老二一顿安抚,亲自送李世民上战场去砍刘武周。李世民击败窦建德,逼降王世充,拿下洛阳后,立马开始扩张个人势力,在洛阳到处收小弟,回到长安后又组建了文学馆,馆内的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表面上是在研究文学创作,实际上就是李世民策划篡位夺权的一个参谋班子、反朝廷小团体。

李世民的这些活动虽然是在秘密进行的,但已经引起了李渊的警觉。因为李世民以秦王身份下发的命令有时甚至比他作为皇帝的圣旨还管用。有次李世民赏赐给淮安王李神通一块地,命令刚下,李渊的妃子也看上了这块地,要李渊赐给她爹。谁料李神通拿出李世民的命令,拒绝交接。李渊大怒:到底是你秦王的命令管用,还是我皇帝的圣旨有用!当即对裴寂说:我这个老二在外面带兵时间长了,翅膀硬了,被一帮读书人教得良心大大地坏了,不是我当初的那个小可爱了。此事后,李渊便开始逐步收回李世民的兵权。武德五年上半年,李世民刚打败刘黑闼,李渊就让他回朝,不让他占据河北,不给他摘桃子的机会。武德六年七月李世民到并州防御突厥,没有及时班师,李渊赶紧几道圣旨让他回来。

第三招就是极力扶持李建成,增强太子的影响力,向天下昭告李建成才是名正言顺的大唐朝廷和国家事业接班人,是伟大皇帝最看重的儿子,是亲儿子中的亲儿子。李建成也不负众望,借着去山东平定刘黑闼之机,与将军们打得热火朝天,收罗了大批人才,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更为重要的是,李世民之前借着手握兵权,在长安秘密建立了一支800人的非法武装。李建成也在长安搞了一支2000人的部队,虽然单兵战斗力不一定有李世民的手下高,但毕竟人多,而且是被李渊认可的合法武装力量,关键时刻还是用得上的。

李渊的三板斧下来,李世民见招拆招,丝毫不理会老爹要掐死他的目光。武德七年,唐朝的统一大业基本上完成,接班人问题完全浮出水面,双方矛盾开始激化。李世民主动进攻,给大哥李建成下套。

武德七年六月,李渊到仁智宫避暑,随身带李世民李元吉同行,太子李建成留守长安。李渊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给李建成来了一刀。李世民收买了李建成旧部杨文幹的部下尔朱焕,让尔朱焕污蔑李建成要让杨文幹举兵谋反,干掉老爹李渊。李渊刚开始还真被李世民给忽悠住了,下令李建成、杨文幹到仁智宫问话。结果杨文幹这家伙猪队友一个,以为主子和李世民正式摊牌,就真的举兵造反了,这下李建成就算满身是嘴都说不清,赶紧上仁智宫喊冤,几乎要昏死过去。李渊把李建成扔进监狱,要废掉他的太子位,并让李世民领兵去砍杨文幹,许诺等李世民剁了杨文幹,就立他为太子,让李建成到四川当蜀王。

李世民那叫一个兴奋,篡位夺权的小目标马上就要实现了,而且还是不流血的。没想到剧情却反转了。前方李世民正在砍杨文幹,后方李渊就放了李建成,仍让他以太子的身份回长安处理政务。

为什么?李世民心头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很简单,李渊毕竟是李渊,可以一时被忽悠住,但过两天就会想明白。李建成难道疯了吗,要谋反,本身就已经是太子,老爹还支持他,只要耐心地等,就会等到皇帝宝座,脑子进水了才会想抢班夺权。李渊得出结论:李建成是被冤枉的,根本不可能造反,这件事就是兄弟两个内讧。事情的真相也确实如此,李渊处理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几个属下,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此后,双方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步步升级,李渊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毕竟两个都是儿子,他不想让李家重演姨夫杨坚一家父子兄弟相亲相杀的悲剧,无法及时拆除李世民这个******包,只能看着兄弟俩砍来砍去。争吧,老爹的这点家产,去争吧。

终于,矛盾爆发的临界点到来了!

终于,李渊决定痛下杀手解决李世民。

但是,为时已晚。

李世民初步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去砍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一切都准备妥当,但李世民还没下最后决心的时候,武德九年(626)六月初三,大唐的天空发生了一起奇怪的天象:太白金星从东南划过天空,在西北落下。在古代的天象政治学中,金星代表着兵器和军队,还代表着政治权力;而西北是古代秦国的范围。负责看天象的太史令傅弈秘密报告李渊: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你家老二可能摁不住了,要篡位夺权了。

李渊此前对李世民的阴谋可能有所察觉,但念在父子之情,想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就把太史令傅弈的报告拿给李世民看,天象都说你要篡位夺权,你看怎么办吧。李渊是想警告李世民一下,收手吧,老二,别蛮干,要不然大家都不好看,你那点事情朕都清楚,非逼得老爹下最后决心啊!

