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冰河世纪动物体型对比 动物界全系列,蛛形纲蝎目

时间:2024-03-18 09:34:20/人气:434 ℃

蛛形纲—蝎目(上)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螯肢亚门

蛛形纲(蜘蛛纲)

蝎目

蝎目(学名:Scorpiones)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蛛形纲的一个目。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其中腹部又分成前腹部和后腹部。前腹部和头胸部较宽并紧密相连,可合称躯干,后腹部窄长,可称作“尾”,末端还有一袋形尾节,尾节末端为一弯钩状******。

1.进化

蝎是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蝎的化石可追溯到志留纪。但志留纪和泥盆纪的蝎是水生的,有鳃,跗节无爪,陆生蝎出现于石炭纪。

蝎的外形与肢口纲中已灭绝的广鳍亚纲的种类近似,都有1个头胸部,分7节的前腹部和6节的后腹部。

蝎子是一种有8只脚的掠食性蛛形纲节肢动物,具有一对可固定猎物的钳足与细长且分节的尾,尾部末端为带有毒液的螫针。蝎子的体长约在9 mm(0.35英寸)(Typhlochactas mitchelli)至23 cm(9.1英寸)(斯氏异蝎)之间。最早的蝎子出现于4亿3千万年前的志留纪,在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均有分布,目前现存在蝎目底下有13科共约1750种。所有的蝎子都具有******,但大部分的物种均不对人类造成威胁,甚至在被叮后不需要接受任何医疗支援。目前已知仅有25种蝎子的毒液会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主要属钳蝎科)。

经过7000万年地球的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如蝎子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2.外部形态

大多数体长3~9厘米。中国最常见的东亚钳蝎。雌蝎约长5.2厘米,雄蝎4.8厘米。最小的埃及柱尾蝎仅1.3厘米,最大的非洲帝王蝎可达18厘米。已灭绝的石炭纪的蝎长44~86厘米。

头胸部短宽,近四边形,背面由1块坚硬的背甲包围。背甲上密布突起或纵脊,中央部位有1对大的中眼,长在眼丘上。在背甲的两前侧缘(除一些生活在洞穴和落叶层中的种类外)各有2~5个小的侧眼排成一列(东亚钳蝎每侧3个,共3对)。腹面大部分为足的基节遮住,胸板很小。头胸部由6节组成,仍保留6对附肢:1对螯肢、1对触肢和4对步足。螯肢小,位于背甲前缘的前方,分3节:第1节小;第2节粗壮,内末角延伸成不动指;第3节是一个末端分成双叉的可动指,它与第2节的不动指相嵌合,这些指的相对面均有齿。触肢十分强大,着生于背甲前缘的两侧,既可捕食,又可御敌。触肢分6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掌节(有一不动指,又称上钳指)和可动指(下钳指)。步足分7节: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末端有2爪。4对步足的基节互相密接形成头胸部的大部分腹壁。螯肢、触肢的基节和第1、2步足基节的颚叶(或称内叶)包围一个口前腔。口位于口前腔的底部,正对着第2足左右颚叶相接处,它的上方是位于口前腔中部的1个发达的上唇。第3、4基节有1个胸板(东亚钳蝎的胸板为五角形)。

前腹部一般分7节,各节短宽。背面有坚硬的背板。腹面在胸板后方有2片生殖口盖,打开后可见一个多褶壁的生殖孔。生殖口盖后方有一横孔,功能不详。生殖口盖是由腹部第1节的附器演变而来。第2节的腹板呈短把状,两侧各连一栉状板,板的下方有成排的香蕉形齿。东亚钳蝎雌体栉状板约有16~20个齿,雄体约有19~25个齿。栉状板上有丰富的感觉器,与生殖有关。第3~7节腹板大,两侧有侧膜与背板相连,侧膜有伸缩性,与身体的肥瘦变化相适应。第3~6节腹板上各有1对气孔,共4对,内通书肺。

后腹部(即“尾部”)由5个圆柱形节组成,窄而长。钳蝎的各节背中线有一凹沟,背板与腹板合成1个几丁质的环,节上一般有纵行的齿脊多条。第5节之后为一袋状尾节,内有1对白色毒腺,外面各包一层肌肉。毒腺通出细管,两管分别开口于******近末端上部的两侧。肛门开口于第5节腹面后缘的节间膜上。

