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高一下学期考试全部不及格正常吗?期末考试12小时4学生晕倒

时间:2024-07-14 05:11:32/人气:389 ℃

最近,《自然》杂志评选出了,2017全球十大科学人物,中国只有一位科学家上榜,这位科学家叫潘建伟

早先关注蛋蛋姐的人,一定知道,蛋蛋姐曾写过,这个牛逼的科学家,从只能考40分的农村娃,到把“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送上天,人们说:他是中国离诺奖最近的科学家

然而,蛋蛋姐研究后发现,潘建伟牛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上了一所牛逼的大学,这所学校,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但是她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

她在中国最艰难的时候创建,她的筹建速度,却创造了世界纪录——仅仅三个月

在23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11位在这个学校任教,他们培养出了,20多位共和国“科技将军”

在文革南迁损兵折将后,又绝地逢生,她的本科毕业生中,平均每千人就产生一名院士,和700多名硕士博士

在中国,她是唯一一所,用一个学校,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大学,它的名字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

时间拉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里,就像一个怪异的婴儿,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排挤,除了苏联

于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一切都开始向苏联学习,当然,也包括大学

于是,中国的高校里,就开始了“拆啊拆”,科技?拆!理工?拆!原本的综合性大学,变成了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就连清华北大也不例外

然而,那时贫弱的中国,落后就要挨打,“两弹一星”的研制迫在眉睫,人们都在跟着潮流

狂热的拆,这样培养出来的“瘸腿”学生,怎么能担当起建国大任呢

这群科学家,心里十分着急,可是在那样一个社会里,又能靠谁呢,于是,这群科学家决定,自己亲自上,他们要专门为“两弹一星”,创办一所大学

1958年6月8日,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带着一群科学家开会,一番激烈讨论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诞生了

郭沫若

这群科学家们,把心中全部的焦虑,都投入到了学校的建设,六月份才拍板,九月份就建成了,仅仅三个月,在全世界都没有过这样的速度

在这所学校,这群中国最厉害的科学家们,亲自教学:华罗庚教数学,严济慈讲物理,钱学森讲“星际航行”,郭永怀、吴仲华、赵九章...这所大学的讲台上,几乎站了半个中国科学界

不过呢,通常情况下,老师越厉害,学生就越惨,既然是综合性大学,这所学校要求:学工的要学理,学理的少不了工,你最好再懂点文

所以,别人四年就上完大学,他们得五年

但是,考试还是会很惨,有一次期末考,钱学森出了两道题,一道概念,一道计算,开卷考试,不限时间,听起来是不是很爽

请看题:

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出解

就是这道题,从早上8:30,一直考到中午,没有一个人交卷,钱学森让大家先去吃饭,回来接着考

没有手机可查,大家也不彼此交流,在那时的学生眼里,作弊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到下午三点的时候,居然有4个学生,被考晕倒了,但是还是没有人交卷,一直到傍晚,大家实在没办法,才终于交了试卷

结果,全年级近400人,居然有95%不及格

钱学森自有他的办法,他把大家的卷面成绩,开方,再乘以10,结果70%的人及格了,又加了个平时分,80%的及格了,剩下20%的人,对不起,下学期接着考

不过结论就是:这届学生不行

于是力学系58级学生,全体留校补习了半年,才顺利毕业

比别人多学了一年半,但是,分配工作后,他们并没有比别人,多拿一分钱,只是,靠着扎实的基础,从这里走出的许多学生,都成了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常永福去进行核试验了,45次核试验他参加了44次,张志成投入了******研制,胡成行去研究运载火箭了,周建生去研究“东方红1号”了

。。。

这里85%的毕业生,进入了国防科研部门,这些人里,诞生了20多位共和国“科技将军”

他们说,之后他们才知道,在科大学到的数理知识,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那么多帮助

直到几十年后,许多学校才逐渐回过神来,亦步亦趋地跟上,恢复了综合性大学,这样一所好学校,如此多大师级的老师,又赶上了和平年代,我们本可以憧憬,她为新中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科研人才

然而,历史最爱做的事,仿佛就是戏弄人们

无比幸运,这所学校出生的晚,没有赶上抗日战争,没有经历那场民族的被迫逃亡

然而,很不幸,她终究是没有逃过文革,在那时,知识和自由,是最见不得光的东西

曾经她所有的优秀,她最骄傲的科学家们,此刻全都变成了她最夺目的靶子,炮火猛烈地向她袭来,这所人们最骄傲的大学,开始一点点滑向黑暗的深渊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她被迫停止招生,书记停职反省,校长离开

1968年,她被工、军宣队控制

1969年,这个文化圣地里,只有无休止的批斗和劳改

终于,偌大的北京再无她的容身之地,1969年10月,中科大接到通知:离开北京,整校南迁

上面的通知很快到来,“分四批走,自11月5日至20日走完,家属都要走,包装自行解决”

几千人的队伍,15天之内搬完,然而在那时,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道要搬到哪儿

上面说搬到江西,江西说:我们已经有类似的学校了

上面说搬到河南,河南说:只能在山区丘陵地带临时接收

在这个知识被视为毒瘤的时代,这样的中科大,没人想要,更没人敢要

好在还算幸运,安徽省接纳了他们,1969年12月,带着无限的凄凉,中科大开始了这场南迁

中科大的校史中这样描述:

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

像百科一样的寥寥几笔,还有几个冰冷的数字,然而这对于中科大而言,几乎是一场覆灭

从北京到安徽合肥,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50%以上,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已不足百人,教授、副教授仅剩21人,这些留下来的人,几乎都是曾经的中科大毕业生

即使学校没了,即使老师走了,即使设备丢了

。。。

这些曾经的中科大学生们,无论如何也不忍心,看着他们的母校,看着这所为中国做出贡献的学校,在没有一枪一炮的和平年代里,就这样覆灭消亡

他们依然在坚守着,知识分子的骨气,在安徽劳动改造之余,他们积极筹建学校,70年代初,在安徽的那所小城里,他们率先恢复了教学科研工作

然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所处的城市,和所能争取到的资源,是多么的重要,他们也想回到北京啊

70年代,许多迁出的大学,都陆陆续续回京,他们也开始积极争取

1972年,他们给周总理写信想回去,总理看了,没有表态

1978年,他们再次上书,如石沉大海

1985年,他们再次争取回京,依然被拒,因为原址已经被占

万般无奈,他们申请到南京、上海办学依然没能成行

十几年的争取,最后是如此结果,这意味着,中科大再也回不到北京,也再也无法离开合肥

可是,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想往大城市跑,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她怎么能争得过北上广呢

这所学校,再次发挥出了她不服输的劲头,也开始了她的又一次创新,开办少年班

刚刚经历十年文革浩劫,在那十年里,中国失去了太多人才,百废待兴的国家,无比渴望人才

而中科大,以13岁天才少年宁铂为起点,少年班诞生了,接着,谢彦波、干政,天才少年的故事,频频见诸报端,震惊海内外,这是那个年代,最振奋人心的青春励志大片,人们提起中科大少年班,眼中便会闪烁着光芒

接着,清华、北大、复旦、西安交大,那些中国最好的大学,都开办起了少年班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你得到多少关注,就会惹来多大非议,因为,你的一点一滴,都会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宁铂遁入空门,干政与世隔绝,魏永康自理能力太差被退学

。。。

就像今天的00后出任CEO一样,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人们开始纷纷质疑,这个少年班是不是在揠苗助长

更有甚者说,他们不是那么厉害吗,现在的政商界精英,也没有听说哪个出自中科大少年班啊

那是一个,话语权掌握在媒体手中的年代,而公众从来都只愿意相信,他们想要相信的东西

中科大没有说话,他们只是默默地办学,用他们的实力,打了无数人的脸

尹希31岁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华裔正教授,庄小威40岁成为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来自中国大陆的院士,张亚勤更是担任多国外籍院士,历任微软、百度总裁

。。。

这些全部都出自中科大少年班

庄小威

也许有人会说,少年班的人本就优秀,那我们再来看中科大,根据统计,这所学校,平均每千人就会产生一名院士,产生700多名硕博士

在中国,我不知道还有哪所大学,会有这样的成绩

这些也许都只是对个人的影响,而对于中科大来说,最重要的是,身处合肥,她没有忘记,反哺当初接纳她的城市,没有忘记对这个国家的担当

1949年刚解放时,合肥还只是一个县,两条街道、几万人口

1970年,中科大落户合肥,这所内陆的偏远城市,似乎不一样了

许多合肥人都说,读书的时候,每次路过中科大,都觉得那里闪耀着光芒,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许多在外地的人说,每次提起中科大,想起那是我的家乡,都觉得内心充满骄傲

这所大学,成了合肥所有人的骄傲,更重要的是,有人才的地方,就会有资源

以中科大为依托,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智能所、固体物理所,一个个相继落户合肥,合肥这个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四大科教名城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高科技企业,就在2017年11月27日,一百多名中科大海外杰出校友,带着信息技术、新材料、环保,等一系列“高精尖”项目,到合肥寻求合作发展

要知道,合肥这个城市,说历史悠久,比不上西安洛阳,说资源环境,比不上北上广深,为什么他们还要去,因为中科大

在21世纪,让一个大国在国际上,挺直腰板的一定是高科技,而这些高科技,必然少不了人工智能,少不了量子通信,以及核聚变

而中科大,正带着这些成果,让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提起人工智能,科大讯飞从1999年开始深耕,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7%,是可以代表中国,和国际竞争的企业之一

说起量子通信,曾经的中科大学生,如今的中科大副校长,潘建伟被称为“量子之父”,他许多次带着中国的成果,走入全世界的目光

可控核聚变就更不用说了,整个世界对中国,都难以望其项背,而中科大是中国这一领域的顶梁柱

在曾经最艰难的年代,中科大为“两弹一星”而生,她产生的人才,几乎撑起了新中国的建设

她曾经有过委屈,一度几乎覆灭,艰难存活后,也遭受了许多非议

然而,那群科学家们,用智慧和坚持,带领中科大,走过了每一次生死存亡

让如今的中科大,在21世纪的科技中,带领中国大放光彩

让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一次次油然而生,从内心骄傲地喊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可以为中午吃什么,纠结上半个小时,为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在微博上吵上8页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幸福并感激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请我们永远记得,在征途之下,有许多科学家,正在倾他们生命之力,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