没想到李世民不但不听劝,反而倒打李建成李元吉一耙:老爹,这都是大哥四弟陷害我。有件事您还不知道吧,您头上冒绿光啊,早就是一片绿草地了,芳草萋萋,您后宫的妃子给您戴绿帽子了。您知道是谁干的吗,就是您的两个宝贝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咱们老李家这下可出大笑话了,青史留名。我真不知道那几个后妈生的孩子,到底是我弟弟呢,还是我侄子呢!恐怕您也不知道到底是儿子还是孙子吧!李渊听后“愕然”,惊呆了,震惊了!

李渊没想到老二竟然如此下作,如此厚颜无耻,为了上位,不惜往父亲和家族头上抹翔,拿父亲的脸面和皇家的名誉去搞政治斗争。李渊愤怒了,当即作出决定,告诉老二:今天太晚了,明天你和你大哥四弟来宫里开会,我要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

李渊此时已经下了最后决心,要解除李世民的一切权力,即使不要他的性命,也要终结他的政治生命。之所以要说第二天开会调查,是要稳住李世民。淫乱后宫这种事只要找当事人对质,很容易查出来的。明天会一开,李建成李元吉肯定说绝无此事,李渊的妃子们更是哭天喊冤,那李世民也拿不出证据来,如果他有证据早就告发了,干嘛要去搞政变,这种事如果坐实了一招就能把李建成掀翻在地。所以,李世民拿不出证据,就是诬陷,诬陷太子,侮辱皇帝,这两个罪名就可以置他于死地。

李渊没想到的是,李世民已经在进宫的必经之地玄武门,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大哥、四弟自投罗网。六月初四清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刚到玄武门,就迎来李世民的雷霆一击。李家老二秦王李世民亲手射杀大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手下尉迟敬德射杀。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在玄武门杀兄屠弟的时候,李渊正在皇宫里干嘛呢?手上沾满兄弟鲜血的李世民,如何去和父亲见面呢?

被逼退位

老李家三兄弟在玄武门杀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李渊正在皇宫里和宰相们一起划船,泛舟湖上。划船只是形式,内容是做宰相们的思想工作,会前统一思想才能把会开出皇帝想要的效果,才能得出皇帝想要的会议结论。

李渊给宰相们打招呼:我家老二这次真的是越界了,过线了,再不收拾他,朝廷和国家的事业就要面临分裂的局面了,朕这次要收起父子之情,用君臣之道去收拾他,你们作为宰相,务必理解朕的良苦用心,拥护朕的决定。

李渊正在要求宰相们表态之时,忽然看到身穿铠甲、手持长矛、一身是血、满脸杀气的尉迟敬德带着一队人马闯进来,顿时感觉大事不妙。政治上的敏感使他迅速判断出大事了,自己一直以来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很可能是几个儿子火并了。李渊强作镇定问尉迟敬德:今天是谁造反?你来这里干嘛?

尉迟敬德回答很干脆:你家老大老四谋反,已经被老二做掉。老二怕惊动了你的圣驾,派我来保护你。

听到尉迟敬德的回答,李渊暂且松了一口气,他刚开始以为尉迟敬德是来杀他,现在一听是来保护他,就暂且安下心来,“意乃安”。

其实是不是保护,李渊心知肚明,李世民心里明镜,尉迟敬德不用教就知道要干什么。李世民实际上是派尉迟敬德把李渊和宰相们变相软禁起来。

此时李建成李元吉的卫队还在和李世民的部队交战,尉迟敬德要求李渊下令,将军队交给李世民。

李渊问宰相们怎么办,都已经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刺刀见红了还能怎么办。宰相们毕竟是宰相,很快站好了队,劝李渊:这天下是秦王李世民打下来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本来就没什么功劳,还想去害李世民。现在秦王做掉他们,真是人民的名义,历史的选择。陛下您不如顺水推舟,就立李世民当太子,把天下交给他,这事就算了了。

李渊赶紧借坡下驴,下一道手谕,要求两边停战,所有军队听从秦王李世民指挥。接着李渊下诏,朝廷所有大小事务全部交由李世民处置。李世民从老爹手里接连取得军权和行政权,李渊手里的权力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父子俩完成权力交接容易,难的是如何见面。虽然李世民囚禁了老爹,李渊也猜想过李世民可能会杀害自己。但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过去,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浮上心头。这个面怎么见,见了之后说什么?