3.******与毒液

所有已知的蝎子种类均具有含有多种肽的毒液并利用毒液来麻痹或杀害猎物。

虽然蝎子可以利用毒液杀死猎物,但它们依然多半倾向使用蛮力,而毒液有时候则用来自我防卫上。储存在蝎子尾节中一对毒囊的毒液含有多种化合物(包括神经毒素、酶抑制剂等),可对部分特定的猎物造成多种症状。在目前已知的超过1,000种蝎子之中,仅有25种能对人类的性命造成威胁,大部分均为钳蝎科的成员(包括以色列金蝎、鳄背蝎属、木蝎属与肥尾蝎属)。

来源于蝎子毒液的氯毒素(CLTX)被证明能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结合,已被用作显像剂指导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手术,以及携带放射性同位素和其它疗法到胶质母细胞瘤肿瘤中。

4.萤光

蝎子由于表皮内含有萤光化学物质,因此当暴露在某些波长下的紫外线(像是黑光灯)时会散发出蓝绿色的萤光。目前所知的化学物质包含β-咔啉。手持紫外灯常被科学家用来在夜间田野调查中寻找蝎子。这些萤光物质会随着每一龄成熟骨片硬化时同时累加,也因此只有成蝎会发出比较明显的萤光。透过身上的萤光,蝎子可以感测到原本不可见的紫外线,协助它们快速寻找到阴暗处。

5.消化系统

从口前腔通入口,到咽和食道。然后进入中肠,中肠通出成对的盲囊,计头胸部1对,前腹部5对(分别在前腹部的第1~5节)。盲囊分支,形成葡萄串状,包围了除心脏以外的所有内脏。第5对盲囊斜向后方伸展。肠的位置在此处下降。后肠短,位于后腹部的最后1节内,开口于此节和尾节之间腹面的节间膜。

6.神经和感官

神经系统与其他蛛形类不同,腹神经索仍有7个未合并的神经节。感觉器有眼、听毛、缝感觉器和栉状板。栉状板每个齿的腹侧有感觉细胞,细胞的末端在小突起内。蝎行走时,栉状板向两侧呈水平状展开,栉齿与地面相接触,其功能大概是探测地面的情况。如果除去栉状板,则不能放置精荚。

7.生殖系统

蝎的卵巢一般由3根纵管和5对横管相连而成,凋围有圆形的卵。卵巢前方两侧由短输卵管通入膨大的受精囊,汇合到1个生殖腔,经雌孔通体外。

雄性的精巢左右各一,梯形。由外侧的输精管通入膨大的贮精囊,再通入生殖腔,经雄孔通体外。与生殖腔相通的有1个小的附属腺,1个柱状的圆柱腺和1个长的精荚腺,这3个腺通称为附属腺。精荚腺中有时可见到雏型的精荚。与贮精囊相连的1个盲囊也是附属腺。

8.生长概况

一般情况蝎子在野外生活,从幼蝎到成蝎约需1000天(2年9个月时间);而在南方或温室饲养可大大缩短生长周期。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一般共蜕皮6次。蝎子的寿命一般为为8~9年,长的可达13年。

(1)野外生长

蝎子在野外生长一年中可分为生长期、填充期、休眠期和复苏期。

生长期:从清明到白露(约150~160天),这是蝎子全年中营养生长和繁殖生长最佳时期。

填充期:从秋分到霜降(大约40~50天),蝎子积极贮备营养,做好入蛰前的准备。

休眠期:从立冬到雨水(约120~130天),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顿,处于休眠蜷伏、完全不吃不喝的状态。

复苏期:从惊蛰到清明(大约30~50天),处于休眠状态的蝎子逐渐开始苏醒出蛰活动。

(2)温室饲养

在温室(或南方)饲养蝎子,像是帝王蝎和五线滑尾蝎,则可大大缩短生长周期。在食物丰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般经8~10个月,幼蝎便可长大;母蝎在一年之中可以繁殖2次,从而基本上改变了蝎子的生长时间和繁殖周期。

9.生命周期

蝎子的一般寿命大约8年左右,而繁殖生育期约有5年左右。按生长发育阶段为分为1-7龄蝎、孕产蝎。其中1-7龄蝎的年龄不是按年度计算,而是按脱衣次数计算。在温室条件下幼蝎4天左右可长到1~2龄;50天左右可长到2~3龄, 105天左右可长到3~4龄;160天左右可长到4~5龄;215天左右可长到5~6龄大约;280天左右可长到6~7龄。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Cw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