李世民这边,是对老爹的一肚子怨气,都是亲儿子,你为何这么偏心老大?你不是一直看不上我老二吗,不是最看重老大吗?我和老大到底是谁更有本事,你老头子难道瞎了眼吗?现在我把老大干掉了,你老头子还不服吗?心里可以这样想,但话能这么说吗?显然不 能。

当天晚上,李世民入宫,和老爹李渊见面。李世民很聪明,自己先不说话,先看老爹怎么说。李渊只能先吭声,毕竟自己的小命还在二儿子手里捏着,这小子哥哥弟弟都能杀,说不定老爹也敢杀。李渊老了,已经花甲的他,见过姨夫隋文帝杨坚家里的父子相杀,又刚刚经历自己家里的手足相残,心灰意冷。只能服软,对李世民说:老二,爹错了,误会你了,“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这几天几乎犯了“曾母投杼”的错误。

什么是“曾母投杼”?这是一个成语典故。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鲁国有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就去告诉曾参的母亲:你儿子杀了人。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继续织布。过会又有一个人跑来告诉曾参母亲你儿子杀人,曾母还是不信继续织布。等到第三个人告诉曾母说曾参杀人,曾母赶紧扔掉织布的梭子,翻墙逃跑。这次她真的信了。

李渊对李世民说自己有“投杼之惑”,等于就是拉下老脸向儿子认错。尽管他真的没错,但他还要认错,因为刀把子在儿子手里握着呢。这就是帝王家!

既然老爹给了自己面子,李世民也就不端着了。赶紧“跪而吮上乳”,跪下来,扑到李渊怀里,扒开老爹的衣服,含住老爹的一个乳头,“号恸久之”,嚎啕大哭。据《新唐书》记载,李渊有三个乳头,“体有三乳”,也不知道李世民含的是哪个。

李世民为什么要去吸吮老爹的乳头呢,想吃奶吗?中国古代北方有个习俗,就是父亲用模仿母亲给婴儿喂奶的行为,来加强与孩子的感情,所以男人有“乳翁”之称。李世民吸吮父亲的乳头,来表示自己不会忘记父亲的养育之恩。

就这样,李渊一句话,李世民一个吃奶动作,表面上让父子俩捐弃前嫌,和好如初。这之后的事就是走程序了。

六月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六月十六,李渊表示退位,要去当太上皇。

八月初九,李世民正式登基,李渊的武德时代落下帷幕。

政治生命被老二终结,但李渊还得活下去,从武德元年到武德九年,李渊当了九年的皇帝。从武德九年八月到贞观九年五月,李渊又当了九年的太上皇。

虽然玄武门政变当天父子俩表面上恢复关系,但李世民心里的那道坎很难过,所以太上皇李渊的日子也很难过。

李世民上台后,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拼命抹黑李渊,往死里坑爹。

首先是篡改历史。李世民对唐初创业开国史料进行了系统篡改,从太原起兵到进军长安再到扫平群雄,全部是李世民一人之力,李渊只不过是被李世民推着往前走,伸手摘桃子而已。

其次是极力抨击武德政治。宫墙之内,太上皇李渊没什么朋友可以说说知心话,只有老友裴寂还能时不时探望一下。李渊和裴寂的基情很深,在太原时就一起扛过枪,当皇帝后李渊曾表示要和裴寂同富贵,“逍遥晚岁”,老了还要一起跳广场舞。可李世民上台刚两三年,就把裴寂打成反动分子,甚至借着批评裴寂,对老爹指桑骂槐,说什么“武德之际,货贿公行,纪纲紊乱,皆由公也”,武德年间贪污腐败,不讲政治,没有规矩,都是裴寂这个宰相没当好。这分明是明目张胆地抨击老爹,简直把武德时期的政治生活当成了暗无天日的“旧制度”。不知道李渊听到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更有甚者,李世民自己行仁政还不忘羞辱老爹一把。贞观二年(628)九月间,天下大旱。李世民和大臣抬头看天,认为是民间光棍太多阳气太重,宫里怨女太多阴气太盛,阴阳失调所致。就昭告天下,把多余的宫女全部放归民间,与光棍们结婚配对。此举李世民赢得天下人心,真是既关心百姓吃穿温饱又关怀婚姻幸福的好皇帝。只是,放出去的三千怨女,大部分都是太上皇李渊宫里的宫女。李世民的潜台词是:太上皇你都那么老了,身体也不行了,要那么多宫女干嘛!

李渊本来在太极宫居住,李世民登基后刚开始在太子东宫处理国事,还给老爹留点面子。到贞观三年(629)四月,李世民终于将老爹请出太极宫,自己搬进去。那老爹住哪呢,去住以前的秦王府弘义宫,真是一点脸面都不想给老爹留了。

搬进弘义宫后,李渊实际上就失去了人身自由。以前他还能经常到处游山玩水,打打猎什么的,现在是什么地方也不能去,只能在弘义宫待着。贞观六年(632),李世民嫌长安太热,要搬到离宫九成宫避暑。大臣马周当即劝李世民:你热,你老爹难道不热吗,九成宫离长安三百多里,太上皇想见你怎么办,最好带上你爹一起去吧。李世民不置可否,还是自己一个人去,把老爹扔在长安。李渊已经被李世民严格控制起来,没有了人身自由。

在这种尴尬的父子关系中,李渊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龙驭归天,终年70岁。群臣讨论定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下葬后的陵墓被称为献陵。

李渊去世后,没见史料记载李世民有什么思念之情。第二年六月,李世民发妻长孙皇后去世,安葬在昭陵。为能一抬头就看到皇后的陵墓,李世民特地在宫里修了个高台。一次还和魏徵一起登台远望,对魏徵说,看,那就是昭陵,朕想念长孙皇后啊!魏徵说看不见,看不见。

李世民一边指,一边说,就在那,昭陵就在那。魏徵仿如恍然大悟一样,原来陛下你说的是安葬皇后的昭陵啊,臣早已经看见了,臣以为你看的是太上皇的献陵呢!太宗的眼里,已经只有发妻,没有老爹。

李世民的内心深处,对老爹李渊更多的是一种恨。恨李渊不立自己为太子,逼得他要发动反动政变才能篡位夺权,自带非法上位光环,因此在即位后才会不遗余力的去抹黑老爹。但李世民没有料到,他对老爹的这个心结,会成为李唐皇室的死结。

父皇对太子的防范,儿子对父亲的猜疑,是李唐王朝驱之不散的魔咒。唐朝皇位继承,几乎没几个是和平接班的。每到皇位交接之际,总会有政变发生。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无疑是这种政治生态的源头。

从大业十三年起兵造反,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被老二李世民从皇位上踹下来,李渊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晋阳起兵,建立大唐;二是横扫群雄,大体上统一全国;三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一些制度建设,比如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府兵制度、制定唐律、租庸调赋役制度等等;四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李渊在这些事情中都是起主导作用的,为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打造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同时,李渊时期,也有四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一是统一问题。前面说过,还留下一个梁师都的尾巴;

二是突厥问题,李渊起兵的时候虽然暂时稳住或者说是忽悠住了突厥,但唐朝建立后,把突厥在中原的代理人如刘武周等,一个个给干掉了,双方的矛盾立马激化。武德时期突厥一直是唐朝最大的国防威胁,曾几次向关中进攻。唐朝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勉强顶住。

三是用人问题,就是执政基础和依靠力量的转型问题。李渊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收拢了全国各地各个阶层的人才,有高门士族,有一般地主,也有寒门子弟,李渊也都能给他们相应的官位,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李渊内心深处,还是厚此薄彼的。李渊政权的核心团队,仍然是高门士族,尤其是关陇贵族,其次是山东士族和江南贵族。李渊在位期间用过12个宰相,除了老二李世民和老四李元吉,其余的10个人中,有7个是关陇贵族出身,1个山东士族,1个江南贵族,还有1个是隋朝老臣。

李渊的这种用人思路和隋唐之际整个社会阶层的升降起伏很不合拍。经过魏晋南北朝几次大的战乱清洗,尤其是隋末唐初农民起义的打击,高门士族已经失去了对整个社会的主导权,他们已经衰落,无论能力还是数量都无法适应一个新兴的大一统国家的人才需要,一般普通地主已经崛起,掌握了大部分基层政权,只有依靠他们才能真正稳定全国局势,进而恢复发展生产。这个执政转型的问题李渊没有解决好,但不能苛责李渊,因为后来唐朝用了好几代人的时间,尤其是武则天以非常规方式的强力推动,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完成了大唐执政基础的历史转型,才迎来了大唐盛世。

四是路线问题,即确立一条清晰明确的基本治国路线。李渊虽然当了九年皇帝,但前七年一直在打仗削平群雄,后两年又被接班人问题牵扯住大部分精力,在治国上没能确立基本路线。制定一个一百年不动摇的基本路线问题,只有留给李世民了。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解决老爹留给自己的四个问题的呢?当年的李家老二李世民在晋阳起兵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天策上将李世民在唐朝统一天下剪灭群雄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危急时刻呢?秦王李世民到底是如何从不受老爹待见的困局中,突围而出最终上位的呢?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